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點擊「關注」,一起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
1.
前幾天一個半年沒聯繫的朋友微信找我,一開口就是要借一萬塊錢,我沒有借,結果她把我拉黑了。
這個朋友是以前打工時認識的,我倆同宿舍,每天一起上工一起玩耍,關係處得很好。
後來,我被我媽逼著回老家相親,就辭職分開了。一直斷斷續續地在網上聊天,直到這兩年各自越來越忙,聯繫得少了。
這次差不多有半年多沒聯繫,突然找我就是借錢。我問她借錢幹什麼用,什麼時候能還。
我想著如果她自己急用或者家人生病,我願意借給她,但前提是我要弄清楚原因,畢竟一萬塊錢對我來說不是小數目。
可我一再追問,她都不願明說,只說讓我相信她。我猶豫了一會,拿起手機回復她:不好意思,我不能借給你。
半個小時後,發現她把我拉黑了,我沒有太過驚訝,這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金錢果然是人性的試金石。
2.
之所以沒借錢給這個朋友,我是多方面考慮後決定的。
首先,以我倆現在的關係程度,她不應該第一時間找我借錢。
一般人借錢會按親疏遠近的順序,先從父母兄弟姐妹再到親戚好友,借不到還可以貸款或使用信用卡等。而我是她千里之外的普通朋友,無論怎樣也輪不到我。
其次,不說明原因。
如果急需用錢,一定會實事求是的說明用途,並承諾何時歸還。是家人生病?還是生活拮据?又或者是投資創業?我一再追問,她就是不明說,讓我懷疑她借錢的動機是否真誠。
最後,基於上面兩個原因,我無法確定錢能不能要回來,很可能會打了水漂,有去無回。
現在面臨兩個選擇:借,能繼續維持短暫的友誼,但最後很可能會因為要帳反目成仇。
不借,對於她來說我是惡人,會失去這個朋友,但留住了錢。
一萬塊是家裡三個月的生活費,我不想為了面子承擔風險,所以在友誼和金錢面前,我選擇了後者。
3.
生活中難免會被別人借錢,稍微處理不好,可能錢失去了,關係也破裂了,怎樣借錢也就成了一門學問,雖然我不是有錢人,但也有過多次被人借錢的經歷,總結出幾條經驗分享給大家:
第一,按親疏遠近的關係分類,設定借出的金額。
向我們借錢的人,無非就是身邊的親戚朋友們。我會把這些人按親疏遠近的等級來分類,設定好每個等級能借出的金額,誰可以借,借多少,都是提前設定好的,理智操作。以我為例,我是這樣分的:
一類:直系親屬和親密好友。
也就是父母兄弟姐妹和閨蜜,他們是我最親近的人,遇到困難我願意盡力幫助。其實這一類人數很少,總共也就三五個,除非姊妹多的家庭,或閨蜜多。如果你的閨蜜超過三個,就要反思是不是分錯類了,他們真的是嗎?
二類:普通親戚和普通朋友。
叔伯姑姨舅都屬於普通親戚,除了一兩個親密好友,其他都屬於普通朋友,這一類我會多重考慮,謹慎借出。
人靠譜,又有還款能力,是我願意借錢的前提,即使同意借,也會量力而行,總體原則是少借或不借。這次問我借錢的朋友,就屬於這一類。
三類:轉了幾道彎的親戚和萍水相逢之人,以及那些面和心不合的朋友和同事們。
這類人平時相處會有一定的距離,互相不夠了解,基本排除在借錢之外了。如果開口來借錢,我會找理由拒絕。
建議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也做一個類似的等級分類。
這個方法我一直在用,總體效果還不錯,偶爾隨著人際關係的變化,調整一下即可。當別人再開口借錢時,不再糾結,直接對照著分類理智處理就好。
第一:救急不救窮,堅定借錢原則。
俗話說救急不救窮,前幾年我弟弟買房找我借錢,我二話不說借了。兩年後又問我借錢投資開店,我直接拒絕。借別人的錢用作投資創業,這不在我的借錢範圍內。
親弟弟買房是大事,作為姐姐,手裡正好有些暫時不用的錢,非常樂意幫助。但投資創業就不同了,不只是風險問題,而是為了賺錢而借錢,這說明不把別人的錢當回事,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沒有錢就先攢錢再說,不能靠借。
像借錢投資創業、買車、買奢飾品等,我都會拒絕。我借出的錢只能是解決燃眉之急,不是用來改善生活的。
第二,在沒有閒錢的情況下,一分也不能外借。
表妹剛工作那年,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攢了六千塊錢,同學有困難張口來借,她礙於面子不好意思拒絕,一把借出去了四千。結果因朋友拖延了還款時間,表妹差點交不上房租。
中國人講究面子,多少人為了面子委屈自己,面子是最虛無的東西,在借錢時真的不用在意,不要怕關係破裂。因為真心對你的人,一定會站在你的角度考慮,不會讓你為難。
老祖宗早就說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意思是,窮得時候管好自己即可,富裕了再想著幫助別人。
人只有先過好自己,有了閒錢才能往外借,這是最理智的做法。大家都是普通人家,誰不是房貸車貸一堆,日子全靠精打細算,能顧好自身就很難了,哪有那麼多閒錢往外借呢。
總之,借錢有風險,大家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3u3YHEBnkjnB-0zmbRU.html作者:會心,八零後中年婦女。喜愛用文字記錄生活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