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溫超14度!12月大寒潮醞釀?這降溫的確是相當兇猛,不少人也看到了關於冷空氣不斷發起攻擊——冷空氣有點多的模式,所以,對於12月氣候的演變過程,真的是擔憂不已,這是不是會出現破天荒的寒冷?
的確,一說到寒冷,我相信很多人又要說,不是說暖和嗎?我國氣候中心才發布了關於厄爾尼諾的最新說明,那就是——中等強度厄爾尼諾事件已經出現,並且預計將持續到明年春,厄爾尼諾可能導致全球氣溫偏高,極端天氣趨多趨強,災害復合鏈發風險加大。
而對於整個冬季來說,我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所以,暖冬機率較高?你這說大寒潮醞釀?這不是打臉嗎?
的確,是這樣說的,但這兩者沒有什麼絕對性的關係,無論是冷冬,還是暖冬,不就是說得整個冬季平均氣溫,也不是階段性的氣溫,要是冬季一點都不冷,那反而就沒有季節性變化了,那地球的氣候也就徹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了,可能嗎?
雖然季節性變化的確出現,但短期也不會那麼極端,所以,冬季冷還是可能出現。
而且,大家從12月中期給的這一張圖可以看到,整體還是「紅色」,這說明我國大範圍地區還是保持暖和為主,但這也不是說就不徹底冷了,的確「波動性」的寒冷還是存在的,為什麼這樣說?
首先,較強冷空氣已經在進入我國了,並且這一波冷空氣引發的降溫實力較強,雖然是北方大部分地區降溫,但也是「斷崖式」的氣溫變化了。
其中北方大部降溫只有4度到8度,主要是冷空氣主體沒有進入,而內蒙古東部、黑龍江等地降溫幅度可達10~14℃,局地超過14℃,這是冷空氣東移之後的「急劇轉變」,也僅限於少部分地區。
而在這一波冷空氣之後,預計在12.8-9時段,還有一波冷空氣壓入,影響還是北方地區為主,
但這一波冷空氣影響之下的狀態發生了改變,北方降雪會明顯出現,其中新疆北疆、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北部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局地大到暴雪,同時過後,還有南北大範圍雨雪過程,大家從下面這一張12.10時段的數字圖可以看下。
我國黃河流域一帶,南方的大規模水汽不斷輸送,北方的冷空氣在渤海區域有一個「弱氣旋」推動其相互碰撞,產生了相對充足的條件,而更多的冷空氣深入南下,但這個時候的冷空氣的實力也有限,那就走不動。
所以,頂多就是純雨了,那就很直白地說了,降雪就是在北方為主了。
預計在12.10時段起,我國北方降雪率先在陝西,山西,河北等地發展,而長江中下游地區,普遍都是以降雨為主,過後在東移之後,京津冀等區域有降雪,而長江中下游的降雨進一步升級,出現了部分地區的大雨情況。
所以,這一波時段,也是屬於氣象意義「冬季之中」,雨雪範圍最大的一波。那12月大寒潮醞釀,是不是真的要來呢?
的確,西伯利亞冷氣團不斷湧入,我國冷暖波動挑戰性很強,而在12月中旬的時候,這一波冷空氣的發展的確趨勢很強,具有醞釀寒潮的可能性。
但在新一輪的數據之中,大家看到也調整了,這一波冷空氣沒有最初給得那麼強。
從最初深入我國長江流域的冷空氣「先鋒隊」,已經被掐斷,變得很弱,甚至在新一輪的數據之下,要是沒有西南地區一個小旋渦推動,估計還難進一步南下。
這說明什麼?冷空氣出現的趨勢還不足以醞釀什麼大寒潮,在減弱了,當然,寒潮的可能性到是沒有解除,趨勢還是有,更加別說之前很多離譜我國華南都可能出現「雨夾雪」的可能性。
當然,我國氣候中心保持了一個說明——在12.16-18時段,具有強冷空氣活動時段。這說明這一波冷空氣的動態性還是存在。但由於時間太長了,不好把控。
所以,只能繼續觀察,前面也給大家多次說明了,變化空間大,參考就行,這下明白了吧?在12月中旬上期的這一波雨雪應該沒有多大問題,調整數次都是保持之中,可以看下。所以,12月大寒潮醞釀的問題,還得繼續觀察,這就是冷空氣的情況。
而對於90W颱風胚胎來說,已經減弱了不少,衛星雲圖顯示其狀態變差了。
但是無論是不是90W,GFS預計在它同步區間,還有一個熱帶擾動增強出來,並且發展成為今年的17號颱風傑拉華,預計在12.11時段左右出現,過後一路偏西,並且在穿過菲律賓之後快速減弱,然後消失。
過後,在12.18時段左右,還有一個颱風出現。
而EC就是調整減弱的機構,認為熱帶擾動沒有起來的可能性,副熱帶高壓增強了,又將其減弱了。
後續在12月中旬後期可能又會發展熱帶擾動,但變化空間也大,所以,大家參考下就行,只能說颱風活動變化還很大,後面有明了的情況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