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為秦始皇滅楚,逼死項羽祖父項燕,秦朝滅亡後其家族命運如何

2023-01-11     尋根拜祖

原標題:王翦為秦始皇滅楚,逼死項羽祖父項燕,秦朝滅亡後其家族命運如何

一報還一報,在王翦逼殺項燕後的16年後,項燕的孫子項羽也殺害了王翦的孫子王離,兩家算是扯平了。

不過,這次「小小的」挫折卻讓王氏家族開枝散葉,進而發展成了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兩大王氏家族——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

秦王政二十二年,在滅掉魏國後,秦始皇將目標瞄準了六國中實力最強大的楚國。

該派誰擔任滅楚的主帥呢?秦始皇第一個就想到了王翦,理由很簡單,他是當時資歷最老的將軍,在兼并六國的戰爭中,除了滅韓國,其餘都被王翦、王賁父子包圓。

王翦並不推辭,只是有個條件:滅楚之戰必須要60萬大軍。

秦始皇撓撓頭,大軍一動糧草輜重隨行,錢花得跟流水似的。地主家都知道「粒粒皆辛苦」,咱也不能這麼造啊。

另外秦始皇還有一個小心思:秦國雖然家大業大,但60萬大軍幾乎是傾囊而出了,這相當於將刀把子交到別人手裡了,心裡能不突突嗎?

再說了,楚國早已今非昔比,我大秦勢如破竹,即便啃硬骨頭趙國,也不過只用了二十萬人,一個風雨飄搖的楚國,王翦,呵呵。

於是秦始皇將目光移向後起之秀李信。

小伙子一拍胸脯:「20萬綽綽有餘。」秦始皇大喜:「王翦老了,膽囊萎縮了,小伙子,楚國是你的菜了。」

沒想到「姜還是老的辣」,楚國大將項燕殺得李信大敗而歸。於是秦始皇只好低聲下氣,登門請求王翦復出。

王翦擺足了譜:60萬兵馬,少一個都不行,另外,房子、票子、女子多多益善……

秦始皇也不劃價,滿口答應。

王翦明顯比項燕更老辣,秦軍達到前線就深溝壁壘,全軍上下吃好、喝好、玩好,就是不打仗,一耗就是一年。

楚軍後勤供應系統遠不如秦軍,時間一長項燕終於扛不住了,他下令調整駐防。可就在楚軍調動之時,王翦瞄準空隙就發動了襲擊。

楚軍一戰失利地動山搖,全軍向東潰敗,王翦令旗一揮,幾十萬軍緊追不捨。在蘄縣城南,楚軍被秦軍包圍,項燕力戰不敵,含恨自刎。臨死前他發下毒誓:「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隨著項燕的戰死,楚國再也沒了抵抗能力,一年後楚王被俘,楚國滅亡。秦王政二十六年,齊國不戰而降,秦國兼并六國的戰爭結束了。

毫無疑問,王翦、王賁父子是秦國統一天下戰爭中功勳最卓著的將軍。那麼,戰後王家父子會不會也被「鳥盡弓藏」呢?王氏家族後人的命運又如何呢?

01.王翦、王賁父子封侯拜爵,光榮退休

在滅掉楚國後,王翦還曾經率軍征伐百越,但之後便消失在了史書上。秦統一六國後,王賁因功授封「通武侯」,卻不見王翦受封的記錄。

由此可見,王翦很可能在滅齊之前就去世了,沒趕上秦始皇大封功臣。

秦始皇二十八年,在封禪泰山的歸途中,王賁與幾位朝中大佬開會評議秦始皇的功德。這是王賁在史書中的最後一次露面,此後他也「神秘失蹤」了。

雖然史書都未記載王家父子的歸宿,但他們一定是壽終正寢的,沒有被「鳥盡弓藏」。尤其是王賁,應該還擔任了朝中要職。

至於王家父子為何能「安全著陸」,原因大體上有兩個。

一是他們父子倆都是謹小慎微,懂得自保。比如王翦帶走秦國60萬大軍後,不停地跟秦始皇伸手要待遇,那副貪婪的模樣,連部下都看不下去。

王翦卻說:我要得越多,皇帝就越認為我不是個有野心的人,就越放心。60萬大軍抽空了全國的兵力,皇帝要是對我不放心,戰爭還能贏嗎?

