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天之驕子全家移民北美,靠刷油漆悲慘過活,跳橋慘烈自盡始末

2023-12-05     張桃子

原標題:清華天之驕子全家移民北美,靠刷油漆悲慘過活,跳橋慘烈自盡始末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哦,不,有人跳橋自殺了,快報警救人!」加拿大多倫多市一座高速公路立交橋上,一位男子縱身跳下。

等到救護車和警車趕到後,男子已經喪失了生命特徵,他的妻子隨後接到了警方的電話,趕到之後失聲痛哭,大喊道「這一切本來不應該發生的!不應該的!」

警方在調查他的身份後,發現這位男子是來自中國的移民,擁有著多倫多大學的博士學歷,在他自殺時,身上只有不足100加元的現金。

而隨之而來更多的消息,讓在這個男人身上隱藏著的秘密顯現出來,他又為何走向自殺的結局?

加拿大的消息

2006年8月,北美明報刊登了這一則消息,這位中文名叫蔣國兵的男人,是多倫多大學化學系的博士,而且正在主持一個博士後研究項目。

毫無疑問,蔣國兵是一個十分優秀的人才,天之驕子,人中龍鳳,且不說他之前的學歷是如何,單是在40歲的年紀能夠進入世界排名前20的頂級大學就說明著他的不簡單。

加拿大方面證實,2001年4月,蔣國兵和妻子盧彩蓉申請來到了加拿大,以高技術人才的條件取得了加拿大國籍身份。

那時的盧彩蓉興奮不已,腦海中全是對於「人間天堂」的幻想,可丈夫蔣國兵卻面露愁容,五味雜陳。

蔣國兵不高興嗎?他也高興,但是對於39歲的他來說,來到一個異國他鄉定居,絕不僅僅是靠著幻想和憧憬就能生存下去的。

移民加拿大,蔣國兵和妻子幾乎花光了積蓄,身上僅有的錢,光是租房子就花去了絕大部分,可錢是花了,要去哪裡掙錢呢?

看著身邊興高采烈的妻子,蔣國兵也強露笑容,「未來的日子交給我了,就憑我這一身本事,月入個十萬應該不難。」他對妻子打著包票。

後來他在多倫多大學的教授卡瓦吉也回憶,蔣國兵非常地優秀,在讀博士期間就發表了數篇論文,要知道博士發表論文有多艱難,而且蔣國兵還是剛剛移民到加拿大。

可事實卻並非如此,剛剛移民到加拿大的蔣國兵,在和妻子安置好住處之後,就開始了自己的求職之路。

在此之前,他是核物理學的博士,然而這種高端人才,卻連一份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他一連投了幾十份簡歷,結果全部石沉大海,甚至連封拒絕的郵件都沒有回覆。

半年下來,他從一開始的信心滿滿,到心生焦慮,再到惶恐不已,妻子盧彩蓉早在2個月前就已經找到了一份服裝廠的會計工作。

雖然妻子的收入不高,但已經勉強開始補貼家用,可自己還是只能每天守著空空如也的郵箱,無論如何絞盡腦汁地撰寫簡歷,始終也收不到對方的回覆。

生活的壓力襲來,他只好在小區周圍找了一個油漆工的工作,斷斷續續地,半年下來也攢了5000多。

他也曾經主動打過幾次電話詢問面試機會,結果對方卻委婉地拒絕了他,並未說明原因,蔣國兵苦思冥想,「既然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那就換個專業。」

他覺得,核物理專業可能在加拿大這裡並不太適用,他將換個專業再學一次的想法告訴了妻子,妻子並沒有說什麼,既沒有反對也沒有明確表示支持。

2002年,蔣國兵進入多倫多大學化學系讀博士,他確實優秀,從核物理到化學,他一樣能達到要求,學習上蔣國兵的能力毋庸置疑。

可苦的卻是妻子,雖然到多倫多大學讀博士有補貼,也有一些項目可以獲得報酬和獎金,但是靠著這些,也只能是杯水車薪。

他們是移民到這裡的,是想要長久在此定居的,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是基本,妻子靠著每月不高的工資收入,勉強地存了一些錢出來。

