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綜藝可以博人一樂,給觀眾帶來歡樂;也有些綜藝可以趕走無聊,用來打發時間;
但有些綜藝,卻可以改變人的一生,就像一本好書,當你讀完,你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也會跟著改變。
《富豪谷底求翻身》便屬於後者。
近幾年來,階層固化的話題經常被人們談起,和中國一樣,不少美國人也覺得逆襲越來越難。
就在大家都覺得階層固化嚴重,年輕人很難靠自身努力實現逆襲的時候,通過白手起家,創辦了美國最大融資公司的億萬富翁格倫斯登,決定隱藏身份,在不動用現有的資源及人脈的前提下,前往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
從100美元、一輛二手皮卡車開始,計劃用90天的時間,實現成為百萬富翁,掙到100萬美元的目標。
他的挑戰能成功呢?
一口氣看完整部綜藝,結合劇情談談格倫斯登身上的六大閃光點。
從來到伊利這座陌生的城市開始,格倫斯登就制定了一整套計劃,第一步要做什麼,第二步要做什麼。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吃不飽飯,所有的夢想就是空中樓閣,擺在格倫斯登面前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生存。
結合當地物價,他算了一筆帳,房租、水電加上伙食開銷,每月需要1100美元,90天就是3300美元。
所以,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掙到3300美元。
為了省錢,起初格倫斯登就住在自己的皮卡上,但和所有人一樣,沒有誰的人生可以完全按照計劃前進,意外總是突然降臨。
先是找工作的不順,好不容易通過銷售衣服掙到400多美元,一場發燒,就花去了250美元。
在通過倒賣二手車賺的第一桶金,滿懷希望地準備創辦釀酒廠(啤酒)大幹一場時,卻因為執照的問題化為泡影。
因為根據美國的法律,該行業的執照大概需要40-100天才能拿到,無法滿足他90天的挑戰計劃。
但格倫斯登的閃光點就在於:一手鉛筆,一手橡皮,不斷地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計劃。
因為生病多花了200多美元,就及時在租房上降低預算,從600多美元,降低到435美元;釀酒廠不能創辦,就及時調整方向,創辦和釀酒廠息息相關的燒烤店。
從地球像月球發射火箭,3%是瞄準,剩下97%都是在修正,人生亦是如此,在不斷的前進過程中,唯有不斷調整,不調精進,才能到達目的地。
《富豪谷底求翻身》是一部綜藝,想要呈現格倫斯登的創業計劃,就避免不了攝影師的跟拍。
這本是一個大的麻煩,但格倫斯登卻把它當成個人信用的背書,讓別人相信自己不是騙子,將劣勢轉化為優勢。
在這90天時間裡,格倫斯登把自己打造成一位年過半百,前半生猶豫不前,如今想要瘋狂一次的創業者,電視台聽說他的故事後想要記錄下來,從而合理地解釋了攝像機的存在。
一個人的資源有很多種,物質上的、人脈上的、又或是身體,在格倫斯登看來,不充分利用自己的資源就是浪費。
通過賣衣服,格倫斯登認識了服裝廠老闆,建立起自己的第一個人脈;又利用當地的創業服務中心解決了初期辦公設備和辦公場所的問題。
可能你會吐槽說,格倫斯登在節目中的一些做法,國內實現不了,但他想盡辦法利用一切資源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總之,每個人擁有的資源都有很多很多,只是你沒有好好思考。
為了省錢,住在皮卡車上,幾天才能洗一次澡;去慈善機構做義工,換一頓午餐;為掙一晚住宿錢,親自上手刷馬桶,清垃圾。
節目中,格倫斯登第一次質的飛躍,是通過撿垃圾的方式,賣了一個價值1500美元的輪胎。
彈幕里都在吐槽節目假,覺得不真實。
老實說,以前我也覺得好扯淡,但我們看綜藝又不是為了抬槓,最重要的是為了學習。
首先,格倫斯登不是輕輕鬆鬆就撿到了輪胎,而是花費了好幾天的時間在鐵路沿線尋找,付出了大量的時間成本。
最重要的是,他懂行!知道某種二手輪胎值錢,在利用信息差在掙錢。
術業有專攻,很多工作就是在利用信息差掙錢,一些其它行業人人皆知的常識,因為你沒接觸過自然不會懂,需要付費請人幫忙。
我們不斷學習,本質上就是在獲取更多的信息,利用信息差掙錢,誰掌握的信息越多,誰能看到的機會也就越多。
其次,去年的裝修經歷,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四肢健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隻要能吃苦就可以掙到不少錢的工作。
比如收廢品、給瓷磚美縫的工作,只要有力氣,不怕髒不怕累,月入過萬的情況並不在少數。
