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與滴滴,誰能成為「跑腿之王」?

2020-07-29     老車主說車

原標題:美團與滴滴,誰能成為「跑腿之王」?

前幾天突然心血來潮,想自己在家做一頓晚餐。前邊剛在超市裡大大小小的買了兩包菜,後邊抄起了鍋才發現做湯的菜其實沒買全。

說實話,這邊米飯已經悶上了,甚至於有倆涼菜已經上桌了,我再圍裙一解衝出去買菜的確不像回事,可心裡又實在放不下這鍋湯。

正當我對於這「圍裙解不解,湯做不做」的問題左右為難時,手機彈出了美團外賣求評價的推送消息,我也計上心來——跑腿代購呀!

打開軟體、進入店鋪、選材、下單一氣呵成,不到二十分鐘,美團小哥帶著新鮮蔬菜敲響了我家的門。來了,正等著它下鍋呢!

我想,大家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接觸過「跑腿」。比如說,夜裡感冒有點難受,恰好家裡的感冒藥沒了,下個單讓外賣小哥送一下;再比如朋友寄來了生日禮物,但你卻在公司加班,下個單小哥也能送一下。

以前,外賣小哥、快遞小哥只是幫你送外賣、送快遞,但現在跑腿小哥代買代送都不在話下。

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大人們總是喜歡讓孩子們去便利店買煙酒、日用品,大概,我們那一批孩子就是最初的「跑腿小哥」吧!

跑腿業務確實存在市場。有數據表明,2019年上半年,中國到家業務市場交易規模達到3587.2億元,繼續保持上漲。同時,運營到家業務的企業也不少,像京東、美團、阿里、蘇寧等旗下都有到家業務。

此外,還有以跑腿為主業的創業公司,比如UU跑腿、閃送、順豐同城急送等。而現在,又有一位實力選手,加入了戰局。

近日,「滴滴跑腿」上線,可以為社區居民提供蔬菜、糧油、藥品等日常所需生活物資的代買服務。滴滴方面表示,跑腿員會由滴滴代駕司機擔任。

「快車」做得好好的,為什麼滴滴現在又想「跑腿」呢?

一方面,市場存在這方面需求。就像我們上文說到到家業務市場交易規模的增長便是一種表現。此外,由於今年疫情的影響,出行頻率變低,但跑腿送貨上門的需求卻相應增加,這一市場的確帶來了新的機會。

另一方面,則是出於緩解代駕司機壓力的考慮。疫情期間,出行減少,代駕服務同樣受到了不小的影響,而對代駕司機而言,這時上線的滴滴跑腿,其實就相當於轉崗或者兼職。

再加上同城跑腿,就是以前接送人,現在變成了接送貨,區別倒也不大,但到底是收入有所保障。

還有一點,就像美團在外賣之餘,也在積極拓展美團打車業務,滴滴在打車之餘,則開始了跑腿,這都是在為自己打造新的業務增長點。

腿兒跑起來完全沒有問題,但對於滴滴來說,進入這個市場之後,它確實還只是個弟弟,跑腿市場是一場「遭遇戰」,它真的準備好了嗎?

我們在這裡就只是拿美團與滴滴這對「老冤家」來做一個簡單的比較。

第一是在跑腿的規模上。我們來看,2019年,滴滴出行憑藉9252.9萬的用戶規模成為出行領域的巨頭,但美團號稱擁有超過4.35億活躍用戶,日交易額達數十億美元。在用戶基礎上,滴滴打車的滲透率顯然沒有美團外賣快。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即時配送的特殊性,平台很難通過補貼來獲取長期穩定的用戶,獲客難、成本高。當然,前期肯定是有各項優惠推出的,只是渡過優惠期之後,還會有效果嗎?

畢竟,成為行業巨頭容易,但成為寡頭可不會那麼簡單。

不止是在C端,更重要的是在B端。來看美團跑腿,得益於外賣業務的覆蓋,美團手裡掌握了大量的商家資源,這樣的跑腿顯然於用戶、於商家來說都是水到渠成的。

但是,對於滴滴來說,它想要關聯這些商家,短時間內顯然無從下手,用戶體驗上可能並不愉快。

比如說,你特別喜歡一家甜品店的點心,想要跑腿下單。但滴滴APP中可能並未錄入該商家的信息,可能導致搜索無果。

這就像通過各種APP看電子書一樣,你在熊貓閱讀中怎麼也搜不到的書,其實能在七貓小說中免費看,那你後續看電子書的首選可能就會是七貓了,畢竟你還記得熊貓閱讀的體驗不佳。

第二點是在跑腿的模式上。來看,美團跑腿的騎手其實就是美團外賣的騎手,據相關數據顯示,其旗下的簽約騎手數量已經超過399萬,甚至於2020年上半年新增騎手便達到了138.6萬人。

再來看滴滴跑腿,其跑腿員則由滴滴代駕司機擔任,相關數據表明,其代駕註冊司機已經超過218萬,且人數仍在增長。不過,目前通過滴滴代駕各項考核正式上崗的司機為25萬人。

這就是問題所在。美團的外賣騎手可以無阻礙轉型跑腿小哥,且加上遠超於滴滴的人數優勢,覆蓋面、響應速度等等必然是要更快的,而滴滴跑腿卻只能依靠代駕司機,人數上的差距顯然是一個大問題。

如果說在跑腿業務上進行專職人員擴充,顯然也不及美團的良性循環。

有人說,如果代駕司機不夠,還有專車司機嘛!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畢竟開著車跑腿,成本可不低,而且也沒有單車隨停隨走方便。

在業務擴展模式上,美團從外賣到跑腿屬於自然而然的業務領域擴展,而滴滴其實則更像是強行進行業務拓展,難度也會更大。

我們其實可以預見滴滴打開跑腿業務的方式,那就是補貼先行,使勁燒錢,錢燒得夠多,市場的蛋糕就能切更大的快。

就像當年滴滴快車與Uber之爭,今天你有半價優惠券,明天我有1元打車可選,後來,滴滴還是贏了下來。

有一句話說的好,資本是無法創造需求的。尤其是現在入局的滴滴,面對的是美團京東、順豐閃送,這幾家的跑腿業務已經紮根,滴滴想要撬動這塊奶酪,可得加把勁。

但是,雖然資本無法創造需求,卻可以給消費者帶來實惠,如果免單跑腿的話,誰不想體驗一下呢?

不管怎麼說,歡迎滴滴入場跑腿業務。作為消費者,我並不關心,美團或者滴滴,誰才是真正的跑腿之王。我只是想看看,今天誰家的優惠更多,能幫我超市捎點菜。

真的,又想喝湯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_-OnXMB9ODqL9zEMTE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