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奮戰十四年,中華英雄兒女各司其職,舍小家為大家。成立國家後,英雄的頒獎只是為了彰顯其過去的軍功。1955年共和國將帥大授銜的時候,由於戰功卓越,粟裕完全有能力被評選為元帥。並且劉少奇也在為其一直爭取元帥的軍銜。但為何每次總被周總理駁回?這是在潛意識的幫粟裕?還是另有它意?
為何劉少奇這麼看好粟裕呢?其實劉少奇和粟裕屬於相識恨晚。他倆的結識是在「皖南事變」的1940年。那一年的十月,陳毅和粟裕成功把黃橋戰役的果實收入囊中,隨後與八路軍第五縱隊會師。作為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的副指揮的粟裕,在隨後的江蘇海安主持大會,紀念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並在其中熱烈歡迎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和他隨之而來的第五縱隊司令黃克誠等人。
不久之後,這兩支部隊被劃分為統一指揮,成立了新四軍、八路軍華中總指揮部。陳毅當選總指揮(葉挺未到職),劉少奇出任政治委員。這些也是後來新四軍新軍部的原型。雖然因為各種因素粟裕未能成功擔任總指揮,但其以少勝多的黃橋戰役給劉少奇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劉少奇也指出當時粟裕的這場仗:「具有偉大的決定性意義」。
所以,在1955年共和國將帥大授銜前夕,劉少奇單方面認為陳毅在領導作戰時主要是文職工作,同樣工作的還有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他們皆沒有授勳,故而認為陳毅也不可以授勳。
與此同時劉少奇極力推薦粟裕,他認為粟裕是毛主席的愛將其戰功也是卓越非凡。但周總理當時就直接回絕了,他覺得陳毅不僅資格老且一直都是三野司令官所以應該陳毅當選元帥。
在很多人都替粟裕感到遺憾的時候,周總理的這一實際行動其實是間接的幫了粟裕。畢竟粟裕性格直爽,在隊伍中招惹了很多人。如果他當選元帥的話,會有惹來不必要的麻煩,且肯定會有人不服。並且在十大元帥當中除去林彪外,個個都是老將,如果粟裕成功入選,豈不是他的職位比原來自己的上級老師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