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衛視和網絡平台關於科技類節目的布局和發展脈絡來看,在科技類節目的創新性與人文性方面,各家都做了充分的嘗試,並且這些科技類節目的收視率絲毫不亞於歌舞、喜劇、真人秀等其他形式節目。這更說明了科技與創新是全民關注的話題,也是文化產業急需補足和發展的內容資源。
來源:劇Sir
5G時代的到來,推動著文化產業的發展與進步,其不僅表現在形式上,也同樣表現在內容上。
在「科技強國」的感召下,各省級衛視平台以及網絡視頻平台紛紛布局帶有科技元素的影視內容,從最初將固有節目形態中加入科技元素,到如今研發和創新了本土化且風格各異的綜藝節目,其間只花費了兩三年的時間。
如今,我國的科技節目迎來了小爆發,其中包括優酷視頻的《這!就是鐵甲》,湖南衛視的《我是未來》,央視的《機智過人》《加油,向未來》等,類型遍及機器人格鬥、生活科普、脫口秀訪談、科學實驗等方方面面,「引力波」「雲計算」「大數據」等專業科學語彙也通過大眾傳播的方式走入了國民視野。
這些科技類綜藝節目承載著不同的目的與使命,但歸根結底是向全世界展現中國最先進的科研成果以及向國民普及科學知識,這既是文化自信和科學自信的彰顯,也是開啟「全民高知、全面智能」時代的標誌。
從各衛視和網絡平台關於科技類節目的布局和發展脈絡來看,在科技類節目的創新性與人文性方面,各家都做了充分的嘗試,並且這些科技類節目的收視率絲毫不亞於歌舞、喜劇、真人秀等其他形式節目。這更說明了科技與創新是全民關注的話題,也是文化產業急需補足和發展的內容資源。
央視:穩紮穩打
「綜N代」持續發力
在所有的平台當中,央視是最早開始人工智慧節目研發的,其中《加油,向未來》與《機智過人》獲得廣泛關注,目前兩檔節目都已經播出第三季。
《加油,向未來》是央視推出的大型科學實驗類節目,節目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內外場聯動,每期節目都有一個外場實驗的環節,主持人帶領嘉賓走出演播室,在戶外共同完成這場實驗。實驗的畫面往往能夠帶給觀眾們巨大的視覺衝擊力,主持人撒貝寧兼具深厚的文學素養與幽默活潑的娛樂個性,在他的解讀下有效地起到了「寓教於樂」的作用。
第二季對第一季節目做了創新和升級,在賽制方面轉化成高校學生之間的競猜答題模式,觀眾們既能看到精彩絕倫的科學實驗,又能看到學霸與學霸的巔峰對決。而第三季則又對賽制進行了進一步的升級,由加油賽轉變為挑擂賽。
《機智過人》最大的特色是「人機大戰」,主要分為「人機任務比拼」「矛盾對決」和「誰更像人」三個類型。在節目中,人與機器人將共同完成一項任務,依據結果判定誰完成地更好更有效。不過第二季中,節目組對整體的節目做了調整,由「人機大戰」轉變為「人機合作」,機器人不再是挑戰者和對手,而是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
相比《加油,向未來》,《機智過人》在節目形態方面加入了多重娛樂性的元素,還邀請了不少明星加盟,比如韓雪、林書豪、江一燕、明道、胡彥斌等,明星效應吸引了更多觀眾們的目光,使節目的「科教」作用達到了最大的效益。值得一提的是,《機智過人》的舞美效果精美絕倫,舞台設計充滿了未來科技感,與節目主題相輔相成。據說舞美設計師尚天寶借鑑了《第五元素》《星球大戰》等多部科幻電影,才找到了舞台設計的靈感,並且設計出了懸浮座觀眾席、360度全息屏等高科技舞台效果。
除了以上兩檔備受關注的節目,央視還布局了科技秀、科普資訊類、科技演講類節目,更加符合內容題材垂直細分的要求。在《未來架構師》中,節目組邀請科學家作為嘉賓,他們分別講述自己對未來世界發展的看法,從觀點和思想的層面展現大國的科技力量。《極客力量》《時尚科技秀》也同樣是以「科教」為主,娛樂為輔,通過科技給予觀眾的視覺上的衝擊力和心靈上的震撼力,提升我國國民的文化自信和科學自信,起到弘揚創新精神的目的。
不得不說,央視製作的科技類節目是專業而精品的,尤其是《機智過人》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不僅如此,在坎城電視節上,《機智過人》獲得了包括亞馬遜在內的美國、日本、印度、泰國等國家的版權商、播出平台以及展商的青睞。該節目的出海成功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最尖端的科學成果,也彰顯了文化自信。
五大衛視:科學性、娛樂性與人文性相融
用科技講好中國故事
科技內核需要娛樂化的表達才能實現全民性的接受,在這點上,「科技核+綜藝殼」的科技類綜藝節目表現尤為突出。浙江、湖南、江蘇、北京在科技類節目上皆有布局,東方衛視在2015年曾播出過一檔《少年愛迪生》的少年科技創意節目,並在當時收穫了不錯的反響。據悉,明年東方衛視也將開始科技類節目的布局。
