中國在3G時代的網絡通信水平,可以說得上是落後其他已開發國家一個身位。但是到了4G時代,已經追上了已開發國家的腳步。2019年,5G時代已經來臨,不知道中國的建設水平在國際上已經達到了什麼樣的水準呢?
「4g時代,中國締造了全球最大的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而2025年來臨之前,它也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5g市場。」國外媒體Bussiness insider 表達了他們的看法,與他們看法相同的還有美國國防部。在今年4月發布的《5G生態系統:對美國國防部的風險與機遇》報告中,中國被列為5G領先的國家之一。
從5G標準制訂到6月6日工信部頒發5G牌照,中國只用了短短几年時間,就做到了讓其他國家望而怯步的高度。那麼,我國的5G腳步為何會如此穩健與快速?這背後的自然是離不開國家、運營商、終端廠商的三方合作與努力。
打牢基礎,中國的5G無比紮實
說到4G,相信有不少人都會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網絡覆蓋,這一點放在5G上也同樣適用。一個地區網絡覆蓋的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地區能否產生規模性的5G應用,包括無人駕駛、遠程醫療等。
全美最大的無線運營商Verizon,18年10月初在洛杉磯、薩卡拉門托、印第安納波利斯以及休斯頓,正式推出5G商用服務,這也是全球第一個正式啟動的5G商用網絡。但最終的用戶反饋不是很好,其根本原因就Verizon是一家私人運營商,資本企業的運作模式就決定了他們的投入一定是要看到回報的。所以這樣的運營商一般不會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鋪設信號基站。但是問題就來了,用戶可是要隨時隨地使用高速網絡的,這樣一來,用戶反饋自然就差了。
反觀中國,這一點上可以說是占了絕對優勢,因為我國的運營商是屬於政府管理,不像國外由私人承包,即使不賺錢,政府也會大力投入,保障人民的基礎生活。著名諮詢公司德勤的報告中提到:中國自2015年以來花費在5G領域的投資已經比美國多出240億美元,已建成支持5G通訊的基站數為35萬座,而美國同一時段內建成的5G基站不足3萬座。
政府已經給了一部車的車架了,那麼運營商自然是要給這部車裝上發動機。不久前的上海MWC會議期間,中國移動宣布將會在2019年年底之前在中國50多個城市部署5G網絡,僅在2019年就將會部署接近10萬個NSA 5G基站。同時,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也都宣布了類似的目標。
發動機已經安裝好了,設備供應商就要給這輛車加油,讓他跑起來。全球全球五大設備供應商:諾基亞、愛立信、三星、華為和中興通訊,其中中國就占據了兩家。另外,國產手機廠商OPPO、vivo、小米等目前已經瓜分了全球60%的手機市場,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例如vivo等廠商,在5G方面也是快馬加鞭,除了推出5G手機之外,還推出了包括VR在內的不少行業應用。
高速發展,中國的5G勢不可擋
大勢所趨加政策扶持,預計5G用戶會在未來5年,完成滲透,作為擁有全球最大移動消費市場的中國,5G更像是一場主場之戰。由於中國擁有海量的開發者以及巨大的人口紅利,「無人機、ar/vr、自動駕駛、智能製造這些5g典型應用,肯定會率先在中國落地。」某行業人士發出這樣的感嘆。
除了人口基數大以外,運營商和政府的補貼,將會讓人民使用5G的成本變得相當低廉。相關業內人士透露,隨著各地5G隨著各地5G網絡覆蓋不斷完善,5G流量資費將快速走低,很快進入10元/10GB的價格區間。而且隨著工信部持續力推提速降費,5G資費的基礎價格將會和現有的4G資費基本持平。
4G/5G為什麼會並存?
從技術以及我國現有的情況來看,4G/5G將會並存一段時間。因為5G的組網設備分為NSA和SA兩種。NSA模式就是藉助現有的4G基站接入4G核心網進行5G相關設備的部署。而SA模式則是要重新建造基站,整個架構完全基於5G。
那麼有人就會問了,NSA模式到底是不是5G?當然,NSA也是真正的5G,他的優點就在於構建速度快,可以藉助現有的4G基站來完成部署,同時成本上也節省了不少。在現已用上5G的國家或地區中,比如歐洲、美國、韓國、澳大利亞等,都是以NSA模式率先部署5G。而在國內,三大運營商也都是以NSA模式來啟動5G服務。
既然運營商都這麼乾了,那麼設備供應商自然主要研發的都是支持NSA制式的手機。「NSA制式手機和網絡的規模推出,有利於早期培育個人消費者市場,迅速形成供給能力。」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陳金橋如此斷言。
目前來看,蘋果的5G手機極有可能會到2020年才會正式推出,反觀國內市場,從下個月開始,就會有一批支持NSA5G的國產手機將會陸續上市,想嘗鮮的朋友可以關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