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絕對是在史書上都可以留下墨濃篇章的一年,開年的新冠病毒打了我們個措手不及,工程停工,學校停課,社會停擺,所有人都在疫情的籠罩之下努力的生活,我們看到了很多離別,聽到了很多哭聲,也得到了很多感動,但除去面目全非的生活表象,我們看不到的底層情緒也在病毒的籠罩下翻湧著,焦慮,孤獨,落寞,慌亂…無一不到處亂竄。
在這個我們精神需求極速膨脹的特殊時刻,線上交流幾乎成了人們唯一的救命稻草,隨之而來的是交友軟體迎來了一波新用戶註冊的大浪潮。
市面上的交友軟體非常豐富,形式各異,其賣點各不相同,有的主打「讓交友回歸線下」,有的主打「好看的皮囊」,有的非常看重學歷......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其宗旨都是為男男女女們搭建一個可以相互交流的平台,為戀愛創造更多可能性。
但就像一句話說的那樣「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現在燈火通明,百里可聞,百年又修得幾人心」,交友軟體的盛行除了為大家拓展交際面外,還加劇了這種現象,逐漸湧現出很多「快餐式戀愛」。
之所以想就這個話題和大家一同探討是因為,筆者的一個朋友H最近深陷交友軟體的「泥潭」,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
#是一個沒什麼戀愛經驗,有點容易害羞的女孩,所以作為她的朋友,起初我們是鼓勵她用交友軟體眯兔的,畢竟愛情是人生的必修課,一段好的愛情是可以促進成長,完善人格的。當然H自己也有談戀愛的意願,順水推舟下H很快就踏上了「線上交友」這條當下很火爆的道路。
她一開始也很警惕,一方面是因為安全問題,另一方面她也怕自己陷入「快餐愛情」里,畢竟選多擇太,誘惑也太多。
在這種清醒之下,#玩交友軟體眯兔的初期還算順利,碰見一個能聊的來的男孩,就直接把其他人屏蔽掉,一心一意只和那個男孩聊天,相處;兩個人的感情狀態也是正常的,健康的,所以之後也相約在生活中見面了,不過因為一些原因,最終二人沒能在一起。
此後,#把軟體卸載了一段時間,大概用了幾個月把情緒平復後,就又把交友軟體下回來了,沒過多久她就喜歡上了一個男孩,#告訴我,他倆特別投緣,很能聊到一起,而且從照片上看,對方還是個大帥哥,那段時間,那個男孩把H迷的七葷八素的,一和她聊天,3句不離那個男孩。
但好景不長,沒過幾天那個男孩開始對H表現出冷淡,#雖然疑惑,不安,但好在性格還是有點高傲的,也沒有為了挽留那個男孩做出什麼出格的傻事,沒過多久,#看到了那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官宣(男女雙方為公布戀愛而發的朋友圈),就直接把那個男孩的微信刪了,從此不再聯繫。
不過也因此,#的戀愛觀開始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可能是因為單身多年的她第一次嘗到喜歡一個人帶來的強烈情感衝擊,就像死水裡出現一點漣漪就是一場海嘯一樣,直接把她的心攪地天翻地覆,雖然結果並不好,她好像從此對這種「澎湃」的感覺上癮了。
接下來的日子#開始瘋狂的使用交友軟體眯兔,有時和3、4個男生同時聊天,平均每個聊天的時間不超過一星期,大多是聊個一兩次就覺得煩膩了,就會換其他人接著聊,不斷用新鮮感維持亢奮狀態,交流的內容也是淺薄膚淺的,幾乎無法與他人做深入的溝通和交流,聊到稍微深入一點的內容時,#就會抗拒,排斥,覺得很累。
雖然在此期間她並不正經,但其實也遇到過她想保持聯繫,繼續交流的男孩子,不過可能是上個男生對她的打擊太大,也可能是她推己及人,H不再敢對一個人付出真心,總覺得對方一定同時和好幾個姑娘在聊,根本不會把自己放在心上,所以當她稍稍覺察到自己有點喜歡和依賴別人的情緒時,就會立馬轉頭找別人聊天,轉移注意力…
以此循環往復,這個做法也確實沒再讓她再在網絡上受過傷害,但也沒能跟任何一個人能維持一段比較長久健康的關係,與此同時H也越來越依賴交友軟體,渴望交友軟體給她帶來的那種愉悅的刺激,也越來越容易感到孤獨了。
其實像H這樣的情況我見過的不止一個,一位讀碩士期間室友的朋友,也是交友軟體的忠實用戶,她跟H的經歷也非常相似,一開始都是帶著期待和真誠來到交友軟體,用幾個月和一個人相處,也同樣沒那麼幸運,辛苦培養的感情並沒有得出什麼結果,就開始變得浮躁,急切,她現在手機里同時下載了多個交友軟體,面基(線上見面)的速度飛快,幾乎是前天剛聊天,今天就見面。她自己也打趣自己現在就是個面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