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增速下調至5.8%,或再提高關稅,而中國調低850項關稅

2022-03-07     樂點科學視角

原標題:印度經濟增速下調至5.8%,或再提高關稅,而中國調低850項關稅

近年來,中國和印度都呈現出經濟高速增長的態勢,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從90年代以來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而印度作為後起之秀,被視為下一個中國,大有趕超中國之勢。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兩大經濟體,中印兩國的經濟增速已經非常接近,這場龍象之爭給全球經濟帶來了活力,也促進了彼此的發展與合作。

從歷年的GDP增速來看,2013年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中國領先於印度,而從2014年開始,印度的增長速度開始超過中國。2013年,中國GDP增速為7.77%,印度為6.39%;而到了2014年中國為7.3%,而印度達到了7.41%。此後幾年間,中國GDP增速一直處於7%以下,而印度連續兩年超過了8%,2018年達到6.81%。不過到了2019年,印度經濟開始明顯放緩,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2019年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為4.8%,而中國的增長速度達到6.1%,實現反超。

IMF預計2020年印度的經濟增長速度為5.8%,比去年十月份的預測下調了1.2個百分點。相比之下,IMF將中國的經濟增長上調了0.2個百分點,達到6%。由於印度經濟的持續減速,印度計劃提高50種商品的進口關稅,根據媒體報道,這50種商品主要包括電子電器,化學製品及手工產品,預計受影響的產品主要來自中國和東協。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印度第一次提高關稅。2018年9月,印度將19種商品的關稅水平提高到20%,包括了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商品,受影響的主要是中國的家電產品。2018年2月份,印度宣布對手機,汽車,光伏太陽能,紡織等涉及8大領域的商品上調關稅稅率,上調幅度從5%到20%不等。同樣對來自中國的手機,太陽能等出口商品影響很大。

印度為了保護本國產業,打造印度製造,近年來採取了多輪關稅上調政策。應該說在吸引國外投資方面氣起到了一定作用,以手機產業為例,全球主要手機製造商都已經在印度設立工廠,包括代工廠在內的產業鏈也都進入了印度,印度已經成為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生產國。不過要說培育印度的本土製造業,就幾乎沒有什麼成效。

數據顯示,國外品牌占據了印度手機市場的97%,印度4大手機品牌曾經擁有四成的市場份額,如今只剩下兩家,即Lava和Micromax,印度品牌幾乎失去生存空間。同樣的情形出現在汽車市場,印度本土品牌塔塔汽車,馬恆達曾經占據市場的主流,不過如今它們的地位已經被日本,韓國的品牌取代,日本鈴木一家就占了50%的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近年來中國關稅已經連續下調五輪,從2020年1月份開始,對豬肉,藥品,高科技產品等850種商品實施新一輪關稅調降。而中國產品的競爭力並沒有因為關稅降低而受到影響,相反中國經濟保持了持續穩定增長,根據IMF的預測,中國GDP增長速度將連續兩年超過印度,保持在6%以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a6edce32a58de42e931041e1644d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