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演義:唐睿宗真的很睿智,就一招,李隆基學不來

2022-08-24     仲安筠

原標題:隋唐演義:唐睿宗真的很睿智,就一招,李隆基學不來

網友們好,非常感謝朋友們打開小編的文章,我將一如既往的給大家開誠布公的分享一些知識和看法,如果說接下來的內容哪怕能對您產生一些小小的快樂,筆者將不勝榮幸!

李隆基的父親唐睿宗,之所以能在風雲變幻的皇權爭鬥當中當上皇帝,並不是唐睿宗本身有什麼本事,他只是皇室的子孫罷了。最大的功勞,還是來自於自己的兒子李隆基,以及自己的親妹妹太平公主對自己的鼎力支持。但是,當天下太平之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必定會出現一番爭鬥。

對此,唐睿宗也是心知肚明的。雖然小編點評的不是歷史人物,但是還是去搜索了一下關於唐睿宗的一些基本資料。發現,有不少人聲稱,唐睿宗最大的功勞其實是平庸,在位期間並沒有做什麼事情。但是,在小編閱讀過褚人獲的小說《隋唐演義》之後卻發現,唐睿宗其實並不平庸,反而正如他死去的諡號那樣,是真正的聰明睿智。

唐睿宗登基之初,由於武則天以及韋後造成的混亂的局面,以及皇權爭鬥帶來的大屠殺,導致朝廷上下,甚至是民間的百姓,基本上都處於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對此,作為唐睿宗而言,最好的做法,是保持現有的格局不變,緩慢的緩解大家心目中的恐懼狀態。此時的無為,其實是大有作為。

另外,穩定了天下的形式之後,出現在唐睿宗面前最大的難題,就是自己的兒子李隆基與自己的親妹妹太平公主之間的矛盾。拋開皇權不講,一個是兒子,一個是親妹妹,手心手背都是肉,於是,看似無奈之下的唐睿宗,開始在兩個人之間「和稀泥」。這樣,既不得罪雙方,還讓雙方在互相爭鬥當中,逐漸穩定自己的皇權統治,這一招,真的是很高的。

要知道,這種所謂的「和稀泥」的方式,其實就是在平衡出現在朝堂之上的各種力量。使得這些力量,在互相爭鬥當中,不僅消耗他們自己的資源,也在為唐睿宗自己消除威脅。但是,這種方式一旦處理不當的話,很容易造成「一家獨大」或者雙方「化敵為友」的情況,這樣一來,不管是「一家獨大」,還是雙方「化敵為友」,唐睿宗這個皇上,都是當不成的。

但是,這種「和稀泥」的方式,畢竟維持不了多久,該發生的,還是要發生的。於是,睿智的唐睿宗,及時看到了問題的根本性,在還沒有任何的徵兆之下,直接就將皇位傳給了兒子李隆基。這樣一來,無疑是對太平公主一方,是一個極大的打擊。話說,唐睿宗為什麼要突然之間傳位給李隆基呢?

雖然在《隋唐演義》這本書中,講了不少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之間的明爭暗鬥,似乎是在說明,唐睿宗的傳位,是迫不得已的。但是,其實這一切,從一開始就在唐睿宗的計劃當中了,只是一直瞞著自己的親妹妹。對此,咱們可以從書中尋找到答案。

在《隋唐演義》第七十八回《慈上皇難庇惡公主生張說不及死姚崇》中,有這樣一些描寫:

那知睿宗正因天像示變,心懷恐懼,聞術士所言,反欣然道:''天像如此,天意可知,傳德弭災,吾志決矣!''遂降詔傳位太子。太平公主大驚,力諫以為不可。太子亦上表力辭。睿宗皆不聽,擇於八月吉日,命太子即皇帝位,是為玄宗皇帝。尊睿宗為太上皇。

在這段話之前,有大量的關於太平公主中傷李隆基的話語,都被唐睿宗拋棄了。這段話中所謂的「天象示變」,也被太平公主抓住機會詆毀李隆基,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使得唐睿宗終於有藉口,堂而皇之的將皇位傳給李隆基。換句話說,通過這第七十五回的故事咱們可以知道,憑空當上皇帝的唐睿宗,從當皇帝的第一天起,就在考慮皇位繼承人的問題。當確定李隆基為太子之後,就在處心積慮的考慮,如何更好的交接權力。而對於朝政的處理,則顯得無暇顧及了。

這一切,使得唐睿宗在大家的心目中,終於成為了一個平庸的皇帝,其實,唐睿宗的心裡也是苦的。因為,他親身經歷了之前的各種不穩定的因素,知道天下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來進行領導。唐睿宗知道自己不是這樣一個人,李隆基是的,但是,在李隆基的面前,還有太平公主這樣一座大山。

為了能使李隆基順利剷除太平公主這個勁敵,唐睿宗居然以「和稀泥」的方式,表面上是在平衡雙方的力量,實際上,是在逐漸削弱太平公主的實力,而讓李隆基有時間,去增加自己的力量。終於,當李隆基羽翼豐滿的時候,傳位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只是在這中間,太平公主一直都被蒙在鼓裡。

所以說,唐睿宗的做法,才是真正睿智的表現。唐睿宗對待皇位的傳承以及朝堂力量的平衡上,實在是做的漂亮。只是,就是這一個簡單的招數,李隆基一輩子都沒有學到。終於,在李隆基統治的後期,出現了天下分崩離析的狀態。

歡迎您在下方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如果您喜歡本文章,不妨訂閱一下我的帳號,將有更多精彩文章與您分享!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84cd1b0e03abce4eb0660048e1a658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