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行人才懂的買茶寶典,學會這5招技巧,教你買對一餅優質好白茶

2023-11-12     小陳茶事

原標題:內行人才懂的買茶寶典,學會這5招技巧,教你買對一餅優質好白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之前有茶友發圖片過來。

「這種餅窩一圈發黑的白茶餅,正常嗎?」

實話實說,目測看去,就不對勁。

原本受到壓餅模具影響,茶餅背面下凹的餅窩,顏色看著比周圍茶葉深色一圈,還能理解。

畢竟,餅窩部位的茶葉受的下壓力最重。

梗葉內部的「茶汁」溢出更多,發酵更重,所以造成外觀顏色差別明顯。

但從深色跨越成茶友來圖顯示的那樣,餅窩中間一圈炭黑,那就太古怪了。

這說明,整體壓餅技術有問題。

估計是蒸軟干茶時,不小心蒸過後,壓餅時,茶葉本身就處於偏軟、偏韌,水汽略足的狀態。

偏偏這時候,下壓定型力度也沒控制到位。

壓餅太用力,定型時間太長。

在長時間高溫緊壓下,不管是什麼樣的茶,都會受不了。

內在茶味物質被破壞,養分滋味流失,茶香遭受破壞。

體現在最終整餅茶的賣相上,就是餅窩焦黑似炭。

而周圍茶餅本身的顏色也好不到哪裡去,同樣是一片發暗,只是比餅窩略好一些。

但兩者之間,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的關係。

當茶友們在買茶時,看到這樣的工藝問題餅不要買。

什麼樣的白茶餅,才是當之無愧的好茶餅?

如何買茶餅,才能少踩雷?

