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讀《孟子》大怒,將孟子逐出孔廟,為何第二天又將他請回?

2022-08-07     仲安筠

原標題:朱元璋讀《孟子》大怒,將孟子逐出孔廟,為何第二天又將他請回?

眾所周知,朱元璋平民出身,在亂世當中脫穎而出開闢了明朝,就在明太祖洪武五年的時候,他正在看《孟子》,突然就很生氣,接著就下令讓把孟子逐出文廟,認為他不配呆在裡面,而且還說了一句話:(諸大臣)有諫者以不敬論,且命金吾射之,當時聽到這個命令之後讓朝廷百官都很是惶恐,不知道如何是好。要知道朱元璋是崇拜孔子的,經常會閱讀《論語》,孟子也是在孔子的思想上提出自己的觀點,為何他就容不下孟子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兩點。

第一:朱元璋從小的經歷決定他不喜歡文人,甚至還反感。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小的時候很窮,給地主放過牛而且還因為吃不起飯去當了一段時間的和尚,在後來跟著起義成了將軍,最終建立了明朝,他知道自己本就是靠武得到的天下,所以在學識上差了很多,但是如果要征服文人,讓自己的地位坐得更穩,就必須要多懂點文化,但是他從內心當中排斥文化,甚至對儒生更是看不起,這從他的一些行為當中就可以看得出來,比如之前說:秀才頑,使之堅厚,毋敗吾案。

第二: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讓他覺得很是難受。很多人都聽說過孟子一句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就是說在百姓和國家面前,君王是次要的,君王是要為百姓為國家服務的,和孔子所說的「仁」有所差別,孟子這裡的「仁」是對百姓而言,一個天子要是想擁有天下,就得對百姓好,得民心,不要強加給百姓不喜歡的東西。

第三:孟子之前提到過「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這句話讓朱元璋更是難受,孟子認為,君和臣的關係沒有誰高於誰,天子也不是有權威,而是誰對百姓好,誰才可當天子,誰對百姓不好,誰就會成為一個人,這種人得到天下也會失去,所以百姓推翻這樣的皇帝不算是弒君,而是為民除害,就像是周朝建立,殷商滅亡一樣,他覺得百姓不一定要一直擁護一個皇帝。

第四:孟子的所有言論都是以百姓的口吻去要求皇帝要做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一個本就沒什麼文化的朱元璋當上皇帝,高高在上卻看到這樣的言論怎麼能不生氣呢?何況他本身就缺少文化,所以更加的嫉恨文人,因此就會把孟子逐出文廟,可是孟子畢竟在百姓心裡和儒生心裡都很有地位,哪怕是皇帝也不可以隨意的去玷污。

就在孟子剛被逐出,第二天有官員就對朱元璋講,他們看到文星暗淡,唯恐天有不測風雲,這就讓朱元璋害怕了,畢竟古代的人是很注重這些的,得罪老天可是不好的一件事,他覺得可能是自己這個行為觸怒了老天,所以就趕緊把孟子牌位放回去,但是他也沒因此就收手,選擇刪書這個舉動,刪掉了不少關於孟子的書,也算是個手段了。

朱元璋從平民一躍而成皇帝,自然很看重自己的位置,雖然他自己能感同身受了解百姓的苦楚,也在政策上對百姓有所幫助,但是要真的做到讓百姓去教他如何做一個君子,他還是下不來台面的,看到如此言論怎能不動怒?大家認為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40b72de8d2930d8a64efaad28d7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