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痴情人」齊衡,如願以償娶到「盛小六」

2020-03-11     嫣然心扉

齊衡在原著中齊衡是一個出身高貴的美男子,出生在齊國公府受盡恩寵,只是外在的光鮮亮麗依舊難以抵擋被控制的命運,母親平寧郡主嚴格把控家中的環境。



平寧郡主尤其是把一切可能會成為自己兒媳的女孩排除在外,就算是親戚家的姑娘也不得隨意來府中玩耍接觸。


齊衡在一次閒談中無意間提起:明蘭大概是他接觸過最多的女孩。


齊衡與明蘭的相識,源於齊衡在盛家的書塾中讀書,雖然他去了讀書之後,盛家的女兒都被平寧郡主要求不得繼續讀書,但是齊衡在盛老太太的院子裡吃過幾次飯。


大概從那時候開始,齊衡發現了明蘭與眾不同的幽默與明事理,以至於後來總是藉口各種機會送東西給明蘭。


即使明蘭多次拒絕,他依然堅持。



01情感寄託


原著中,齊衡與盛長柏的關係比較好,因為明蘭拒絕齊衡的禮物,齊衡乾脆找長柏做說客。


明蘭去長柏的院子裡去送鞋子的時候,長柏看了看明蘭,斟酌了下問道:「六妹妹,前幾日齊兄回登州來上學,聽說他叫人去給你送東西,卻被你攔在外頭了?」


這源於大約十天前,齊衡隨著父母從京城回登州,來盛府讀書的第一天便叫小廝上暮蒼齋來送禮,明蘭心理鬥爭了很久,堅決地回絕了糖衣炮彈。齊衡又不能殺上門來揪明蘭耳朵,一口氣憋著十分難受,便找了交好的長柏說項。


面對長柏的說項,明蘭清了清嗓子,正色道:「《禮記》有雲,男女七歲不同席,我們姐妹幾個都漸漸大了,理當避嫌,不可隨意收受外男的東西了。」



長柏隨口道:「那對無錫大阿福是南邊進上來的,也值不了什麼錢。」


明蘭搖頭:「兩個姐姐都沒有,沒道理就我一個有。」


長柏想起齊衡對她的抱怨和請託,又道:「那對大阿福長得與妹妹十分像。」頓了頓,又加上一句:「嘴角也有渦兒。」


明蘭一臉嚴肅:「哥哥替我想想吧,回頭叫四姐姐五姐姐知道了,我該如何?哥哥與齊家哥哥一起讀書,把個中道理好好與他說說吧。」



長柏眸光一動,靜靜地看了明蘭一會兒,只見她眉翠唇朱,皓齒明眸,目光中似有可惜之色,沉吟了一會兒,緩緩地點點頭:「元若自小沒有兄弟姊妹,瞧著妹妹討人喜歡也是有的,不過如今也當避嫌了,我與他說。」


面對有人記掛自己,其實明蘭的內心裡是開心的,可是明蘭終究是明白的現狀的:齊衡人好,不代表他有能力娶自己,也不代表他能護住自己,平寧郡主是個高傲的主,連盛家的嫡女都相不中,又怎麼會同意明蘭嫁入齊家。


在那個講究門當戶對的時代,一個人是無法把控自己命運的。


女人原本就生活艱難,明蘭更是艱難,只有祖母庇佑,再無人可依,沒有可依靠的只能靠自己的理智與小心翼翼來行事。



02齊小二求娶盛小六


齊衡這輩子最苦的莫過於婚姻不幸,三個妻子,都沒有終老。


第一位妻子是嘉成縣主,新婚不久就死於奪位之亂。第二位妻子是申氏,曾與齊衡有一對龍鳳胎,可惜隨齊衡赴任時生病,母子三人一起命殞。第三位妻子是公主的嫡孫女,生下二子後過世,享年不足三十歲。


心有牽掛的齊衡便不再續弦,並且親自撫育兩個二子長大。


《紅玫瑰》里有句歌詞: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明蘭是齊衡的初戀情人,也是齊衡無法對抗現實的犧牲品,所以在齊衡有能力掌管家的時候,他立下一條規矩:


「婆母不許插手兒媳的事。具體表現為不許給兒子房裡塞人,納妾開臉是人家小夫妻自己的事。」


齊衡在外放任十幾年,終於可以回京述職,過年時因為兒孫在外地還沒有回來,於是齊衡在好友盛長柏家中一起過節。


盛長柏把家中的孫子孫女都喊到堂前給齊衡行禮,齊衡一眼看中胖胖的,身穿一身大紅衣服,目光呆呆的小姑娘,把小姑娘喊到面前,送了一塊上好的羊脂玉。



長得像明蘭的小姑娘,是盛長柏庶出的孫女,排行第六,小姑娘的打扮和神情引起齊衡內心情愫。


當時就像盛長柏提親,第一次提親時長柏拒絕了,擔心自己孫女人品配不上齊衡的孫子,經過一番觀察之後才同意了齊衡的再三提親。


所以在盛家的六姑娘到了歲數,直接就來府中下聘禮。


婚前,齊衡給孫子的命令是好好的疼愛盛家六姑娘,不得不說,齊衡是把自己內心的希望全部放在了孫子的身上,他希望孫子能夠和盛家的六姑娘幸福生活,也算是彌補自己內心的遺憾了。



婚後六姑娘與齊小二生活的幸福美滿,齊衡內心欣慰,閒暇之餘抱著六姑娘與齊小二的孩子讀《詩經》中的小雅,讀《桃花源記》,還讀顧廷燁的兒子寫的遊記。


隨著年齡的增加,年邁的齊衡總是喜歡坐在窗邊回憶。隨著盛長柏與明蘭的去世,齊衡也病倒在床,去世後,齊衡身邊的姨娘交給六姑娘一個木雕的小匣子,裡面是一對泥娃娃,無錫的大阿福泥娃娃。


這對泥娃娃都是身穿喜慶的大紅衣裳,胖嘟嘟,憨態可掬。男娃娃的底部寫著「小二」,女娃娃的底部寫著「小六」。


盛小六與齊小二在一起,終於圓了齊衡年少時期的夢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V-rD3EBrZ4kL1Vijq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