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談加速不提電耗,是電車時代最大的悲哀!

2023-12-30     汽車扒一扒

純電車型最不缺的是什麼?

是加速,一部功率150kW的電機能夠讓車輛擁有8秒以內的加速(元PLUS),一部功率200kW的電機則能夠保證整車6秒以內的加速。

最近上市的極氪007,直接給上了一部功率310kW的電機,前段動力更是可怕。

如果直接配兩軸電機,四驅電動車的加速性能則更加可怕,23萬買到的四驅極氪007,3.8秒破百,這已經是百萬以內燃油車都很難達到的高度了。

電車其實跑得都快,尤其是在市區更是如此。

因為內燃機的發力點是在中後段,至少也是在2000轉以後才能發揮出內燃機的真正實力,但電機可以在瞬間達到最佳動力,「即時最大扭矩」特性帶來了非常恐怖的初段加速能力。

市區這種車速都上不了80km/h的路況,絕對是電機的天下。

純電車型是長短板非常明顯的產品,加速快是它們的特點,但同樣問題也非常明顯,那就是很多企業都不會提到的電耗問題。

本身,電動車就存在續航崩壞嚴重的問題,一台綜合路況下續航完成率能夠達到80%的車型已經非常優秀了,按照國內CLTC的測試標準,很多車型的續航完成率都不高。

所以,如何控制電耗非常重要。

百公里電耗是一項綜合指標,不僅僅是驅動消耗,空調/暖風消耗量也不小,如何控制綜合路況下的電耗,其實非常重要。

同尺寸的電車,能耗差距其實非常大。

優秀的電車在CLTC標準下可以做出來11kWh的電耗,但如果電耗的控制不夠出色,百公里電耗能做到13kWh,日常使用過程中因為使用強度的不同,這個數據差距能夠被拉大到40%左右。

也就是說,有的車日常使用百公里電耗可以做到14kWh,控制不好的車百公里電耗則需要20kWh。

和性能相比,顯然我們更需要電耗低的產品,畢竟電池包所攜帶的電量是固定的,更低的實際使用電耗,一定能夠保證更長的續航,以及更準的電量估算數據。

畢竟,日常家用情況下,8秒加速其實已經夠用了,大多數情況下,5秒以內的加速能力都是冗餘的,電車是一個木桶效應堆砌出來的產品,電耗往往是限制車輛口碑的重要因素。

市場中不乏一大批被用戶吐槽虛標的車型,主要原因就是電耗做不好,CLTC的實驗室數據和日常使用差距巨大,一般國內的電車都是CLTC續航標註標準,當然主要還是為了好看。

電耗做不好,日常使用下的續航一定會崩。

邏輯是,儀錶盤顯示的續航,是按照滿電、CLTC電耗標準測算出來的,但日常使用過程中的電耗一定更高,所以續航必然不准。

一台車可以沒有非常快的充電速度,也可以不需要所謂的5秒加速,但一定要做好最基本的電耗,因為電耗就像是燃油車的油耗一樣,燃油車時代我們對油耗敏感,是因為油價高。

電車時代我們之所以對電耗不敏感,是因為計算電費成本沒必要了,但我們更擔心的是續航,其實續航短就是電耗高帶來的直接問題。

換句話說,我們要求低電耗,就是為了追求長續航和不焦慮,這是一台車最基本的產品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7b3bccf40ede405dfd1314f165453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