在這背後,先看清這5點市場現狀,很有必要。

《2》

一、用料名副其實。

不少低端白茶餅,存在冒名替代的貓膩。

比如,用月光白的彎曲長芽,壓成一團餅後,標上福鼎銀針餅的名義去售賣。

但大家須知,月光白不是白毫銀針。

盯著茶芽仔細對比,那些白毫短小稀疏、芽頭偏彎、毫香不顯的白毫銀針,不論散茶餅茶都不能買。

又比如,「偽白牡丹餅」。

最常見的頂替手段,就是隨便找壽眉來替代。

但白牡丹餅與壽眉餅之間,差的可不是一點。

白牡丹餅的芽頭,存在感更明顯。

整體看著,應該是「芽白葉綠」,而不是十有八九都是綠葉占了主位。

同時,在葉片細節方面,白牡丹的嫩葉更偏細窄,葉脈纖維不突出,葉背處的茶毫數量越多。

當你看到一餅芽少、葉大、梗多的「白牡丹餅」時,不用糾結,那就是典型的假貨。

《3》

二、警惕劣質邊角料壓餅。

之前看過一餅茶,單從第一印象就直覺不妙。

因為拆開餅紙後,餅面上全部都是粗老梗葉,用料特別差。

但買了那餅白茶的新茶友,對此渾然不覺。

「壽眉餅不都是這樣嘛?」

「賣家還跟我說,這是荒野壽眉壓成的茶餅,所以原料會看起來粗獷一些。」

這番說辭看似具有迷惑性,但經不起深扒。

首先,白茶壽眉採摘茶樹嫩梢的一芽三葉、一芽四葉為原料,並不是只有粗老梗葉。

其次,高品質的壽眉,不能沒有芽,更不應該含有木質化的硬茶梗。

再次,荒野白茶以白毫銀針、白牡丹為主,基本沒有壽眉。

即便有,貨真價實的荒野茶,由於採茶難度大,產量稀少,達不到壓成茶餅的餘量。

最後,區分荒野白茶與普通白茶,看的並不是原料粗獷,而是依靠獨特的荒野韻味,在茶桌上通過茶味實力見真章。

隨便將一款粗枝大葉的劣質茶,美其名曰「荒野茶」,無疑是在騙人。

當茶友們看到這類型,茶梗形似小木棍,葉張粗老碩大的「偽荒野」白茶餅時,可不要再被騙了。

《4》

三、硬邦邦的「石頭餅」不要買。

壓餅過緊過死,是很多劣質茶的硬傷。

從散茶到緊壓成餅,白茶要經歷一場蛻變。

期間,壓餅過程頗為考驗制茶師的經驗。

要求適度蒸軟、包揉到位、壓制定型期間用力要恰當。

壓完上一批茶餅後,再接著壓下一款茶餅,需要稍做細節調整。

畢竟,哪怕同樣都是白茶壽眉,但不同產地、不同採茶日期的散茶,葉片厚薄不同,茶梗粗細也不相同。

要是偷懶直接「一刀切」,對上一款茶餅來說,或許是力度恰好,但對下一款餅而言就有些用力過猛了。

受到壓餅定型期間,溫度太高,時間太長,用力過緊的綜合影響。

導致最終做出來的茶餅,硬邦邦的,類似鹼水麵包那樣。

這種壓成「硬石頭」的茶餅,內部已有不少茶味物質受損流失,品質下降。

同時,撬茶時也很費勁。

哪怕同樣是用上茶刀去撬茶,費勁從裡面撬出來茶葉後,也基本是碎成渣沫,泡起來著實麻煩。

所以,在面臨買茶選擇時,儘量不買不選壓餅太緊的。

整餅茶鬆緊適中,撬茶時能輕鬆撬出「片狀」,這樣的茶餅更值得買。

《5》

四、餅面發黑的白茶餅慎重買。

不知大家有沒有見過那些,出現「黑茶化」傾向的白茶餅?

之前就見過這樣的例子。

有一批緊壓茶餅,號稱是2018年的壽眉新壓的。

但很奇怪的是,那餅茶的表面顏色特別黑,大量葉片都已經變成了黑褐色。

就這?對外說只是2018年的白茶壽眉?誰敢相信?

但對方不緊不慢,進一步解釋。

這批茶的年份絕對真實,100%不是做舊,我們很多回頭客喝過都說好呢。

至於這餅面顏色的情況,是因為我們採用了新工藝,能讓做出來的口感更醇柔……

聽到這番話的第一時間,不知道大家是信,還是不信?

事情真相是,但凡是茶餅表面清一色發黑的白茶,慎重起見,最好不買。

不管它的身份定調是「新工藝」,還是「做舊茶」,本質都換湯不換藥。

葉片都已經發黑的白茶,代表茶味受損嚴重,品質不佳。

就好比,將一道已經炒糊的雞翅端上桌,將其介紹成店家特色新工藝烹飪法。

這樣的伎倆,你願意相信,願意買單嗎?

《6》

五、超過15年的茶餅,最好別入。

新手買白茶,不論散茶餅茶,不要買高齡老茶。

考慮到超過10年陳的老白茶里,精品難得。

當你白茶知之甚少時,最好先從5年內的白茶慢慢開始喝。

哪怕你已經喝了4年、5年白茶,已經掌握了一定選茶經驗。

那麼,從無數現實案例,也要認清一點市場前提,目前市面上那些超過15年陳的老白茶餅,不要隨便買。

因為在當時,白茶還沒有大規模開始壓餅。

經過這些年的市場消耗後,哪裡能有多少真實存量,留到今時今日?

關於這點,多結合過去十多年來的白茶發展現狀,不難想明白。

哪怕那些15年陳、20年陳的老白茶餅,號稱自己是老料新壓,所以才能有所產出。

這同樣也不可信。

因為,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存了十多年的散茶,沒人捨得再壓餅。

市面上,超過4年、5年陳的白茶,品質相當前提下,散茶比餅茶更值錢,不可能存在「老料新壓」的做法。

若有,也不過是對外虛假宣傳的幌子罷了。

《7》

喝白茶,散茶原味,餅茶甘醇。

散茶與餅茶之間,各有風韻。

不過,為了買對靠譜好茶,要擅用排除法。

那些用料亂七八糟,梗葉粗老的;

那些品相很差,葉片徹底黑褐的;

那些茶香消失,聞起來還帶有悶味雜味的;

那些湯水發暗,渾濁不清透的;

那些茶味寡淡,喝下後沒有回甘的;

那些葉底僵硬,摸起來手感粗糙的……

總而言之,但凡從細節比對不過關的白茶,敬而遠之為好!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8b5c25f35effd2f8283ac4bbf1e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