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地處膠東半島腹地,與多個縣市區都接壤。向東是福山,向西是招遠,北接蓬萊龍口,南鄰海陽萊陽,在東南角上,還與牟平交界。
形成這種格局,主要與棲霞建縣(公元1131年)的歷史有關。在金代,膠東半島的行政區劃經歷了一次大的調整,招遠、棲霞和福山都是在這一時期建縣。當時蓬萊南部和萊陽(舊稱昌陽)北部各劃出一一片區域,設立了棲霞縣。
正因為於此,棲霞與蓬萊和萊陽之間,都有著很長的交界線。在建縣之初,棲霞整個南部幾乎都與萊陽接壤,即便後來海陽析出之後,兩者之間的交界線仍然很長。根據民政部門勘界的結果,棲霞和萊陽之間的交界線,西起萊陽市譚格莊鎮大劉家村、棲霞市官道鎮小東莊、招遠市畢郭鎮西莊村的三市交匯點,東止萊陽、棲霞、海陽三市交匯點,全長59.45公里,換算成老輩常說的里,大約是119里。
與棲霞蓬萊之間有巍峨的艾山分隔不同,棲霞和萊陽之間這超過百里的邊界線,除了最東端的老寨山,其他並沒有太明顯的參照物。果園間的地壟,河邊上的石頭,都有可能是邊界線的一部分。相對而言,連接兩地之間的幾條公路,是比較好認的點。
那麼,在棲霞萊陽這超過百里的交界線兩側,都有多少個村莊呢?根據民政部門的統計,萊陽市一側有2鎮25村,棲霞市一側有4鎮21村,加起來一共有6個鎮、40多個村莊。
6個鎮好說,分別是棲霞的官道、觀里、楊礎、蛇窩泊,以及萊陽的譚格莊(西留)和沐浴店(榆科頂、石河頭)。而40多個村莊分別是大劉家、小劉家、小後窪、旭日莊、鶴山溝、婁里、姚家莊、勝利村、西留、花溝、小姚格莊(以上在萊陽市譚格莊鎮境內);大姚格莊、生宋家、門家溝、榆科頂、韋家溝、東半泊、南半泊、臥龍、官道、芹子夼、西蒲格莊、中蒲格莊、上蒲格莊、鍾家院(以上在萊陽市沐浴店鎮境內);小東莊、程家莊、艾家溝、半城溝(以上在棲霞市官道鎮境內);南謝家、吳家泊、新安、大埠、巨屋(以上在棲霞市觀里鎮境內);小莊鋪、文口、解家溝、太平莊、宅科(以上棲霞市楊礎鎮境內);南崮、柳口、石角夼、唐山、木蘭夼、河西西山(以上在棲霞市蛇窩泊鎮境內)。
因為村莊數量較多,不勝枚舉。在這裡,就以萊陽和棲霞民政部門聯合勘界過程中,涉及到的幾個村莊,重點介紹一下。這些村莊的「特殊」之處,就在於有兩市之間的界樁(共有9處雙面樁)。
其中,位於萊陽市譚格莊鎮大劉家村、棲霞市官道鎮小東莊、招遠市畢郭鎮西莊村之間的「三面樁」,之前已經介紹過一次,就不再贅述。
(萊陽棲霞之間的1號界樁,本文相關界樁圖片作者為棲霞市民政局崔保華)
從這裡往東,萊陽和棲霞之間的1號界樁位於譚格莊鎮大劉家村和官道鎮程家莊之間。萊陽大劉家村的地域相對較大,不僅與棲霞的小東莊接壤,還與東面的程家莊相鄰。根據《棲霞市地名圖集》記載,程家莊是清代建村,一支程姓人由荒口遷此定居。
(棲萊2號界樁)
接著向東,2號界樁位於兩個「溝」之間,分別是萊陽市譚格莊鎮的鶴山溝村和棲霞市官道鎮的半城溝村之間,瀋海高速從兩村中間穿過。根據《萊陽市地名志》記載,古代相傳有仙鶴曾落在附近山坡,因此周邊有鶴山泊、鶴山溝等村莊。而棲霞的半城溝,村西有古城,相傳是唐太宗東征時所建(《棲霞市地名圖集》)。
(兩市民政工作人員勘界時的場景)
再往前,3號界樁在萊陽這邊仍屬譚格莊鎮地界,而在棲霞已經到了觀里鎮境內。界樁具體位於譚格莊鎮姚家莊村和觀里鎮吳家泊村之間。其中,姚家莊村原名圈裡,與棲霞一側的筐里村(吳家泊村西面)有淵源,相傳筐里村、婁里(萊陽)和圈裡三個村,當初是隋姓三兄弟建立,只不過後來姓氏結構發生變化,圈裡村就變成了姚家莊,只剩下了筐里和婁里村。這兩個村雖然分屬兩市,但民間的順口溜仍將之連在一起,稱作「棲霞的筐,萊陽的簍」。
而吳家泊的名字也多次更改,在歷史上曾用過苗邴、烏雞泊等名字。
(4號界樁)
4號界樁的位置,距離漩河不遠。所謂漩河,就是萊陽蜆河的上游,在棲霞境內稱「漩河」。具體是在萊陽市譚格莊鎮花溝村和棲霞市觀里鎮新安村之間。這裡距離路萊線公路也不遠。
(5號界樁)
(棲霞巨屋村)
繼續向東,萊陽這邊終於離開譚格莊鎮,進入沐浴店鎮境內,而棲霞那邊仍是觀里鎮。5號界樁,就位於沐浴店鎮生宋家村和觀里鎮巨屋村之間。根據《萊陽市地名志》記載,生宋家是因為明代宋姓在生樹頂西建村而得名。《棲霞市地名圖集》載,明初謝姓建村,初名謝家莊,後來因為附近的樹林中有座屋子,農閒時人們常來此設局一樂,取名「局屋」,後來演變為巨屋。這兩個村莊的名字,都比較有特點。
(老煙青公路經過兩市交界處)
(6號界樁)
6號界樁兩邊的村莊,很多朋友應該都比較熟悉,那就是萊陽市沐浴店鎮的韋家溝村,以及棲霞市楊礎鎮境內的太平莊村。老煙青公路就從這裡經過,不僅兩村之間有界樁,公路上也有界牌。
(7號界樁就是在一處果園當中)
下面的7號界樁,位於萊陽市沐浴店鎮東半泊村和棲霞市楊礎鎮文口村之間(距離蛇窩泊鎮的唐山村也不遠)。兩個村算是隔河相望,文口在北,東半泊在南。
(文口)
(東半泊)
這一片區域在豐水期,這裡的風光還是相當不錯的。以上的圖片分別為棲霞文口村的石碑,河邊的美景,以及東半泊村的村貌俯瞰。
(8號界樁的位置,就在一家院落的外面)
到了東半泊村附近,棲霞和萊陽之間的邊界線出現了一個拐彎,從原來的東西走向,變成了南北走向。從東半泊向南,到了萊陽市沐浴店鎮芹子夼村和棲霞市蛇窩泊鎮南崮村之間,就是8號界樁的所在地。
(石角夼)
兩市之間的9號界樁,也是此次介紹的最後一個界樁,位於沐浴店鎮上蒲格莊村和蛇窩泊鎮石角夼村之間,以上的圖片分別為棲霞石角夼村的牌坊,以及老寨山遠眺的風光。
這裡距離老寨山已經很近。從此處再向東數里,就到了萊陽、棲霞、海陽三市交匯點,那裡也是一處「一腳踏三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