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親節。這個時節的街巷路邊與花園庭院中,常常盛開著一種形似百合、卻更為鮮艷繁茂的本土花卉——萱草。今天的人們或許不知道,它不僅是有著三千年歷史、生命力頑強的中國傳統名花,更是古時國人世代相傳的母親花,孟郊歌頌母親的名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中提到的小草就是它。關於萱草與母親的故事,充滿了愛與想念。
繪有萱草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花開中華三千年
萱草是中華大地的鄉土植物,在我國黃河、長江流域的栽培歷史長達三千年。它是阿福花科萱草屬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葉似蘭花,細長、繁茂,花似百合,花瓣反卷、花蕊伸出,多為橘色、黃色,嬌艷動人。看似纖細嬌弱的它,卻有著極強的野外生存能力。
萱草位列世界三大宿根花卉,而宿根花卉最大的特色,就是擁有大而粗壯的主根,能越過嚴冬延續生命。它的生長點每年移動,形成新的植株,因此可存活數年甚至數十年。作為宿根花卉的個中翹楚,萱草雖喜溫暖、潮濕,但也耐嚴寒、抗乾旱,在庭院、屋角甚至溝邊、山野,所到之處皆可為家,不懼土壤貧瘠或環境蔭蔽。嚴冬里,萱草在地下靜靜休眠,待到春風拂過之時,便能欣然復甦,恢復一身青翠,花開嫣然。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雖然每朵萱草花綻放的時間只有一天(也因此英文得名daylily,意為一日百合),朝開暮謝,但是每枝花莛(音tíng,草本植物的莖)可以次第開花數十朵,因此整株萱草的花期算下來能夠長達數周甚至數月,是經典的長花期品種。
優點如此之多,難怪萱草會深受國人喜愛,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有它的身影。在我國漢朝以後,萱草的栽培漸趨廣泛,無論是豪門貴族還是普通百姓,都會在家裡的庭院中種植萱草。三國時期詩人曹植曾寫下「光彩耀晃,配彼朝日」的詩句,來讚美萱草的光彩鮮艷,可以輝映太陽的光華。到了南朝梁元帝時,當時的娛樂場所開始種植萱草。唐朝時玄宗的皇宮興慶宮中也栽種了多種萱草。唐代詩人李嶠在詩作《萱》中用「色湛仙山露,香傳少女風」來讚美萱草色澤潤瑩如同仙人常飲的甘露,香氣馥郁如同少女散發的氣息。可見此時萱草的種植已經更為普及,上至皇家、下至普通百姓都對它喜愛有加。
在賞花、插花之風盛行的宋朝,萱草還成了當時常見的瓶花之一,被人擺放在家中細細觀賞。如宋朝洪咨夔在《夏初臨》詞中寫道:「鐵瓮栽荷,銅彝種菊,膽瓶萱草榴花。」那時的人們也十分欣賞由萱草營造的戶外景觀。在園林中,將萱草植於路旁、水畔或山石之側,都是美景一隅。宋朝周密所著《武林舊事》中,將「南湖觀萱草」列為當時的一大「賞心樂事」。萱草獨特的品格也被文人雅士所欣賞、讚譽,如著名文學家蘇軾的詩作《萱草》:「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拔,亭亭亂葉中,一一芳心插。」
就這樣,堅韌多姿的萱草在中國古代通過廣泛種植,成為日常生活中深受人們喜愛的鄉土植物。
萱草
祈願慈母「忘憂」
萱草能成為中國的母親花,不僅是因為它有美麗的姿態、堅韌的品格,更因為它與生俱來的另一大優點——使人忘憂。
「焉得諼(音xuān,同『萱』)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音mèi,意為憂傷成疾)。」《詩經·衛風·伯兮》中的詩句,是我國歷史上有關萱草的最早文字記載。這首詩講述的是一位年輕的妻子對出征夫君的思念,詩句的大致意思是:到哪裡能找到萱草,為我種在家中的北堂前。我深深思念遠征的夫君,讓我的心憂傷成疾。這位年輕的妻子為何想在家中的北堂種下萱草呢?原來,古時的中國人認為,萱草可以使人忘記憂愁。萱草也因此被人們稱作「忘憂草」。三國時期文學家嵇康在《養生論》中說:「合歡蠲(音juān,意為去除)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西晉博物學家張華在《博物志》中也提到:「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曰忘憂草。」
