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又有一個旅拍勝地,隱藏土家人的秘密,距離機場只有3.3公里

2024-01-13     一路南風

原標題:湖北又有一個旅拍勝地,隱藏土家人的秘密,距離機場只有3.3公里

恩施地處湖北、湖南和重慶三省、市交界處。除了漢族之外,共有44個少數民族,其中以土家族的人口數量占比最大。

恩施土司城,坐落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西北部,距離恩施許家坪機場只有3.3公里,距離恩施站只有6.5公里,是外地人了解恩施文化的一扇窗口,同時也是非常理想的旅拍勝地。

遊覽恩施土司城,必須對土家族的歷史進行一次了解。

土家族是遠古巴人的後裔。他們早年生活在富饒的江漢平原,然而在楚人崛起、巴楚相爭後,巴人被迫退卻。他們深入清江(古時名為夷水),並沿夷水向西推進,勢力範圍延伸至川東地區。在春秋時期,建立了巴人首個奴隸制諸侯國——巴子國。然而,強大的秦國在公元前361年將其征服,部分巴人則選擇退居至湘鄂川黔接壤的武陵地區。

在這裡,他們與當地的部族逐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土家族。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或"貝京卡",宋代時則稱生活在該地區的巴人為"土人"。隨著時間的流逝,"土人"這一稱呼逐漸被用來區分外來漢人與本地土家族。

土家族人熱愛自己的土地和歷史,他們在這片山水相連的地方繁衍生息,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們與外來漢人的交流也豐富了自身的文化內涵,使得土家族文化在中國多元文化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在歷史上,中央封建王朝為了有效管理少數民族地區,推行了一種特殊的政治體制—土司制度。在土家族地區,這一制度始於元代,直至清朝雍正13年的"改土歸流",歷經元明清三朝,長達450餘年。

土司與中央王朝之間的關係,主要表現為土司向中央王朝納貢並自稱臣子,而中央王朝則冊封土司,承認其自治地位。雖然土司在自己的領地上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他們並未將土地和人口納入中央王朝的版圖和戶籍中。實際上,土司在其管轄區域內幾乎等同於地方的土皇帝。

在恩施土家族地區,土司建制在歷朝歷代都有所變化。元代設立了29個土司,明代增至31個,而清代則減少到20個。這些土司的管轄區域涵蓋了恩施州清江以南地區以及現今宜昌市長陽、五峰的部分地區。

然而,到了清代,為了加強中央統治,政府開始推行改土歸流政策。這一政策在清朝實施後,土司制度的痕跡逐漸消失。如今我們所見的土司城是在1998年由恩施州民委策劃建設的,並於2002年正式對外開放。這座仿古土司莊園建築群旨在重現土家族地區土司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風貌,進一步揭示土家族的歷史淵源,並展示土家族古老而淳厚的民風民俗。

恩施土司城是宏偉的仿古建築群,囊括了門樓、侗族風雨橋、廩君祠、校場、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宮九進堂等12個景區,包含了30餘個令人嘆為觀止的景點。每一處景點都充滿了歷史的痕跡,讓人仿佛穿越回了那個時代。

旅遊小貼士:除了報團之外,散客可以在恩施的機場、火車站等地打車前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63c5c9b91d78a4098f2e85a8bc968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