在所有的綜藝節目中,湖南衛視的《我是未來》最受歡迎,其主要是因為節目對科技的「年輕化」展現以及節目形式的娛樂性和互動性較強。《我是未來》第一季由張紹剛主持,為了展現節目的科技感和未來感,節目組還安排了AI智能機器人微軟小冰做張紹剛的助理。小冰性格活潑、言辭犀利,與主持人一唱一和的樣子非常具有喜劇性效果,也使其圈粉無數。
與以往刻板說教的科技類節目不同,《我是未來》融合了喜劇、脫口秀、科學實驗等娛樂元素,使觀眾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感受科技的魅力。比如第一季第六期節目中,現場的仿真機械臂拿起化妝刷為「未來體驗官」化妝的橋段令人難忘,不僅如此,機械臂還可以給「未來體驗官」獻花,滑稽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
第二季在節目形態方面做了全新的升級,主持人換成了李銳,節目的定位也轉換為「青少年科普」,使整個節目下沉到青少年群體中。為了貼合這樣的節目定位,《我是未來》設立了「未來科技館」的場所,節目的正副主持人群體分別擔任館長、管理員和實習管理員,每期節目從大量的科技項目中甄選出三個科技成果進行現場PK,在座的「少年團」和現場觀眾通過「打call」的方式決定哪一個科技項目能夠入駐「未來科技館」,使整個節目具有競技性與懸念性。除此之外,節目還在主持人中設計了戲劇衝突,他們各自擁有不同的「人設」,管理員們會為了爭奪唯一的職位而互相擠兌、競爭,為節目現場增添了趣味性。
浙江衛視與創客星球聯合製作的《鐵甲雄心》是一檔機器人格鬥類節目,節目以競技賽事的形態呈現,融合真人秀元素。通過對機器人競技的觀摩,專業科學人士對賽事及機器人技術進行科普,也是娛樂性與科學性相融合的典範。
更重要的是,科技類節目要注重對「人文精神」的彰顯,要做到「冷知識」的「暖傳播」,科技類節目也應該有「溫度」。科技的發明不僅是用于軍事與國防,更多的是應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北京衛視的《機會來了》便是一檔用科技手段替普通觀眾圓夢的節目。
在《機會來了》第二季第11期中,一隊由空巢老人組成的街舞團登上了舞台,觀眾們在折服於老人們健碩的身體與高難度「一字馬」的同時,更多地是由這些空巢老人聯想到自己的父母,節目組不僅呼籲社會與國民對空巢老人的關注,還推出了「智能人體識別系統」。在向觀眾介紹我國最新的科研成果的同時,還兼具人文關懷,具有強烈的公益性和社會效益。
大型科學競技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是由江蘇衛視引進了德國的節目版權,通過高校選手之間的巔峰隊戰讓觀眾們感受到我國的「少年智慧」同時也宣傳了科技知識。在節目中,人工智慧產品被有效地運用在節目之中,起初人工智慧只是作為檢驗自我的目的參與節目,而如今已經能和擁有最高智慧的人類對戰甚至超越了。最新一季的《最強大腦》在今年5月播出完成,這個節目也成為「綜N代」的典範。
前幾日,江蘇衛視與愛奇藝、位元組跳動聯合出品的科技類綜藝節目《從地球出發》正式官宣定檔,該節目於12月20日在江蘇衛視播出,節目將首次運用科幻與全息科普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融合,其中還包含了天文知識主題的科幻短劇,帶給觀眾引人入勝的觀感。
視頻平台:引進衛視版權為主
原創力不足
從下表中小編總結的四大視頻平台網站的原創科技類節目布局看,優愛騰芒上線的科技類節目大部分是與衛視合作或引入版權的。
優愛騰芒四平台相比,優酷在科技類節目的製作實力尤為顯著,其中《這!就是鐵甲》無論是在熱度和口碑方面都處於雙贏的局面,這檔節目是優酷與曾經成功製作過浙江衛視《鐵甲雄心》的創客星球共同合作的,因此在節目形式和賽制方面都很類似。
不僅如此,愛奇藝的《機器人爭霸》也同樣是機器人格鬥的節目,與《這就是鐵甲》《鐵甲雄心》一樣,都是將目光聚焦於全球,通過全球來自世界各地的機器人競技高手的對決,打造一場機器人競技的世界盃。
優酷的《火星研究院》是「火星」系列的科技版,這檔節目主打科學實驗,由汪涵擔任院長,帶領錢楓、楊迪、汪蘇瀧、陳漢典等明星共同見證一場場科學實驗的完成,具有教育意義。
芒果TV攜手「造就」傳媒共同打造了同名綜藝節目《造就》,這檔節目主要以演講的形式,節目的定位是「科技公開課」,每期邀請科學家講述科技創新與科學成果背後的故事,通過溫暖的傳播方式科普科學創新成果,這也是首檔科技「公開課」。
科技類綜藝節目的爆發是響應國家的政策號召,緊貼時代課題的產物,但這也極易帶來諸多問題。因此,加強創新性與差異化是此類真人秀節目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除此之外,對民生問題與人文精神的關注也同樣重要。對於「創新科技」這一命題作文,各衛視與平台應該齊心發力,在良性競爭的環境下創造出符合時代潮流的綜藝作品。
購買請見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