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歌星因抑鬱症自殺 | 遠離精神上的「感冒」

2023-07-15     保健時報

原標題:知名歌星因抑鬱症自殺 | 遠離精神上的「感冒」

不久前,歌手李玟的姐姐李思林發文稱,李玟於7月2日因抑鬱症在家中輕生,7月5日不幸離世,年僅48歲。一場震驚世人的悲劇,讓無數網友心碎。李思林在證實李玟死訊時,也表示妹妹在數年前就罹患抑鬱症,長期與病魔對抗。有數據顯示:2000年至今,累計有超25位國內外明星藝人演員等因抑鬱症逝世。抑鬱症是一種精神類疾病,也被認為是精神病學中的「感冒」。隨著社會節奏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因面臨過大的精神壓力而導致被抑鬱症纏身。

1

何為抑鬱?

對生活失去信心伴有心情低落、興趣喪失等

此前,懷疑與抑鬱相關的演藝人員自殺不時見於報端,比較知名的有三毛、張國榮和阮玲玉等。喜劇演員羅賓·威廉士和憨豆先生也都有抑鬱障礙。

《中國精神障礙防治指南》指出了關於抑鬱障礙的診斷標準。以心境低落為主,並至少有下列幾項:興趣喪失、無愉快感;精力減退或疲乏感;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性慾減退。嚴重者還可表現為社會功能受損,給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後果。

抑鬱症的危害很大。覆蓋全球五大洲21個國家的一項最新分析證實,在不同收入國家中,有抑鬱症狀的成年人中心血管病和死亡風險均明顯增加。研究者發現,在隨訪期間,與抑鬱症狀<4個症狀的人相比,至少有4個抑鬱症狀的成年人中全因死亡、主要心血管病以及兩者的復合終點事件發生風險分別增加17%、14%、18%,心肌梗死和非心源性死亡風險分別增加23%和21%。研究者指出,抑鬱症狀與死亡和心血管病之間的關係,與吸煙、不健康飲食、腹型肥胖的危害相似。《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的一項覆蓋22個前瞻性隊列、共56萬餘人的匯總分析也表明,有抑鬱症狀的人心血管病發生風險明顯增加,即便其抑鬱水平尚未達到抑鬱症的診斷標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項研究提示,精神疾病還可能增加卒中風險,包括抑鬱症、焦慮症、創傷後應激障礙或其他精神疾病。

可見,抑鬱症不僅讓人精神備受折磨,也是慢性病的風險因素之一。

2

為何會抑鬱?

沉迷網絡、生活方式不健康等會增加抑鬱風險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抑鬱症的發生?清華大學玉泉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醫師劉破資曾介紹,抑鬱症出現和腦內多種神經遞質紊亂有關。當生活遭受打擊時,如失戀或親人突然離世等,往往會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另外,研究顯示抑鬱症還有諸多影響因素。網絡已經是現代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工具,人們對電子螢幕產品上癮是一個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天津醫科大學學者發現,網絡成癮越嚴重、電視使用時間越長,抑鬱風險越高。網絡成癮是一種病理性網際網路使用,指無法控制自己使用網際網路的時間,導致明顯的痛苦和/或功能障礙。

有人說,生而為人。其實很多時候人們不是追求幸福,而是如何減少痛苦。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張卿、劉莉等進行的研究認為,生活方式與抑鬱症狀也密切相關。在飲食方面,有抑鬱症狀的人,吃素少,吃葷多,甜食和水果吃得多。進一步研究發現,有吸煙、吃動物性食物、喜甜食和水果的膳食模式、睡眠時間>7.6小時/天等習慣者抑鬱症風險高。研究者介紹,抑鬱症是一種炎症性疾病,外周免疫激活通過釋放前炎性細胞因子導致出現抑鬱症相關行為以及神經內分泌和神經生理改變。有學者推斷,促炎飲食或營養素會增加抑鬱症的發病風險。而當前外賣較火,烘焙食物、奶茶、甜品、紅肉都是促炎食物。

來自英國布里斯託大學的科學家通過研究也發現,吸煙或會使得人群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增加53%~127%,患抑鬱症的風險增加54%~132%。

3

如何遠離抑鬱?

少看手機、睡眠充足、飲食健康、堅持運動

那麼,如何遠離抑鬱症的侵襲?一項納入約8.5萬人的英國研究表明,更少的螢幕時間、保持充足的睡眠(7~9小時)、健康飲食和堅持鍛鍊有助於讓人遠離抑鬱。

美國麻省總醫院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大規模研究表明,多運動對抑鬱症有明顯的預防效果,對於有抑鬱遺傳傾向的人群來說也大有裨益。每周每多運動4小時,抑鬱風險降低17%。

詩情畫意、輕歌曼舞、融入藝術是撫慰心靈的良藥。近日,英國一項新研究表明,團體形式的唱歌跳舞可有效療愈焦慮和抑鬱。

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早起床一小時可以將一個人患重度抑鬱症的風險降低23%。研究結果顯示,睡眠中點每提前一個小時,患重度抑鬱症的風險就會降低23%。換句話說,如果一個通常在凌晨1點上床睡覺的人改在0點睡覺,並且睡眠時間相同,他們可以減少23%的抑鬱症風險;如果他們晚上11點上床睡覺,就能減少40%的抑鬱症風險。

此外,近期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發布的聲明稱,所有成人,包括懷孕、產後及≥65歲的老年人均須篩查抑鬱症。還建議對年齡不到64歲的成人進行焦慮篩查,包括孕產婦。聲明指出,焦慮症可能會令人痛苦和致殘,適當的認識和治療,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需要注意的是,易患抑鬱症的人心理韌性弱,像一隻玻璃杯一樣易碎;而不易患抑鬱症的人心理韌性強,更像一隻塑料杯,掉在地上也可以彈起。後者往往能夠保持「柔性」心理,對於精神壓力或打擊具有「吸收」能力。所以,大家平時要有意識地鍛鍊心理韌性,學會放鬆身心和積極正向思考。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燕聲

編輯 || 顏紅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53c6461d866906dd7ff5042fc0079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