那麼萱草使人忘憂的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呢?清朝醫家黃宮繡所著《本草求真》中記載:「萱草味甘而氣微涼,能去濕利水,除熱通淋,止渴消煩,開胸寬膈,令人心平氣和,無有憂鬱。」同為清朝醫家的費伯雄所著《醫醇賸(音shèng,同「剩」)義》則載有萱草忘憂湯一方。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萱草含有黃酮類成分,萱草屬植物確有抗抑鬱、鎮靜安神等功效。萱草忘憂湯一方也流傳下來,至今仍被中醫對症使用,為患者治療郁證。
《詩經》里講述的萱草「忘憂」故事說的是思念丈夫的妻子,到漢朝時,詩歌里的萱草「忘憂」故事主角變成了思念兒子的母親。相傳由東漢女詩人蔡琰(字文姬)所作的樂府詩歌《胡笳十八拍》里,母親對兒子的深深思念甚至到了萱草也無法使其忘憂的地步:「對萱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加之《詩經》所展現的人們習慣於將萱草種在家中的北堂,也就是家中女主人住所前的庭院處,使得後世萱草和母親的聯繫越來越緊密。到了唐朝時,在北堂前親手為母親種下「忘憂」的萱草,已成為即將離家的遊子們安慰母親和表達感恩的慣常做法。人們也習慣於將母親居住的屋子稱為「萱堂」。此時的萱草,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國人眼中的母親花。
唐朝詩人孟郊的著名詩作《遊子吟》人們已耳熟能詳,其中的佳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通過「寸草」與「春暉」的對比,展現了母親的偉大和母愛的深厚。但人們或許不知道,這裡的「寸草」說的並不是一般的小草,而是遊子臨行前為母親種下的萱草。孟郊早年喪父,生活貧困,全靠家中老母親艱辛支撐他寒窗苦讀,因此他與母親感情很深。屢試未中的他,曾離開家周遊各地,也因此對遊子的感受有深刻的體會。《遊子吟》中的小小萱草,代表了詩人對母親深厚質樸的愛與感恩。和孟郊一樣,那些將要離家遠行的萬千遊子,臨行前為母親在堂前親手種下萱草,是期望小小的萱草能夠代替自己日夜守護在母親的身邊,在明媚春天到來時開出美麗的花朵,讓思念自己的母親看到萱草花就像看到自己一樣,心生慰藉,忘卻憂傷。生命力頑強、生長繁茂的萱草,不僅代表了子女對母親深深的愛,也寄託著子女期盼母親健康長壽、生活無憂的美好願望。
萱草作為中國的母親花,就這樣一代代流傳下來。在我國古代有關母親的文學藝術作品中,我們常常能看到萱草這種被人們賦予了特殊文化意象的鄉土植物。在情緒內斂又不失浪漫的古代中國人筆下,萱草成為孝親和母親的象徵。
宋朝理學家、教育家朱熹留下的有關萱草的詩句,展現了慈母晚年時孫輩繞膝的美好生活:「西窗萱草絲,昔日何人種。移向北堂前,諸孫時繞弄。」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的金代萱草花形玉佩,將綻放的萱草花以美玉雕琢成藝術品,表達了人們感恩母親、祝福母親的美好願望。元朝畫家、詩人王冕則寫下了萱草花開時為母親祝壽的詩句《偶書》:「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譁。」明朝畫家沈周以《懷萱圖》《思萱圖》表達對母親的思念之情。明朝的定窯瓷器上也常可以看到萱草的身影,其中舉世聞名的成化鬥彩雞缸杯就是典型代表。在母子雞相依相伴的畫面中,就有姿態飄逸清麗的萱草。萱草也不孤單,有壽石相伴。杯上的圖景,展現了母子團圓的美好生活日常,萱草與壽石的入畫,則體現了祝願母親健康長壽的拳拳心意。藏於海口市博物館的明朝「萱堂福壽」銘銅鏡,是古時某位孝子送給母親的祝壽鏡。鑄於銅鏡背面的四字銘文「萱堂福壽」,意為祝願母親幸福長壽,表達了對母親的慈孝感恩之情。清朝時,康熙皇帝也曾為乳母孫氏(曹雪芹太祖母)親筆題寫「萱瑞堂」三字匾額,以示感恩。
中外育種添繁盛
中國是世界上萱草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國家。據統計,全球萱草屬共有15個種,其中原產於我國的就有11個種。我國也是世界萱草屬種質的自然分布中心。16世紀時,萱草從中國傳入歐洲,17世紀時又從歐洲傳到美國。中國的本土植物萱草就這樣走出國門,登上了更加廣闊的世界歷史舞台。
19世紀末期,英國人喬治·耶爾德在歐洲最早進行了萱草的雜交培育。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耶爾德培育出了不少當時很受歡迎的新品種。20世紀20年代,美國紐約植物園的斯托特(Dr. Stout)培育出第一個紅色的晚花萱草品種,並在40年代最早開展了東西方萱草屬植物的收集記錄。此後,歐美對萱草品種的培育更加熱情高漲。據統計,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20多年間,萱草註冊的新品種超過了1萬個。
