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被毀100多年後,考古家對其進行修復,意外挖到5萬多件寶物

2022-08-21     正衛說生活

原標題:圓明園被毀100多年後,考古家對其進行修復,意外挖到5萬多件寶物

我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有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但我國的近代史卻充滿屈辱,由於清王朝的腐朽,在西方列強的侵犯下,我國就這樣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主義社會。期間流失了大量的文物珍寶,而讓我們今天來看,其中最令人惋惜的便是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了。

圓明園最早始建於康熙末年,之後清朝的歷代皇帝都在不斷地修建和完善。從修建初期到修繕完畢,共經歷了一百五十餘年,數代人的努力。

根據歷史記載,康熙時期,皇帝原本只是打算給自己的四皇子修一個小園子,也就是圓明園。但在隨後的日子裡,康熙不斷地擴建,完善內部設施。雍正在位期間,派能工巧匠對圓明園多次進行擴建,建成了一個皇家避暑山莊,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皇家園林建築。

乾隆上台後,圓明園增添了許多古典建築與西方建築的融合體,集美學與復古一體的圓明園的層次也更為豐滿。

之後的歷史我們都知道了。在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進入北京城後,對圓明園進行大肆搶奪和破壞,大量的瓷器,字畫,珠寶等寶貝被直接地帶走,帶不走的便直接破壞燒掉,根據記載,這場大火整整燒了三天三夜之久,一代園林也就此隕落。

20世紀初期,八國聯軍再次入侵北京城時,重新洗劫了圓明園。半個世紀之後的再次洗劫,導致圓明園只剩空殼和殘骸,留下一片灰燼。

隨著之後新中國的成立,工業,文化等多領域的發展,不斷有學者提出重新修建圓明園。在圓明園被毀的150年後,國家決定派出專業技術人員對其進行全面修復。

由於當時圓明園只剩殘骸,期間儲存的字畫,珍寶等所剩無幾,修復工作的開展十分艱難。

從1996年~2017年之間,圓明園遺址一共開展了三次大規模的考古運動,經整理髮現,園區共有一百多處景點,二百四十多萬平方米多的面積。儘管三次挖掘也只完成了5萬平方米,卻意外地發現了5萬多件文物。

數萬件文物的出世令人們激動萬分,考古專家解釋到,此次大量文物包括乾隆年間的鎏金銅象首,嘉慶的御筆石刻,現存的唯一一座地天母銅像等等,其珍貴的考古價值和文化價值,令人震驚。

除此之外,此次發掘活動還挖出了大量瓷器殘片,據專家介紹,由於當年聯軍在侵略的過程中前來搶奪,一些大型古董和器具被他們砸碎後便留了下來,另外一些他們認為價值不大的東西被他們付之一炬,其中部分文物因耐高溫而保存了下來。加上當年兵荒馬亂,一些物件被人擲於湖裡,埋在地下都是有可能的。

現在能夠殘存下來這些文物及碎片,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其中,鎏金銅象首作為保存較為完整的文物,對於展現當時清代的製作工藝和文化背景有著重要的意義。

它的製作工藝和難度遠遠高於目前國內留存的八個十二生肖擺件,長而卷的象鼻,尖銳的象牙,流暢的身體弧線,雖然發掘出來的時候滿是泥土,但燈光下的它仍金光閃耀。大象作為吉祥如意的象徵物,具有著重要的文化價值及收藏價值。

而圓明園作為圓明園保存最好的遺址之一,目前挖掘整理出的建築有數十個,包括延清堂,含碧樓等等。它位於長春園東側,乾隆年間初建,摧毀後嘉慶年間重新修繕完成。

專家說,目前如園的整體布局,道路結構我們都已掌握了,湖的對面修建有涼亭,湖邊還設有碼頭,園子太大了,當時的皇帝可能會乘船遊園,為了欣賞湖畔美景,還設有涼亭以供皇上納涼。

通過這已經發掘出來的件件文物,我們可以從中管中窺豹,研究當時的歷史文化水平以及能工巧匠那精湛的技藝,中期的圓明園考察計劃還在施行,龐大精美的這座園林終有一天會向世人展現出它全部的魅力。

圓明園被毀了100餘年,但我們想要修復所花費的,卻遠遠比100年要多得多,因為那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象徵。今天的我們愛好和平,但絕不意味著忽視歷史。

也許一百年之後,當人們第一眼看見修復完畢的圓明園裡的珍寶時,他們仍能想起之前這個民族遭受到的磨難,而為這些蒙塵的寶物致以最高的敬意!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b2aae5b254c72d507a5aadc0c87fd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