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一句勸,不要買30萬以上的電動車!

2024-07-03     汽車扒一扒

我跟很多人說過,買電車的預算,任何時候都不要超過30萬。

理由很簡單,20多萬可以提供選擇的電車太多了,絕大多數出色的電動車,在不過度加碼溢價能力的情況下,不到30萬的預算就可以拿下。

市場銷量比較大的中高端電動化產品,落地價都距離30萬還有段距離。

Model Y、ZEEKR 001、理想L6、AITO M7,這些車型的落地價基本上都到不了30萬,20萬、10萬以內的電車銷量更是巨大。

之所以勸誡很多人,不要買30萬以上的電動化產品,原因主要是兩個:

1、30萬以內的產品已經足夠強,可以滿足很多人的用車需求。

比如說銷量最大的幾款電動化產品,無論是電動化、科技化、自動化,表現力都不弱,比如說AITO M7,是一個典型的木桶型選手,沒有短板,適合很多小資家庭。

30萬以上的車型表現出來的是「溢出式」的競爭力,其實在更多情況下是用不到的。

2、目前的產業結構非常混亂,高價值產品隨時都有定價崩塌的可能。

20多萬的產品基本上崩塌的可能性不大,即便是崩塌,整體價值的回調空間也不大,但動輒30多萬、40多萬乃至50萬的產品,未來產品崩塌的空間非常大,對於所有人來說這都是一種壓力。

之前35萬買的寶馬i3,現在新車18萬多落地,二手車只值13萬多,哪一個車主受得了?

電動化產品的選擇,要牢記一個原則:預算內選擇最好的產品。

基於這一個原則,20多萬的電車,其實已經非常強勢,比如說領克08,已經在20萬級市場中做好了安全、智能座艙、經濟性,可以平替掉之前的合資燃油產品。

25萬級霸主,目前這個市場依然屬於Model Y,是空間、可靠、安全、智能的完美結合體,想要追求更好的座艙舒適度,ZEEKR 001大改款之後,產品力非常均衡。

理想L6上市之後的訂單持續走高,其實透露出來了一個核心的觀點。

過去理想的很多SUV,都存在一個明顯溢價過高的問題,無論是L7、L8還是L9,動輒超過35萬的落地價,不僅勸退了很多用戶群體,同時隨著保值率的崩塌,越來越多人都清晰的了解到,電動車這個新鮮的產物,在平衡殘值和新鮮程度上還沒有做好。

30多萬的預算在過去已經可以買到BBA的主流車型了,價格並不低。

如果你只是用來日常代步,那麼需要儘量壓縮購車預算,保證安全、舒適即可, 十幾萬的電動車足夠滿足你的大部分用車需求。

如果追求一定的科技座艙、智能化,特斯拉FSD、華為ADS系統都已經在推動產業快速前行,我們之前分析過,10萬級產品拼的是電動化、20萬級產品拼的是智能化座艙、30萬級產品拼的則是自動駕駛能力。

隨著成本的降低、技術的大批量覆蓋,其實購車預算進一步得到了降低,也就是說,25萬-30萬的產品具備足夠的電動、智能、自動三項優勢。

所以回歸到一個主題,買車的預算不要太高,因為沒必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9b615a05f270472b1a73442e28025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