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培育出了可以大量繁殖的萱草多倍體新品種,在上世紀90年代又培育出了可以使花形、花色更加豐富的四倍體新品種,萱草育種此後逐漸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近年來,我國在萱草育種方面不斷創造出新成就。例如,過去由於育種者的忽視,萱草在長期雜交培育過程中喪失了原本的花香。在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高亦珂團隊的培育下,具有花香的新品種「紫蝶舞」問世。2022年,國家萱草種質資源庫發布新品種「香萱1號」,這是我國第一個獲國際登錄的濃郁香味萱草品種。又如,在北方寒冷地區,園林、花壇中選用的長花期萱草品種多是來自國外的選育品種「金娃娃」。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從2010年開始進行長花期、長觀賞期的萱草育種,終於在2021年推出了兩個花期長、花量大、色彩較「金娃娃」更為豐富的萱草新品種——夏日淡紫和夏日酒紅。當年,在北京長安街沿線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所設置的10組立體花壇中,由我國自主選育、包括夏日酒紅萱草在內的8種新品花卉首次亮相,吸引了不少遊人前來「打卡」留影。再如,萱草原來早開花的品種寥寥,在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教授張志國團隊的培育下,極早花品種「金寶貝」問世,這種萱草最早能從4月中旬就開始綻放,一直開到金秋十月。
如今,經過中外育種專家的共同努力,萱草的品種總數已經突破10萬個。花的顏色也從常見的橙色、黃色,增加到紅色、粉色、紫色、白色等多種繽紛的色彩。在世界園林史上,源自中國的萱草寫下了濃墨重彩的全球種植傳奇。
價值回歸重孝親
品種繁多的萱草在世界範圍內廣泛種植,扮靚了許多國家的庭院和園林。在它的故鄉中國,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日益重視,有著悠久孝親文化內涵的萱草更是煥發出新的活力。
2011年,450個品種的中國母親之花——萱草在北京植物園木蘭園內盛開。這是當時北京地區展示萱草品種最多的一次。在這裡,人們不僅可以欣賞到來自捷克、比利時、美國以及貴州、雲南、四川等地的美麗萱草花,而且更深入地了解了這種比康乃馨歷史悠久一千多年的中國母親花,感受中國人古今傳承的孝親文化。
其實,萱草過去一直是老北京常見的景觀植物。不僅老北京的胡同庭院,就是在位列北京「三山五園」之首的暢春園,造園時也有萱草這種北京的鄉土植物栽種。2012年,北京進行胡同大規模綠化,萱草成為運用最多的植物品種之一,與月季、木槿、丁香、石榴、海棠、鳶尾等再度成為小巷與庭院的主力植物,留住了胡同的傳統景觀,也讓更多人重新欣賞到中國母親花的美麗姿容,了解它的歷史與故事。
在上海萱草種質資源圃、萱草專類花園裡,萱草代表的孝親文化也得到了傳承與發揚。在「中央環島」處,五針松下配植萱草,寓意母親「壽比南山不老松」。在青瓦白牆的徽派建筑前的萱草,再現了孟郊名詩《遊子》中「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的場景。
北京、上海、湖南、山東、黑龍江、遼寧、陝西、江蘇、安徽、福建……在幅員遼闊的中國,萱草的美麗綻放讓人們流連忘返,它的孝親內涵也為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在北京,百花山、上方山、霧靈山上,城市森林公園和休閒公園裡,或是有著花草小品的路邊和小巷庭院,都不難看到野生或人工栽植的中國母親花——萱草。在這個母親節,陪伴母親一同去欣賞春光中葳蕤生長的中國母親花吧,就像古時的國人那樣,內斂而浪漫地借萱草一抒心中對母親無盡的愛與感恩……
(《萱草:中國人的母親花》文圖來源於《貴陽日報》)
編輯:湯欣健
編審:舒 銳
簽發:肖 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