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不自信的女孩:你很優秀,你值得更好的

2019-08-16     文娟育兒

1

還記得看《最強大腦》時有一幕讓人觸動。

戚薇作為隊長的林之隊隊內考核時,原本一直被看好的,非常優秀的小姑娘吳聖潔意外淘汰。

戚薇哽咽著說了一番話:"女生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很多人際交往上的不夠順利,可能也造就了她沒有那麼自信的一個地方。我希望女生最不要丟失的就是自信,那份自信會讓你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坦蕩。"

節目播出後,戚薇再次發微博強調了女孩子的自信,"我發現,不是女生不夠強,而是需要更多的自信告訴自己:我有足夠能力站在這裡,這也是我想要說給每一位女生的。我知道,這並不簡單,但我希望能為你種下一顆種子,我曾經的種子已經發芽開花,你的也可以。"。

戚薇每次出場,似乎自身就帶著一股從內散發出來的自信,那種自信的氣質特別吸引人。

她也能常常讓我們感受到自信的女人有多美。

參加節目後,被有些網友惡意評論說她的臉是"假的",戚薇就在微博大方回應,承認雙眼皮就是割得,怎麼了呢?

專門放照片展示自己額頭上的大傷疤。

都知道臉對於演員來說多麼重要,即便後期修圖可以修掉,但戚薇卻沒有這麼做。

自信的她看來,傷疤並不醜,沒必要遮掩。

這種自信真的讓所有女孩子都羨慕。

但是,很多女孩卻並不自信。

即便她已經很優秀了。

新氧APP和南方周末曾聯合發布《2018中國女性自信報告》,報告顯示,全球女性普遍會低估自己的能力與表現,且中國自信指數弱於美國。中國女性的自信指數受到社會交往、職業發展、甚至是婚戀生育等多方面影響。

調查顯示,中國高達38.2%的民眾低估自己,且女性低自信指數遠低於男性,差異明顯。

2

快本工作了十多年,收穫不少粉絲的吳昕,在很多女人眼裡已經很優秀了,但是她卻在《我家那閨女》中,因為不自信落淚。

總覺得自己工作做得不怎麼樣,人生中最害怕聽到的一句魔咒:這麼多年一點長進都沒有。

現在連節目宣傳都不好意思發,發宣傳自己都羞愧,因為自己表現不好。

從這些話中能感受到吳昕內心極度不自信。

我的朋友肖薇也是個不自信的女孩。

上學時學習成績很好,每次老師表揚她的時候,她會以為這次是僥倖,萬一下次考不好多丟人。

工作了,即便自己業績突出,也還是會認為比她強的人太多了。

婚後,老公特別寵她,她都會覺得自己何德何能被他如此寵愛,所以她不敢放棄自我成長,總覺得自己必須更努力才配得上他。

就這樣,她一直都不太快樂,危機感重重,生怕自己不努力了,眼前的一切就都沒有了。

而在外人看來,肖薇家庭美滿,事業有成,根本沒必要不自信。

可是肖薇的不自信,是從小骨子裡養成的,改變起來的確很難。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從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什麼感受?

有一個高贊回答我印象深刻:你不會主動參加任何比賽,輸贏里把輸看的很重,因為害怕給人帶來麻煩。

你遇到別人詢問意見的時候喜歡說"隨便,都可以,你定吧",儘量不給主觀意見多用含糊中性詞語,因為害怕給人帶來麻煩。

你被公開表揚時會害羞,被人誇獎時會懷疑,被人批判時會自責,因為害怕給人帶來麻煩。

得到好的,會想都是自己多得的,得到不好的,會想因為自己本來就不好。

美國職業橄欖球聯會前主席杜根說,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但勝利者遲早都屬於有信心的人。

所以,有自信心的孩子,不僅會變得樂觀,也會讓她活得不那麼累,從而越來越優秀。

3

父母幫孩子,尤其是女兒,建立起強大的自信心,是給予她最好的人生財富。

那麼怎樣才能幫孩子建立自信心呢?

01 在關愛中萌發自信

心理學家羅傑斯把溫情、尊重、認可、喜歡和愛撫稱為積極關注,並把它們看作人類需要和自信的源泉。

而父母的認可和關愛會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從而充滿信心地去探索世界。

電影《墊底辣妹》中的沙耶加之所以能從差生考上日本最好的大學,努力是一方面,更大的原因是因為她有一位始終包容她、無條件愛她的媽媽。

面對成績差、自暴自棄的女兒,媽媽的支持讓人感動:我希望孩子可以茁壯成長,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別人怎麼說我們,哪怕是與全世界為敵,我也要站在她這邊。

媽媽的愛,讓沙耶加無所畏懼,自信滿滿,成功逆襲。

王菊在參加比賽時,曾因為外形遭受巨大的輿論壓力,是媽媽鼓勵女兒:"不管你是胖的還是瘦的,不管是白的還是黑的,你永遠是媽媽心目中最美麗的女孩。"

王菊媽媽的關愛,讓王菊更自信地活出了自我。

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寫道:我是個有價值的人——有了這樣寶貴的認知,便構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是自律的根基。它直接來源於父母的愛。"

如果父母能時刻讓女兒感受到,我愛你,僅僅因為你是我的女兒,孩子一定會內心充盈。

有父母的愛做支撐,孩子在外面不管遇到什麼,都無所畏懼,可以自信地面對整個世界。

02 在肯定中增強自信

《少年說》中,有個小姑娘對媽媽吐露自己的心聲:

我知道別人家的孩子好,但是孩子不是只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從來沒有看到過?

但是,女孩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即便她考試總是第一,她的媽媽卻覺得她的體育不好,性格不夠開朗大方。

詹姆士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父母不要總盯著孩子做得不好的那一方面,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才能激發孩子的潛能。

爆文《學渣兒子,媽媽相信你是來報恩的》里描述了一位碩士媽媽面對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無奈,在她承認自己的孩子學習上資質一般,放棄輔導孩子變成學霸後,她發現其實自己的孩子身上有許多閃光點。

只是之前一味要求孩子的成績,其他地方都被她忽略了。

03 在犯錯中重塑自信

BBC知名主播、《自信密碼》作者Katty Kay說:我們都傾向於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好讓他們過得輕鬆一些,因為我們迫切地希望他們能成功。可是如果經常這樣做,等到突然有一天,我們告訴孩子'你能夠做到任何事情'的時候,她根本無法相信我們,因為她從來沒有努力過。

因此她提出了"煎蛋任務":準備一張列表,寫上你可以讓她獨立完成的事情,比如煎個雞蛋。嘗試和犯錯的過程能夠幫她逐步建立自信。

雖然孩子暫時犯錯了,但孩子在無數次嘗試,無數次失敗之後,一定會成功。這個過程會為孩子建立起"原來我可以的!"觀念,從而有了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來自於對自己能力的信心,而學習到新技能,從錯誤中增長了知識,對孩子而言都是一種能力。

4

環球時報微博里發布的一段視頻中提到: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區分了自信積極的人,以及那些感到不安全和悲觀的人呢?這並不是基因決定的。相反這是一個是否自愛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花時間去自我賞識,我們的第二天性就會從建立自我,變成放棄自我。

希望女孩子們都能在父母的關愛和鼓勵中,擁有強大的自信心,不懼風雨,不怵流言,多賞識自我,時刻提醒自己,你很優秀,你值得更好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GqxoGwBvvf6VcSZk8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