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在線科普胰腺癌知識

2024-09-23     甬派

周新華(左)做客「惠利醫說」。

在諸多疾病中,癌症是最讓人害怕的,而其中更讓人恐懼的則是「癌中之王」胰腺癌。這幾年我們在越來越多的新聞報道中聽到這個疾病,奪走了不少人的生命。胰腺癌到底是怎麼發生的?身體里出現哪些異常信號是胰腺癌的預警信號?面對胰腺癌,醫生又有哪些方法呢?9月19日下午,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肝膽胰外科周新華主任做客「惠利醫說」,為大家在線科普。

胰腺是人體「酶工廠」,具有分泌、消化兩大功能

直播中,周新華帶著器官模型向觀眾講解胰腺的結構。胰腺位置比較特殊,在人體的上腹部和中腹部之間,呈魚鉤狀,胰腺的前面有胃腸和肝膽,和腎臟還有部分重疊。

胰腺有分泌和消化兩大功能。胰腺是人體的「酶工廠」,可以產生許多種消化酶,包括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等,主要功能是中和胃酸,幫助消化糖、蛋白質和脂肪。胰腺的內分泌功能則主要是分泌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和糖尿病的發生有密切關係。因此胰腺是一個全身器官,胰腺的疾病對人體各器官都可能造成影響。

從發病率來看,目前全球每年新發現的胰腺癌患者在50萬例左右,中國每年新發現的胰腺癌患者為10萬例左右,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根據今年上半年國家癌症中心基於腫瘤登記及隨訪監測最新數據,男性胰腺癌發病率為第七位,女性則為第11位,總體死亡率居第六位。

2型糖尿病人群,患胰腺癌機率比普通人高3倍以上

周新華表示,胰腺癌病例數增加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人口的老齡化。腫瘤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老年性疾病,患癌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壽命的延長,胰腺癌的病例數也在相應上升。

同時,年輕病人也有所增加,這也就是胰腺癌病人增加的第二大原因。隨著老百姓的體檢意識普遍增強,而且檢查技術也更先進,早期的胰腺病變包括胰腺癌有可能被及時發現。

從區域來看,沿海一帶發病率比內陸高,與壽命長、飲食高脂高糖等原因相關。

胰腺癌之所以讓人害怕,其症狀非常不典型是一大主要原因。「可能僅僅是出現腰酸背痛,這與胰腺在後腹膜外,侵犯後腹膜神經導致。或者僅僅是出現了食欲不振或者左上腹疼痛等,而這些症狀和一般的胃炎、腸炎沒什麼區別。今天上午我剛遇到這樣一個病人,在消化內科查了一年多,一直當作胃炎在治療,最後確診為胰腺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非常可惜。」周新華說。

其次,胰腺的部位比較深,特別喜歡長在沒有血管的陰暗角落,一般的檢查手段很難及時發現胰腺的病變,即便是根據CT和磁共振報告也容易出現漏診。「尤其要區別胰腺良性病變和惡性腫瘤,非常考驗醫生的專業水平。」周新華強調。

第三,胰腺腫瘤的惡性程度特別高。胰腺癌腫瘤的分子分型複雜、異質性高,而且藥物治療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周新華提到,糖尿病人也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據研究統計,2型糖尿病人群患胰腺癌的機率比普通人高3倍以上。因此,糖尿病患者在管理好自己血糖的同時,也要關注自己的胰腺。

術後5年,這位胰腺癌病人還能下地種菜

從數據來看,胰腺癌5年生存率僅為5%,一經發現有手術機會的病人為15%,很多晚期病人平均只有3到4個月的生存期。

2019年7月,夏師傅在體檢時發現胰腺部位長了4厘米大小的腫塊,經多處求醫後被確診為胰腺癌。經介紹,他找到周新華。住院期間,周新華聯合科室成員為夏師傅制定了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了解到患者本身存在焦慮情緒,加上疾病帶來的雙重痛苦,周主任無論是查房還是做治療都給與最大的安慰,漸漸地打消了夏師傅對於疾病的恐懼。

在接下來這幾年裡,周新華團隊持續為夏師傅制定了出院後全程精細化隨訪管理,而每月一次的複查夏師傅從來不掉隊。如今,身體已經逐漸康復的他每天在田間地頭忙碌。

周新華表示,夏師傅的恢復,除了醫護精心的全病程管理,也離不開他積極樂觀的治病態度,才能創造這樣的抗癌奇蹟。他提到的全病程管理包括後續治療、隨訪等多方面。大部分病人的後續治療以化療為主,能不能闖過這一關主要看個人體質,所以營養支持非常重要。複查時醫生會根據生化指標評估蛋白質,指導蛋白質的攝入。此外,因為術中做腸道清掃時不可避免地會造成損傷,胰腺病人術後容易拉肚子,所以出院後要按時口服胰酶製劑。

記者陸麒雯通訊員張林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02d61c819e3a1354c36d2d01bc266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