蔣國兵在大學期間,除了學校里的項目之外,還會去從事一些兼職,2004年,蔣國兵迎來了自己的女兒,2006年勉強地在北約克郡購置了一套面積不大的房子。

也許在旁人看來,蔣國兵的日子過的還算過得去,有家有室,平平凡凡,沒什麼大災大難也能慢慢過的衣食無憂。

可就是這樣平平凡凡,養家餬口度日的生活,刺激到了這位「天之驕子」的內心,妻子盧彩蓉後來回憶「他一直對自己要求很高,我也不敢刺激他,儘量由著他來。」

妻子的看法

蔣國兵的妻子盧彩蓉,是蔣國兵曾經在美國留學的時候認識的,那時候的蔣國兵剛剛來到美國留學,人生地不熟的,是盧彩蓉照顧了他。

1996年,帶著滿身光環的蔣國兵,接受著國家的資助,公費前往美國普渡大學留學,攻讀核物理博士學位。

美國普渡大學是不亞於常春藤盟校的公立常春藤大學,學院裡最有實力的專業便是航空航天專業,美國的「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就是普渡大學畢業的。

13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中國的「兩彈元勛」鄧稼先,「火箭專家」梁思禮等等全都出自於這裡。

從他選擇的專業來看,學成回國後蔣國兵必然將受到重用,自然待遇什麼的也不會很低,擺在他面前的,是一條「光明的道路」

美國的教育方式,生活習慣,文化信仰,令蔣國兵感到十分受用,他在這裡遇到了盧彩蓉,愛情,學業雙豐收,連事業似乎也唾手可得。

「其實國兵是一個十分固執的人,雖然為人正直,但是傳統,有點『老古董』的味道。」盧彩蓉這樣形容。

後來事實證明,蔣國兵確實是一個十分固執的人,他接受著國家的資助,前往美國留學,雖然美國的生活令他很嚮往。

蔣國兵和妻子

但是一畢業,他還是毅然決然地返回祖國,對他來說,學成報效祖國是他一開始就篤定的目標,只是這樣一來,妻子就不願意了。

妻子覺得蔣國兵這麼高的學歷,應該去更寬闊的地方發展,而且多年來的國外生活,的的確確地吸引到了蔣國兵的內心。

2000年,剛剛回國不久的夫妻二人,就申請了移民加拿大的手續,得知這件事後,蔣國兵清華大學的老師還前來勸說他留在國內。

「你不想留在清華,你去哪裡都可以,憑你的本事,中科院都可以進,留下吧。」老師的話語觸動了蔣國兵的內心,他其實也不想離開。

在臨近出發前的一周,蔣國兵和妻子拿到了加拿大的移民紙,加拿大移民局很快就通過了倆人的申請,這樣的高素質高智商人才自然不會受到阻擾。

「我還是決定留在國內。」說完這句話後,蔣國兵將自己的那張移民紙給撕得粉碎,在外界的誘惑和內心的堅定面前,他選擇了堅定內心。

妻子盧彩蓉卻直接離開了,她和蔣國兵不同,這樣的移民機會是她夢寐以求的,就這樣,盧彩蓉一個人先行去了加拿大。

這下子蔣國兵開始糾結了,是從此留在國內和妻子選擇分開或者分居兩地,還是隨同妻子前往加拿大定居?

考慮了大半年,蔣國兵還是選擇家人,他專門去補辦了一張移民紙,2001年4月,妻子來到國內和蔣國兵一道,踏上了前往夢想中的「新生活」的道路。

老師和同學的看法

在美國,在加拿大,有很多和蔣國兵一樣,畢業於清華大學的校友,也有很多定居在當地的華裔移民,可是蔣國兵幾乎從不和他們見面。

他的清華大學校友史丙毅,就是在加拿大蔣國兵小區附近居住的,直到蔣國兵自殺的消息登上報紙,他才知道倆人居住的地方相距不過一個街區。

蔣國兵(後排左一)和家人

「如果他可以和我,或者其他人積極地溝通一下,尋求一些幫助,或者開導開導,也許就不會走到今天的這一步。」史丙毅表示。

1962年,蔣國兵出生於湖南省天門市一個貧困家庭中,務農的父母沒什麼學歷和知識,他全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走到了今天的這一步。