有王翦的教導,王賁也極會做人,六國他滅了三國,但卻沒在史書上留下一句罵名,跟蒙氏等後起之秀的關係也非常融洽,不偏不倚,不拉幫結派。

二是秦始皇的胸懷寬廣。雖然後人一直認為秦始皇是個殘暴的皇帝,但很顯然,這個評價未必公允,至少他對大臣們還是相當寬容的。

比如打了敗仗的李信,他並未受到處罰,後來還參加了俘虜燕王喜、滅齊的兩場戰爭。相對於惠文王殺商鞅、昭襄王殺白起,秦始皇遠比兩位先祖大氣。

總之,王翦、王賁父子應該是載著榮譽安度晚年,並且壽終正寢了。

02.王賁之子王離,在巨鹿之戰中被項羽虜獲

王離也參加了滅六國的戰爭,並且因公被封為「武城侯」。因此,王離不屬於「官三代」,人家也是憑本事自己掙來的富貴。

後來王離官拜上將軍,跟隨蒙恬北上抗擊匈奴,並率兵常年戍守邊關。

假如秦朝如秦始皇的願望可以「萬世」的話,王離的眼前或許是一片康莊大道,然而秦始皇才去世一年就變天了,陳勝吳廣的起義吹響了大秦帝國滅亡的號角。

秦二世三年,章邯在河南節節勝利,豈知,這只是秦王朝的迴光返照而已。滿以為河南大勢已定的章邯揮兵北上,準備幹掉趙歇。

王離奉命率軍與章邯匯合,將趙歇圍困在邯鄲城中。而反秦武裝首領楚懷王,則派宋義前往增援趙歇。

半路上,項羽殺了宋義奪得兵權,並急速北上,與章邯、王離對峙於巨鹿。

這場「巨鹿之戰」讓楚霸王項羽名噪天下,給他們做墊腳石的就是章邯和王離。章邯兵敗投降,被寄予厚望的「戰神三代」王離做了項羽的俘虜。

史書沒有交代王離的結局,但可以想像,以項羽的性情,王離一定不得善終。

歷史常常搞這種黑色幽默,當年王翦逼殺了項燕,而項燕的孫子項羽卻替祖父報仇,反殺了王翦的孫子王離。

03.王離之子避禍逃難,其後人形成兩大豪族

王離死後,他的兩個兒子王元和王威為避難而逃逸。王元逃到了琅琊地區,其後人發展成了東晉最牛叉的家族「琅琊王氏」。王威則在揚州謀生,其後人又遷居太原,形成了「太原王氏」家族。

太原王氏家族

太原王氏崛起於東漢,其中最有名的王氏後人就是王允,即《三國演義》中,巧施美人計,幹掉了董卓,差點重振東漢帝國的那位。

太原王氏還在東晉朝出了3位皇后,3位駙馬,10位宰相。直到唐朝,太原王氏依然是「七姓十家」豪族之一。

唐高祖李淵的妹妹同安公主嫁到太原王氏,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任皇后就是同安公主的族孫女。這位王皇后,就是後來被武則天陷害致死的那位。

山西為何有「王家大院」?那是歷史的沉澱!

琅琊王氏家族

相對於太原王氏,琅琊王氏起步晚,但其顯赫程度卻冠絕史冊,東晉朝的「王與馬,共天下」,這個「王」就是指「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的牛人實在太多了,比如「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的王祥、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大書法家王羲之、實際掌控東晉皇權的王導、王敦。

據統計,琅琊王氏累積出國92位宰相。

大概王翦也想不到,他的孫子被項羽砍了一刀,更想不到他的後人們歷經坎坷,居然發展成了中國歷史最頂牛的兩大豪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1896645daf0b06cc95399969dad61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