當然,我不是鼓吹大家都去撿垃圾,只是提醒大家,也提醒自己別把面子看得太重,更不能讓自己的脾氣大過自己的能力,一無所有不可怕,可怕的一無所有還玻璃心。
既然要賺錢,就不能自嗨。
格倫斯登堅持的原則就是:從需求出發創立產品,而不像大多創業者,自己悶頭搞出來一個東西,然後去銷售。
通過大量的前期調研,格倫斯登發現釀酒行業更有前景,但前面也提到,因為執照的問題,格倫斯登調整了方向。
很多人抱怨生不逢時,總覺得生活在上世紀八九十年,自己就一定會成為富翁,同樣的話,我猜,未來生活在21世紀中葉的人也會感嘆我們吧。
沒有誰會一帆風順,我們能控制的行為,就是儘可能做正確的事,窮儘自己的一切資源去干好一件又一件重要的事。
對格倫斯登來說,就是創辦好自己的燒烤店,對我們來講,就是高考、求職、結婚、買房等等。
為了給自己的燒烤店增收,格倫斯登希望邀請當地知名的釀酒廠參與。
因為格倫斯登的真實身份是一位億萬富翁,所以他平常經手的合同都是千萬、上億的大合同,和人談判時習慣性的從全國、乃至全球的角度規劃拓展。
出於談判習慣,格倫斯登對酒廠負責人說:我要幫你發展成全美國最大的釀酒廠,連鎖店遍布全國等等。
表面上,酒廠老闆聽後禮貌地婉拒了格倫斯登,說自己沒有野心成為全國品牌,稱霸美國。但估計在內心,酒廠老闆的第一反應會是:這人是傳銷吧。
認識到問題後,格倫斯登改變談話策略,把大的提案分為兩個小方案:
簡簡單單,明明白白,就兩條請求,沒有宏大的全國計劃,也沒有遙遠的五年規劃,反而很快地達成了合作意向。
正是格倫斯登及時地總結反思,不怕打擊敢於再次談判的勇氣,為最終燒烤店的成功營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網球名將塞雷娜·威廉士曾說:對於冠軍的定義,不是看他們贏過多少場比賽,而是得看有多少次他們能跌倒後重新再來。
雖然人生沒有終點站,也不存在所謂的冠軍,但想要過上理想中的生活,就必須培養自己面對困難的那份韌性,即使跌落谷底,也要敢於仰望星空。
格倫斯登的終極目標是創立一家燒烤店,並讓其估值達到100萬美元,而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擁有2萬美元開店的原始資金,用於租店鋪、裝修。
在倒賣二手車掙了一些錢後,格倫斯登決定開始倒賣二手房。
一開始,格倫斯登計劃將房子賣到8.5萬美元,刨去各項成本可以掙到3萬多,但對方看完房子,只願意支付7.5萬美元。
就在觀眾覺得談判要失敗時,格倫斯登竟沒有一絲猶豫,直接同意了,事後採訪,格倫斯登的一句話讓人受益匪淺,終身難忘:
有時候輸掉一場仗,才能打贏整場戰爭。
執著是一件好事,但有時候也是一種負擔,所以,學會及時調頭,敢於放棄也是一門智慧。
雖然節目最後,格倫斯登計劃掙100萬美元的目標落空了,但是用90天的時間成立一家公司,市值高達75萬美元的成績還是令人刮目相看。
要知道,這可是75萬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可是500多萬人民幣!
所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你能早一點看完這部綜藝,就能早一點丟掉怨天尤人,丟掉自怨自艾,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行為方式,重新看待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
談到階層固化,還不得不提到一部英國的紀錄片《7up》,它被稱為「真人秀鼻祖」。
節目組花費56年的時間,以7年為一個節點,詳細跟蹤調查了來自14個不同家庭的小朋友的成長軌跡。
在這群小朋友中間,有人從小就閱讀《金融時報》、《泰晤士報》,上私立高中,目標讀牛津大學,畢業後從事律師行業。
也有人在孤兒院長大,沒事就喜歡打架,談到未來,唯一的想法就是打算在工作前四處走一走。
幾十年過去,如大家所料:精英階層的孩子,絕大多數依然還是社會精英,窮人家的孩子,大多還生活在社會底層。
但例外的是,在14個孩子中,有一個鄉村來的孩子尼克,雖然出身貧寒,但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牛津大學物理系,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紀錄片中逆襲的故事並不多,但尼克的成功,還是讓我們有理由相信美好的存在,相信努力的意義。
諾貝爾獎得主羅曼羅蘭曾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看到社會殘酷的一面不是為了自暴自棄,而是透過那扎心的現象去尋找問題的本質,並從中找到改變的突破口。
回到《富豪谷底求翻身》這部綜藝,格倫斯登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就是你我突破現狀,打開美好未來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