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之後,內褲顏色都瞞不過別人」

2023-11-10     視覺志

原標題:「上網之後,內褲顏色都瞞不過別人」

「無論打開什麼平台,最終我們都會在購物平台相遇。」

「平時手機卡得要死,但搖一搖跳轉的時候卻絲滑地像個新手機。」

網友們扎堆吐槽的,正是最近雙十一的狂歡之下,網際網路衍生出的迷幻功能——搖一搖跳轉。

無論是娛樂還是社交,任何類型的軟體開屏頁都指向了購物平台。

不知道到底是平台拉動數據增量的魔幻手段,還是種「貼心」為用戶著想的便捷服務?

但在網友們的口誅筆伐之下,資本方顯然沒撈著什麼好口碑。

不過恨就恨了,畢竟實打實的轉化數據才來得真切。

——萬一真能促成交易呢?

事實上,不止是「搖一搖廣告」,網際網路日漸開發的新功能,難免有著「誘導」之嫌。

而上億用戶,不過只是在算法世界中,被計算進參與閉環的一個必要要素罷了。

躲不掉的網際網路引導

天下苦「搖一搖」久矣。

手機只要稍一傾斜,就立馬會跳轉找新的平台,根本不能叫做「搖一搖」,叫「顫一顫」得了。

甚至有時候,只是抬個手腕的功夫,頁面就被自動跳轉至廣告了。

圖源:B站博主:小小段砸

異曲同工的廣告觸發,還有那些瀏覽頁面時候自動跳出的,點不掉的「×」。

那些「x」的按鈕多是虛假的,用來蒙蔽用戶,只有點擊進去才會發現被騙。

不僅沒能退回到原來的頁面不說,反而被再次跳轉到新的頁面。

而真實的關閉按鈕會在廣告觸發的幾秒鐘之後才出現,反應過來的時候不少沒有必要的軟體已經被自動安裝。

這種靠著強曝光來賺取流量的手段,資本們似乎格外偏愛:日活的目標能輕鬆達到,還有一定的轉化幾率。

可怕的是,這種帶著強制性質的營銷,在網際網路平台上不勝枚舉。

不得不承認,總有一些網際網路營銷設計,天生就是「噁心」用戶的。

在購物平台上,商家打著「送福利」的幌子,引導用戶註冊會員。

入了會才發現所謂的福利,不過還要用實打實的消費金額轉化來的積分去兌換。

反觀商家們,輕而易舉地獲得了用戶主動提供的個人信息。

在整個購物節的預熱期間,品牌客服瘋狂地給目標消費者發簡訊、打電話,打擾到不少人的正常生活。

如果說這些交互在設計上,最多只是留下了隱私曝光的風險,但總有些功能,背後意欲不明的指向讓人背後一涼。

各大平台上,關於「借錢」的入口非常明顯,稍不注意就會踏進「被迫網貸」的陷阱。

「每次看視頻的時候,就自動跳出頁面說可以免費領月VIP會員,點去了才知道是你開通首次貸款才能領用,這不是坑人嗎?」

「開通貸款確實是我自己沒看清導致的,但是『開信用卡』『貸款』的字眼又寫得很小,這種頁面設計不就是引導你去點嗎?」

「月底的時候,跳出條簡訊讓我還錢,我嚇得一身汗,才發現不知道哪天結算時一直用的都是月付抵扣。」

不少消費者都被這種「誘導功能」騙過,卻又申訴無門,只好自認倒霉。

被粉飾的網貸業務入口就這樣被送福利的幌子遮蓋,一同被遮蓋的還有消費者的眼睛。

對方避重就輕地展現福利,卻並不明確告知用戶背後不可估量的隱私風險,那些虛假的宣傳和承諾不過也只是海上樓台。

更可怕的是,這些信息會被黑心之人收集、利用。

曾經就有網友接到自稱是某平台客服的來電,在其威逼利誘下引導自己關閉平台網貸。

網友被劇本般的話術唬住了,按照對方的要求又下載了另外一款軟體,並分了多次向其中大額轉帳。

普通人本就對金融系統的操作不甚明了,再加上心態上的著急,很容易繳了械。

儘管成年人的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種種防不勝防的網際網路引導卻也實在讓我們避無可避。

「裸奔」的隱私

功能的誘導,往往也意味著對於個人隱私的侵犯。

每一次點擊就如蝴蝶效應般,觸發了整個鏈條的未知後果。

用戶不再自由,娛樂變成壓力。

這些年來,關於網際網路侵犯個人隱私的事情總有發生,和朋友聊天被軟體「監聽」,剛聊完跑步,這個平台推私教課,那個平台賣運動鞋。

諸如此類,實在是老把戲了。

網際網路之下的我們,已經越來越透明了。

最近,網上沸沸揚揚地在討論「某社交平台開通svip可以看到訪客記錄」的信息。

輿論的風向倒向了「不理解」的聲音,網友們大聲呼喚的「最後一片凈土」也被染上了塵埃。

「視奸別人被發現,真的好尷尬。」

「嚇得我立馬開了會員把訪客記錄都刪了。」

訪客記錄的可視化,就像是硬生生地剝開成年社交中的那層保護色,縮在堅硬鎧甲下的柔軟肚皮被一覽無餘。

對於網友的「為什麼要開設這個功能」的質疑,相關負責人給出的答案是「社交會員的增長互粉的需求」。

另外不少短視頻平台推出的「推薦給可能認識的人」,也在同一時間被吐槽。

「我倆認識但不是好友,你說這是為什麼」,打擾之餘便只剩下冒犯。

不止是社交軟體,就連購物平台都做起了熟人社交,在平台推出的好友圈裡,可以看到彼此買的任何東西。

「在網上買考公材料被領導從購物軟體的好友圈看到了,上班劈頭蓋臉罵了我一頓讓我走人。」

「上班發現我隔壁的學人精同事穿了和我一樣的大衣,撞衫特別尷尬,我本以為是巧合,實際上是她看了我的購物好友圈。」

圖源:小紅書網友

在熟人間可以通過發連結來安利好物,這個好友圈功能的意義又在哪?

