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大局觀與危機感、前瞻與冷靜

2019-07-23   三更茶點

從1987年創立華為到今天,任正非在過去40多年的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史上的貢獻,無出其右。

華為的崛起之路,也是創始人任正非的非凡視角與商業格局的實踐之路。

一.大局觀:爭取合作共贏

從正式進軍智慧型手機行業開始,華為員工就有一個很大的疑問:既然自己能夠生產晶片,為什麼非堅持「1+1」政策,一半用自己的,一半購買和使用美國的晶片?

直到前陣子華為身陷風波,人們才恍然大悟:此前任正非堅持購買和使用國外晶片,並不是一種祈求或失策,而是以犧牲少許利益,換取更多合作夥伴,以與其他商業夥伴成為利益共同體,來換來更大的市場,爭取更為穩固的地位,也為自己在關鍵和危難時刻,爭取更多的夥伴支持,使自己不輕易被人扼住喉嚨。

1997年俄羅斯陷入經濟低谷時,國外通信企業紛紛從俄羅斯撤資,唯有任正非寧可不盈利,也堅持留在俄羅斯。

「大家都走了,但我們華為還在!」

幫俄羅斯度過難關,也使得自己擁有了更廣闊的市場。2003年時,華為在俄羅斯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3億美元。

「我們付出一點代價,換來的將是未來廣闊的俄羅斯市場」。

看到這樣勢頭猛勁全球急速擴張的華為,競爭對手思科坐不住了,他們起訴華為侵犯思科的智慧財產權,試圖打壓華為。

任正非沒有慌亂:

「敢打才能和,小輸即是贏。」

既然要打官司,那就努力打吧,好好打。

最終結論是:經比對,兩家公司的原始碼相關性僅有1.7%,華為沒有任何抄襲行為。

行得正,坐得端。思科指控華為卻敗訴,非但沒有損害到華為的聲譽,反而損失了自己的市場聲譽。

原本華為可以乘勝追擊,將思科打趴下;但任正非卻不按常理出牌,與思科簽訂了和解協議,主動退出了美國市場。

所有人都大惑不解,任正非卻說道:

「如果在市場上到處樹敵,會被群起而攻之。我們寧願放棄一些市場,也要與友商合作。要主動示弱,以土地換和平。」

二.危機感: 「晴天時修屋頂」

一味喊口號,不踏實提升技術,便永遠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任正非一直是否注重核心技術的提升,尊重競爭對手的實力和優勢,並決心向其靠攏,直至超越。這就是一種在「晴天時修屋頂」的戰略。

培養和提高自身的核心技術,要在自己尚且沒受到市場威脅,風雨未至的時候就開始。

「要承認美國在科學技術上的深度、廣度,正確認識我們國家整體和美國的差距。」

這個策略有兩個關鍵點:

第一,要創造足夠長的「晴天」環境。於是,任正非儘量讓華為在友好的國際競爭中長大,寧可有時割讓一部分利益;

第二,要抓緊時間重視核心技術的建立和提升。用智慧財產權建立「核保護傘」正是讓華為悄然成為國際巨頭的關鍵因素。

用犧牲部分利益換來的和平和「晴天」,華為並沒有浪費,而是展現出一種強大的生命力,在突破技術的關卡時更為有力。

三.前瞻:提前十年布局晶片

如果有一天美國的先進晶片和技術,都不再為華為提供服務,那將怎麼辦?

這樣在當時這被認為是無稽之談的問題,還是引起了任正非的警覺。他毅然決定為公司的生存準備好「備胎」,提前開始研發海思晶片。

晶片是智慧型手機最關鍵的零部件。一個小小的晶片,從啟動到研發成功,再厲害的企業也至少需要3年時間。

那時國內的手機廠商,大多採取購買和組裝出售的商業策略,鮮有自助研發的。

而在所有的國際手機企業中,只有蘋果、三星,才擁有晶片研發能力。

那時候的華為只是一個通信設備運營商,不僅財務報表並不寬裕,離一線手機企業的距離也還差的老遠。

但任正非仍舊找來當時的主力研發負責人何庭波說:

何庭波


「我給你每年4億美元的研發費用,給你2萬人,一定要站起來,減少對美國的依賴。晶片暫時沒有用,也還是要繼續做下去,這是公司的戰略旗幟,不能動掉的。」

近十年的時間裡,華為在晶片上的累計投入超過10億美元。

縱然是如此大成本的投入,仍有不少業內人士唱衰海思晶片,認為華為在做夢,多半是做不成的。

海思晶片的成長也的確艱難。

第一代海思晶片發布之後,立刻引來罵聲一片,而任正非卻仍舊堅持將晶片的地位放的比手機更高;即使暫時落後對手,也要堅持讓華為手機使用自己的晶片,死磕到底。

任正非認為,只有不斷在實戰中運用晶片,才能充分暴露問題。並更有針對性地修正和成長。

果不其然,十年的堅持沒有白費。2013年,華為P6S搭載全新麒麟910晶片問世;2014年,華為P7搭載麒麟910T震驚四座。

如今,華為的最新手機P30一經問世,他的處理器麒麟980已足以對抗行業的大佬高通、蘋果,並開始向國外出口了。

除了晶片,華為在作業系統上也早有布局。

手機業務負責人余承東曾宣布,華為的作業系統最快將於今年秋天問世。

在當下的艱難國際境遇里,即便谷歌突然停止作業系統合作,任正非也能有底氣地宣布:

「華為沒有影響,很多技術仍舊領先世界。」

當年晴天時夯實的屋頂,終於在雨天將至時展現出強大的力量。

四.保持冷靜:「常洗冷水澡」

諸多媒體大肆宣揚華為精神,任正非卻一貫保持謙遜與低調,他極為看重冷靜而清醒的重要性:

「為什麼不洗一個「冷水澡」呢?我認為,我們最重要的是要冷靜、沉著。熱血沸騰、口號滿天飛,最後打仗時不行也沒用,最終要能打贏才是真的。」

面對許多媒體和網友、粉絲提出的「買華為就是愛國」的想法時,任正非卻說:

「華為產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歡就用,不喜歡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掛鉤,華為畢竟是商業公司。」

他明白,宣揚愛國,當然對華為短期內的市場和銷售業績更為有利;但他偏要給公司潑冷水,告訴媒體也告訴公司和自己的員工,別使用「民粹主義」,別打著國家和民族主義的旗號獲得太多便利和好處。

「那不是愛國,是害國!」。

的確,清醒至極!

讓企業依靠自身實力來發展,不綁架,不捧殺,給予尊重與中肯的評價,才是對民族企業最好的支持。

參考資料:

飯統戴老闆:《華為手機往事:一個硬核直男的崛起故事》

虎嗅:《任正非採訪全記錄》

藍血研究:《華為俄羅斯20年:逗比的38美元到海纜185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