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大爺出現瘋狂心跳,1分鐘跳289次!醫生拿出「終極武器」

2023-11-06     39深呼吸

原標題:68歲大爺出現瘋狂心跳,1分鐘跳289次!醫生拿出「終極武器」

一般來說,正常人的心跳是60—100次/分鐘。廣東清遠一位68歲老人出現瘋狂的心跳,最高達到289次/分,藥物加電復律也無法控制,心臟遭遇了可怕的「電風暴」,生命危在旦夕!

老人從清遠緊急轉診至廣州,醫生拿出「終極武器」ECMO……

編輯|葉芳

排版|廖穎瑤

通訊員|闕冬冬 盧鈺儀 伍曉丹

圖片|醫院提供

01

老人看電視突然心慌暈厥,心跳高達289次/分

張大爺因為心臟不好,這些年沒少遭罪:2018年他曾經因為急性心肌梗死,體內放入了3枚心臟支架;2019年因室性心動過速(簡稱「室速」)植入了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ICD),當發生室速時,ICD就會自行啟動工作,快速識別並進行電擊治療。

近三年來,張大爺謹記醫囑,定期回醫院複查,病情一直控制得還不錯。人生無常,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降臨?

今年8月的一天中午,張大爺跟往常一樣在家看電視,突然心慌來襲,心臟猶如被一把大錘子重重地砸了一下,張大爺頓時兩眼發黑,身子垂靠在沙發上,臉色蒼白地嚇人。好在老伴當時在身邊,老伴見狀立即撥打120,將張大爺緊急送到附近醫院。

室速發作心電圖。

好在體內有ICD護航,張大爺一路挺住了,順利送達醫院接受治療。住院期間,張大爺的室速仍在反覆發作,心率最高達到289次/分,血壓低至66/48mmHg。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電除顫,加上藥物治療,張大爺的症狀並沒有得到緩解,無法平復瘋狂的心跳。張大爺一家人心急如焚,「醫生,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經當地醫生推薦,張大爺從清遠緊急轉院到廣州的珠江醫院心血管內科。

患者的心臟狂跳,血壓驟降,一天24小時多次室速,就像經歷了一場『電風暴』,這是一種惡性心律失常,是臨床上少見的急危重症,死亡率極高。」珠江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楊平珍教授說,室速常發生在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缺血型心肌病、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心臟結構發生變化,部分心肌細胞壞死後由纖維瘢痕組織替代,纖維瘢痕和殘存的心肌細胞縱橫交錯,造成心肌細胞的電傳導異常。

室速發作時心率太快導致心臟無法收縮,生命體徵不平穩,可能導致猝死。ICD可以有效預防猝死,但並不能減少惡性心律失常的發作,反覆電擊復律會對心功能造成傷害。

心臟電復律術是在短時間內向心臟通以高壓強電流,消除異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法。/ 123rf

楊平診詳細了解張大爺的病情病史綜合評估,他作出判斷:要徹底解決心律失常問題,射頻導管消融是最佳治療方法

02

請出「終極救命神器」,擊退心臟「電風暴」

由於張大爺有心臟既往病史,手術十分棘手,風險與困難重重,面臨兩大挑戰:一是短時間如何保障標測精準;二是術中如何維持血流動力學及生命體徵的穩定。

「因術中室速引起血流動力學紊亂,成為心臟導管消融技術中最難攻克的堡壘。」楊平珍指出,消融手術中需要誘發室速,以便定位病灶,但快頻率室速發作時血壓很快降到零,留給醫生標測的時間非常短。另外,患者為缺血性心肌病,需要心內膜和心外膜聯合標測,其中心外膜標測非常考驗技術,需要行乾性心包穿刺,稍有不慎有穿破心肌、損傷冠脈導致心包填塞的風險。

楊平珍與團隊仔細研究手術方案,最終確定藉助體外膜肺氧合(ECMO),運用超高密度三維標測技術完成射頻導管消融術。

ECMO體外膜肺氧合俗稱「人工心肺」,因一次次成功救治危重症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而走入大眾視野,被冠以「魔肺」美譽,是重症救治「終極救命神器」

楊平珍說,ECMO在患者體外重新建立起一套生命通道,人工心肺暫時代替患者自身心肺,提供外源性泵血和氧合功能,維持患者的生命。那麼,手術中出現持續性室速,患者心、腦、腎等重要臟器也有足夠的血液灌注,維持穩定血壓,為手術創造機會。

三維標測圖。

在ECMO輔助下,楊平珍主任進行室速標測和消融。

在重症醫學科ECMO團隊、麻醉科和介入治療科的密切協作下,手術如期開展。因為有了ECMO的強力支持,手術團隊有了充足的時間進行激動標測,即便心率高達近300次/分,血壓都平穩地維持在66/48mmHg左右,為手術的順利完成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機會。

膽大心細的楊平珍憑藉豐富臨床經驗,很快在心腔內和心外膜快速精準找到了引起惡性心律失常的靶點,並成功進行射頻消融,一舉擊退心臟的「電風暴」。

據悉,楊平珍教授領銜的「超高密度三維標測技術在ECMO輔助下對器質性室速治療」項目入選了廣州地區臨床高新和重大技術(2024-2026年)建設名單。

2019年3月,楊平珍團隊完成了第一例ECMO輔助下射頻消融治療器質性心臟「電風暴」,截至目前已完成50餘例。這是ECMO技術的新應用,將為更多高危複雜心律失常患者帶來福音,得到更好更安全的治療。

深呼吸「患燈片」欄目,講述患者故事。如果你有得病、求醫的經歷需要講述,可以將其寫成文字發給我們,如能刊發我們將付予稿酬。如有相關患者故事線索提供,也請留言或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聯繫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f016b531aa906e409b7aa2369713cd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