17歲那年,蔣國兵一舉奪得當年的湖北省高考狀元,被清華大學核物理專業錄取,成為學校乃至國家重點培養的對象。

當年清華的同學現在都記得蔣國兵「蔣國兵上學的時候都十分努力,我們是自愧不如的。」老師也評價他說「蔣國兵是一個聰明而且上進努力的孩子,天賦也很高,將來了不得。」

他的父母也因此得到了村裡的羨慕和尊重,幾乎人人都以為蔣國兵將來必然取得一個非常高的成就。

20歲,蔣國兵寫信回家,說自己獲得了學校核物理專業保研的資格,30多個人里只有2個,他畢業後要直接要攻讀研究生了。

言語間流露出驕傲的語氣,父母高興地合不攏嘴,碩士畢業後,清華大學聘請他留校任教,還給他開出了不錯的津貼。

31歲,蔣國兵成為了清華大學核物理系的副教授,如此年輕就如此有為,此時的他待遇豐厚,也有名有望,直到1995年,他拿到了公派留學生的資格,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這麼說吧,說他有一點清高也沒錯,畢竟有那實力,要讓他自降身份去從事不喜歡的工作,那肯定是一種打擊。」他在清華的同學這樣說道。

自尊心強還是不強?

蔣國兵的自殺引起了猜測,究竟是不是他的自尊心太強導致的結果?如果他肯自降身份選擇一個和專業不那麼對口的工作,是不是就好找一點?

他的妻子盧彩蓉揭露了這樣一件事,1997年,來到美國留學的第二年,也是盧彩蓉剛剛結識蔣國兵的一年,他們認識了一對來自清華的校友鄧愛春夫婦(化名)。

因為清華畢業這一層關係,他們倆和鄧愛春夫婦結成了好朋友,經常四處結伴遊玩,鄧愛春夫婦卻是一個實打實的有錢人,在美國有別墅,有豪車,還有自己的事業。

經常出入在別墅,做著豪車,享受著優越生活的蔣國兵內心逐漸地產生了一些東西,就連盧彩蓉都能感覺的出來。

「他總是患得患失,不能聽到我說關於錢的東西,我一說他的表情就立馬變了。」盧彩蓉覺得十分奇怪,在她看來並沒什麼的事情,對於蔣國兵來說卻完全不一樣。

畢業後,蔣國兵返回國內,盧彩蓉出於考慮到蔣國兵未來的發展,勸他去國外,結果蔣國兵同她大吵了一架,然後盧彩蓉就負氣遠走加拿大了。

後來蔣國兵諮詢了一些在國外的同學,同學們的描繪讓蔣國兵開始猶豫不已,最後他辭去了清華大學副教授的優厚待遇,選擇到加拿大生活。

本以為憑藉才能,可以在國外大展拳腳的時候,殘酷的現實卻給了他致命的一擊,核物理專業,單單聽專業名字,就可以預見到工作有多麼難找。

亞裔反歧視抗議遊行

在國內,也許他可以充分釋放自己的才能,但是在國外,這種涉及到高端技術的機會,沒有國家會願意聘用一個外籍的人員,即便他入籍了加拿大。

所以他找不到工作,但是心理上的自尊心又不容許他去做一個不符合專業的工作,即便最後去做了油漆工,他也只是抱著賺點錢就撤的心態,不打算長久。

蔣國兵也不是沒想過改變,他也知道自己的專業不好,所以就換了一門專業,選擇在加拿大比較吃香的化學專業。

可他為何最終選擇了如此絕望的結局呢?除開經濟上的壓力之外,還有些他暫時無法改變的東西,他也不能接受。

那就是歧視,即便成為了加拿大籍,國外對於華裔的歧視一直未曾斷絕,加拿大還算是世界上華人數量比較多的國家之一。

他在多倫多大學求學的不到4年的時間裡,充分認識到了對於他的歧視,他的專業並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對方因為他的華人而拒絕他。

央視曾發表數據顯示,移民前往加拿大的中國人,尤其是持有高學歷的人,找不到工作是常事,加拿大並不是很缺少高技術人才。

相反的,加拿大更需要的是低級的勞動者,和移民帶來的資金而已,很多本地人也要到美國找工作。

盧彩蓉和女兒

想不明白,也改變不了的蔣國兵,在即將從多倫多大學畢業的時候,選擇了了結自己的性命,如果他肯「退一步」,降低一點要求,去選擇一個不那麼對口的工作結果會不會好一點?

可惜對於他這樣的人才來說,降低「身份」,也就意味著承認自己沒有那麼高的價值,這也許比死亡更加令人難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762862f85b333b95577e9e01522b1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