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三大指數均漲超1%,滬指收復3200點整數關口,科創50指數大漲超4%,3400多股上漲,兩市成交額9954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960億。
01
晶片大漲或暗含新主線
今日的行情「非常A股」,充分體現了預期差博弈。雖然全球半導體產業在走下行周期,但受外部因素催化,半導體概念狂飆近8%,大港股份4連板,國芯科技、明微電子等多股20CM漲停。
不過半導體大漲隱藏著一條暗線——先進封裝,而其中又以Chiplet技術最為受到機構關注。
目前主流的系統級晶片都是將多個負責不同類型計算任務的計算單元,通過光刻的形式製作到同一塊晶圓上。簡而言之,主流路線追求的是高度集成化,利用先進位程對於所有的單元進行全面的提升。
而Chiplet是將原本一塊複雜晶片,從設計時就按照不同的計算單元或功能單元對其進行分解,然後每個單元選擇最適合的工藝製程進行製造,再將這些模塊化的裸片互聯起來,通過先進封裝技術,將不同功能、不同工藝製造的Chiplet封裝成一個晶片。
而今日20CM封板的芯源股份7月接受了三批,重點談及了公司在Chiplet領域的規劃。公司表示,通過「IP晶片化,IP as a Chiplet」和「晶片平台化,Chiplet as a Platform」,來實現Chiplet的產業化,芯原股份有望成為全球首批實現Chiplet商用的企業。
、也表示已儲備Chiplet相關技術。Chiplet是先進封裝技術之一,除此以外,先進封裝概念股也受到市場關注。
而目前晶片概念4連板「高標股」大港股份表示已儲備TSV、micro-bumping(微凸點)和RDL等先進封裝核心技術。
02
「激素茅」突發漲停
累計反彈超70%
今年一季度割在地板的真要哭了!近千億市值的「激素茅」長春高新今日突發漲停,成交金額接近30億元,過去5個交易日累計漲幅接近20%。
自去年5月中旬至今年4月27日,不到一年時間內長春高新曾迎來一波極其慘烈的殺跌,累計跌幅超70%,尤其是今年1月末,更是罕見的走出了連續3個跌停。
但行情往往在極端絕望中產生,自今年4月27日以來,長春高新大有困境反轉之勢,累計反彈幅度超70%,令底部割肉的跌碎了一地的眼鏡。
今日盤後數據顯示,機構席位成為買入,共4個機構席位現身龍虎榜單,分別位列買二、買三、買四、賣五,合計凈買入2.69億元,也是今日龍虎榜中獲機構凈買入最多的個股。
此外龍虎榜單上出現了的身影,占據了買一、賣一的位置,凈賣出2395.35萬元,占當日成交總額的0.81%。
03
一則公告引發?
或與集采落地有關
消息面上,長春高新8月4日晚間公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簽髮長春高新控股子公司長春金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人生長激素注射液相關藥品批准證明文件。本次申請的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15IU/5mg/3ml/瓶、30IU/10mg/3ml/瓶、2IU/0.66mg/0.4ml/支、4.5IU/1.5mg/0.9ml/支)為新增用於特發性身材矮小(ISS)相關適應症。
表示,除生長激素之外,金賽藥業也持續拓寬其他產品的布局,金納單抗聯合替雷利珠單抗治療晚期惡性實體瘤的I期臨床於2022年5月公示方案,金妥昔單抗聯合紫杉醇治療晚期胃或胃食管結合部腺癌的III期臨床於2022年5月入組首例受試者,亮丙瑞林注射乳劑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III期臨床於2022年4月公示方案。未來金賽藥業將持續拓展生長激素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並將其他創新藥產品陸續推進上市,為公司遠期增長帶來新的動力。
市場人士表示,長春高新底部大反彈,主要原因或許還是對集採過度擔憂的修復。
8月2日,長春高新發布《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顯示,公司近日接待了安信證券、安信資管、百濟投資等128家機構調研。
針對市場關注的生長激素業務進展及企業布局等,長春高新向投資者介紹,目前,未發現除廣東聯盟以外地區的相關集采政策會涉及生長激素產品。結合現有情況來看,廣東聯盟集采未對公司生長激素產品銷售產生負面影響。
日前,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發布了《關於公示廣東聯盟雙氯芬酸等藥品集中帶量採購(第一批)擬中選/備選結果的通知》。長春高新子公司金賽藥業旗下三款規格生長激素粉針產品中選。
04
欲提高滲透率
此外,長春高新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介紹,對於生長激素產品的市場潛力,經過過去的行業高速增長,公司產品已經實現了一定的覆蓋,但市場滲透率還是偏低。