平台間相互內卷,而網際網路的隱私邊界,也一直在突破底線。

為了對抗這種隱私侵犯,網上湧現出一大批有著相同名字和頭像的「momo大軍」,網友們恨不得把自己隱藏起來。

有了這層保護色,在網際網路上似乎也能更加自在。

如果說隱私暴露於熟人之間尚有一層薄弱的保障,但那些向陌生人泄露隱私的迷幻功能,卻著實讓人脊背發寒。

最近,網上流傳一個網友真實的哭訴:

網友發現自家買的監控畫面總是慢個幾秒,問了客服得到的回答是:「我這邊實時走秒」。

看了回復,網友心中警鈴大作,在網友的逼問下,對方又改口稱是自己回復錯了。

而帖子的評論區,有不少網友稱看了眼自己安裝在臥室的監控,顯示在線人數為「2」。

還有賣電器的網友稱,監控拍到的畫面在終端後台其實全都能看到。

——不寒而慄,隱私全無。

不止是電器行列,就連手機里安裝的清理內存的軟體都並不靠譜。

有的軟體會打著「清理」的旗號暗中獲取地理定位和手機里的各種信息,然後以極高的頻率上傳至後台。

圖源:央視財經

而這種軟體會通過大數據畫像比對,瞄準對智能軟體不熟悉、分辨能力不夠高的老年人,通過誘導下載的手段,實現隱私侵犯的目的。

這一切不過是龐大網際網路冰山的一角——

免費wifi騙局、電子簡歷信息打包售賣騙局.......關於網際網路生態對個人信息的侵犯從未停止。

那些潛藏在海平面下的,是隱私透明化的無限泛濫。

泄露的隱私,害慘誰

可悲的是,作為普通用戶的我們,始終鬥不過這個日益強大的數字生態。

好像無論如何努力,在數據算法之下,我們仍舊透明。

「你是xxx嗎?你的兒子給你投了xxx,需要你xxx」,被充當官方客服欺騙的老年人不在少數。

對方能準確地說出你全部準確地個人信息,甚至連你的隱秘近況都摸得一清二楚。

不僅有連環套路般的劇本,還會佐之以急促又不耐煩的口吻把戲演得逼真。

聽著對方急切的語氣,想著騙子該會是細聲細氣又怎麼會如此,便放下戒心。

至此,魚兒也就上了鉤。

他們不僅會利用信息詐騙,還會利用根據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實物誘騙。

前段時間,金秋食蟹的好時節,蟹卡騙局橫空出世。

演員孫藝洲發布一條微博稱收到蟹卡,並且掃碼後才驚覺奇怪,不少網友在評論區分享自己遇到的類似怪事兒。

看著快遞包裝上一字不錯的個人信息原以為是哪個朋友送,再加上包裝精美、做工細緻,從說明到指導,一字一句寫得真切又官方,也就卸下了防備。

掃了碼之後,只有AI客服發來的一個二維碼,讓掃碼進群。

進了群又被告知通過在購物平台下單返鏈,就可以免費拿到商品。

整個流程和刷單無疑,前期通過蠅頭小利給用戶送福利,後期就會要求用戶大額充值。

等到用戶反映過來,對方早就卷著大筆騙來本金跑路了。

中老年群體固然是犯罪分子瞄準的大魚,但事隨境遷,年輕人也開始挨了宰。

「無所謂,他們知道我的個人信息也沒用,我有分辨能力。」

「偏得都是中老年群體,和我沒什麼關係。」

老年人不懂,年輕人不在意。

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其實正是源於年輕人一次又一次「騙子騙不到我」的僥倖心理累加起來的。

00後女生通過網際網路渠道投遞簡歷,被負責人以溝通薪酬的藉口加上聯繫方式。

對方提出在入職公司前會有刷單考核,在任務完成後又以結算薪酬為由要求女孩提供姓名和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

當女孩接到反詐預警的電話時才意識到被騙,在女孩退群之後,銀行卡先是收到了0.01元的入帳,後又收到1500餘元的錢款。

女孩沒放在心上,過了幾天卻收到了大量催繳貸款的簡訊和律師函。

在警方的幫助下,才知道對方用女孩提供的真實帳戶向網貸公司申請貸款,並將貸款轉移到了女孩的帳戶。

被迫按給女孩的罪名,是虛擬網際網路下達的無妄之災。

人與人之間的惡意,是會在隱私透明下被放大的。

有網友在社交平台掛出了自己被外賣員騷擾的截圖。

外賣員通過訂單的內容和顧客的頭像,判斷對方的隱私,從而實行言語騷擾。

有著相同經歷女孩在平台上相互訴苦,討論出的方法是把平台的頭像換成彪悍大叔的自拍。

無數個女孩想方設法規避風險,糾著細節去模仿中年大哥的說話語氣,只想讓自己偽裝得再像一點。

她們試圖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終歸還是逃不過網際網路的剝皮。

太可悲了,在這個無隱私的透明社會,我們渴望的竟是不被看見。

網際網路越發達,我們越如履薄冰,這是正常的嗎?

我不願在這步步是陷阱的世界中沉默。

希望這數字生態,有一日能再平等一些。

10 / Nov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蟲二

微博: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4447b6436652110589dec7e75f7d9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