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涼州,你想起什麼?
是「葡萄美酒夜光杯」?還是「一片孤城萬仞山」?
關於涼州的詩詞歌賦實在太多了,隨便念出一首都很有熟悉感。
涼州就是現在的武威市。
這裡是古絲綢之路上的第一座城市,自古經濟發達,人文薈萃。來自中原和世界各地的商人、遊客途經此地時總會停留、歇息。很多中原士大夫因為各種原因來到這裡,帶來了先進的文化,開創了獨特的武威文脈。
看紀錄片《河西走廊》的時候就對武威的人文景點充滿興趣。
此次武威之旅,我們走訪了很多歷史景點,其中一個代表性打卡點是位於崇文街的文廟。
武威文廟共分三路,初時以為穿過正門筆直向前走可以走到大成殿,後來才發現大門並沒有開在中路,而是開在欞星門的東側,即文昌宮一路。
武威文廟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文廟,也是全國三大孔廟之一,這點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一個地級市的文廟能夠達到如此規模,實屬難得,這和涼州古時候的「江湖地位」和發達程度有關。
從空中鳥瞰,武威文廟就像縮小版的宮城,非常壯觀。
這裡遊客不多,安靜的氛圍更加凸顯文氣。
這是一個 廟學合一、文昌宮與孔廟三足鼎立的場所,建造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初期,迄今將近600年。
武威文廟坐北朝南,紅牆碧瓦,磚木結構為主,斑駁的木門充滿滄桑感,有點掉色但依然清晰的彩繪讓人感受到歷史的厚重。
按進廟順序,我們最先遊覽的是文昌宮。
這裡滿眼青翠,最引人注目的是 桂籍殿外掛著的44塊密集的匾額和武威歷代進士名錄石碑。44塊匾額中,年代最久遠的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三十四年。
凡是建有文廟的地方,文風必定鼎盛。
幾百年過去,武威文廟早已經不是地方最高學府,但身在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
當年的文氣,或許已經化作松柏,無聲訴說著過往。
這座文廟激勵著一代代讀書人奮發向上,力爭上遊。
武威地處大西北,又是古戰場和多民族融合之地,當地人卻有種與生俱來的儒雅氣質,這和歷來重視教育有關。
明代的時候,武威是北邊長城沿線的重鎮,尊孔學儒有利於教化民眾,提高全民素質,同時便於管理。設立文廟後,武威頻出進士,光緒進士權尚忠、嘉慶進士張兆衡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才。
旅遊小貼士:武威文廟票價30元,08:00-18:00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