長春高新表示,「結合目前整個消費趨勢的變化、消費者對產品的理解程度、醫生持續的規範教育,市場仍處於快速擴容階段。雖受到疫情影響,但公司在很多新開發領域的患者數量仍持續增加。另外,因為生活習慣及疫情原因,性早熟的兒童越來越多,也對相關兒童的身高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公司認為生長激素在兒童生長發育領域仍然有很大的空間。」
來自全球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的數據顯示,中國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的治療的市場規模在2014-2018年按照年復合增長率33.5%遞增,2018-2030年中國市場規模預計按照15.7%遞增,預計2030年中國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症的治療的市場規模也將達到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1.36億元。
而對於提升市場滲透率,長春高新表現得頗有信心。7月25日長春高新公布股權激勵方案,方案透露凈利潤增長率的考核目標以核心子公司金賽藥業2019-2021年的凈利潤平均數(27.98億元)為基數,2022-2024年年度的金賽藥業凈利潤增長率考核目標為不低於52.50%、75.50%和102%。
05
布局女性健康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長春高新計劃還向女性健康、醫美進軍,以豐富產品線。
長春高新表示,公司全面布局女性健康相關業務,將積極推動醫美領域相關產品銷售渠道、皮膚科潛在應用產品等方面投資工作。
長春高新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介紹,在女性健康領域,公司目前有促卵泡激素、長效促卵泡激素(在研)、生長激素用於、治療中老年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在研)、子宮內膜異位症(在研)、肥胖治療等產品。
長春高新還介紹,公司將積極推動醫美領域相關產品銷售渠道、皮膚科潛在應用產品等方面投資併購工作,以便推動公司在相關領域快速產生銷售收入和利潤,努力推動公司未來在女性健康領域成為一家以皮膚科藥品作為核心特點的領軍企業。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生長激素是長春高新的拳頭產品,是公司核心的收入來源,近年受集采影響,毛會承壓,公司繼續依賴生長激素來發力難度越來越大,同時依賴單一產品面對不確定性也相對較高。進行轉型布局是勢在必行,布局女性健康和成人生長激素,一來拓寬群體受眾,二來行業內有一定積澱。」
06
公募博弈細分行業反轉
而公募經理之間對於長春高新雖有分歧,但整體仍增持。
比如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在去年四季度還加倉長春高新89萬股,總持倉590多萬股,位列第6大流通股,但到了今年一季報,則完全消失在了前十大股東行列,二季度也未見回補動作
而易方達張清華、交銀基金何帥、候昊等幾位明星基金經理則在今年二季度不同程度重倉或增持長春高新。
顯示,今年二季度公募增持的醫藥生物(申萬1級)個股中,長春高新在增持數量上排名第11位,環比較1季度增持1860多萬股。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數據,中報和一季報統計口徑有差異,僅供參考)
而排名第一的是,公募增持超2億股,其次是龍頭,增持超9000多萬股。
綜合機構觀點看,醫藥行業熱度有所下降,整體倉位已經降至2018年帶量採購政策落地後的最低水平。
但在整體布局意願較弱的背景下,公募在部分細分行業進行增配。其增配可能圍繞兩條主線:一是受益於疫後修復的類消費邏輯,包括和零售藥店;二是高景氣疊加政策轉暖影響的和醫療設備板塊。
以長期持倉與市場主流存在較大差異的融通健康產業為例,基金二季度大幅增持了、、在內的藥品零售股,可以說較好地詮釋了逆向投資的特徵。
此外工銀瑞信醫療保健行業二季度大幅增持了並新進了;無獨有偶,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二季度也增持同仁堂1700多萬股。
有分析認為,中藥板塊在收入端有好轉的跡象,一方面華潤三九、同仁堂等中藥消費品是醫保免疫的品種;另一方面疫情導致中藥材需求量上升,疊加異常天氣增多對中藥材產品造成較大影響,中藥價格的普遍抬升也給中藥企業業績形成利好。
整體看,整個醫藥賽道的需求相對剛性和成長性也相對明確,疊加相關產業政策的調整趨勢已經逐漸明朗,處於超跌的創新藥和CXO、創新醫療器械和設備、醫療服務及消費醫療有較高的估值性價比。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