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獐子島扇貝從「跑路」到「暴斃」:不妨從竭澤而漁找原因

2019-12-02     科學加

近期,獐子島扇貝死亡事件再受關注。「扇貝集體暴斃」的根本原因在於拖網的捕撈方式違背了自然規律,嚴重破壞海底生態平衡。

撰文/張田勘(專欄作者)

編輯/吉菁菁 供圖/視覺中國

新媒體編輯/陳炫之

2014年「扇貝跑了」,2018年「扇貝餓死了」2019年「扇貝集體暴斃」…… 上市公司獐子島的「扇貝三部曲」如今還在上演。

這個位於我國黃海北部的小島,五年內三次發生蝦夷扇貝存貨「異常」事件。特別是今年,繼一季度發生了「「蝦夷扇貝受災,導致產量及銷量大幅下滑」後,11月11日,獐子島的公告再稱,底播扇貝近期出現了大比例死亡,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減值風險。

董事長吳厚剛近日接受採訪時更表示,公司已經決定立即停止今年的扇貝播苗。

今年上半年,獐子島實現營業收入12.88億元,利潤卻虧了2359萬。而扇貝屢次成為獐子島業績下滑的「背鍋王」,遭到股民吐槽無數。從扇貝跑了,到扇貝死了,這個可以拍成連續劇的財經和股市故事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近日,媒體的調查揭開了其中的一些秘密。

獐子島上多位扇貝養殖、捕撈經驗豐富的獐子島公司老員工不約而同指出,公司目前采捕深海底播蝦夷扇貝的拖網法對海底生態破壞嚴重,或是釀成近年扇貝頻繁「猝死」的原因。

現在的扇貝采捕工具就像豬八戒的大耙子一樣,一遍又一遍地在海底反覆拉網,海底幾百年沉澱而成的硬泥全部被鬆開、變軟,扇貝一旦陷進去,張嘴濾食的時候,就容易被泥沙嗆死。

扇貝的生長周期是3年,即便使用拖網也要3年拉一次網,但是,到後來9年、10年後,因為海底土質已經被弄得鬆散了,扇貝容易陷到淤泥里出不來。而且這個現象會呈惡性循環,好的扇貝一旦進入拖網破壞的海底區域,張嘴濾食時,死扇貝的碎殼一旦進入,扇貝一咬合,貝柱就會受傷,而且會死亡。

這個情況反映的是,獲取獐子島底播蝦夷扇貝是採用了竭澤而漁的割韭菜方式,殺雞取卵後,母雞再也生不出蛋了。問題就出在使用海底拖網上。而海底拖網捕撈海洋資源一直是聯合國和很多國家想要禁止的,但一直沒有獲得國際共識,達不成協議,從而導致拖網捕撈成為現代竭澤而漁的大殺器。

拖網作業示意圖(圖片來自網絡)

2006年11月,在聯合國的有關捕魚問題的談判會議上,達成了4點決議,其中第一條就是,在適當的國際法出台之前,各國應該進行包括預防性措施在內的水產資源科學研究,堅決杜絕對海底山、熱水洞、超過國家管轄權限的冷水帶珊瑚等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不良影響,嚴格禁止包括底拖網在內的破壞性漁業活動。

但是,在當在此後的聯合國委員會上進行最終審議和表決時,委員們無法就全球範圍內禁止使用拖網捕魚方法達成協議,談判結果最終只是同意進行幾條有限的預防措施。

多年來,拖網捕魚的危害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們認識到,它造成的是過度捕撈,破壞珊瑚礁和魚場、減少生物多樣性。海洋科學家認為,如果繼續用這種捕魚方法,在50年後可能會沒有海洋魚類剩下。

海底拖網捕魚法對生態的損害最大,它讓海底一定大小的所有生物都無法倖免,而且是不加選擇地進行連帶殺傷。因為,現代漁業的專業性很強,每次捕魚都有一兩個「目標物種」,但由於拖網捕撈的一網打盡方式,把很多原本不是目標魚類的物種一同捕撈上來。雖然多數漁民會把自己不需要的漁獲扔回海中,但其中的大部分都會在分揀的過程中陸續死去。有時候,受到這種連帶傷害的其他生物在捕撈所獲中會超過總重的80%。

所有常用的捕魚方法中,毀滅式的捕撈方法——海底拖網捕魚法對生態的損害最大。尤其底拖網船目前的升級革新,珊瑚、海藻、石頭以及任何東西樣樣都能拖,海底生態多樣性被破壞殆盡,形成海下荒漠化。(圖片來自網絡)

儘管獐子島底播蝦夷扇貝是在海底人工養殖的,但是,採用了海底拖網的捕撈方式同樣對海底環境進行了毀滅性破壞,破壞了扇貝生存的硬海底家園,被拖網破壞後,海底成了稀鬆的沼澤,讓扇貝深陷其中,在覓食和進食之時,會被泥沙、雜物和其他扇貝的碎殼等嗆死、噎死和憋死。

海底拖網捕魚已經造成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銳減,以及海洋資源的枯竭。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FAO)的調查報告指出,全球範圍內的魚類資源中,52%被完全開發;20%被適度開發;17%被過度開發;7%被基本耗盡;1%正在從耗盡狀態中恢復。這種狀況大部分是海底拖網捕魚和流網捕撈造成的,而且流網捕撈還會造成「幽靈捕撈手」,即大型流網中的刺網(尼龍綜絲網)、漁簍和漁柵等丟失或遺失在海洋中,可以在海水中形成一個長達600米至1萬米,巨大的、垂直於海底的牆面。可在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裡對海洋生態造成巨大危害。

目前,深交所對獐子島集團的經營是否已經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提出疑問,但獐子島集團的回覆為,「拖網會對增殖區海底環境產生一定的改變,但是經過相應的恢復期,相關指標又可恢復到之前水平」。

然而,參與拖網捕撈的員工稱,目前獐子島的拖網采捕扇貝已經對海洋和海底生態產生了巨大的破壞,大型拖網沒有500斤也有400斤,下到海底耙的時候,會把海底千百年形成的植被全部破壞。這個鋼鐵巨網不但會破壞海底表層,而且海底許許多多的生物在大網的拖帶下也會喪生,如鳥貝、海葵、海星都會大量死亡。

儘管採用海底拖網會增加現在的產量,但是由於海底適合扇貝生存的環境被毀壞,時間一長扇貝必然死亡。獐子島一再唱響「扇貝三部曲」,根本原因在於獐子島捕撈扇貝的拖網方式違背了大自然的規律,嚴重地破壞了海底生態平衡。因此,獐子島的扇貝不是一次又一次地「跑路」,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死於棲息家園的被破壞甚至毀滅。

不知這個原因是否能為相關方面重視和承認,至少也應當聯合海洋生態專家聯合進行調查。如果能證實,希望這個教訓能喚醒決策者改變扇貝的養殖和捕撈方式,以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之道取代現在有人指證的竭澤而漁的方式。否則,股市和股民會同樣以跑路的方式拋棄獐子島,而且已經有多家買方機構表示,早已將獐子島列入禁投對象。

參考文獻

1.獐子島員工:采捕方法對海底生態破壞 扇貝可能是嗆死,澎湃新聞,2019年11月22日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cn/2019-11-22/doc-iihnzahi2519983.shtml

2.聯合國未就拖網捕魚禁令達成協議,BBC中文網,2006年11月26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6180000/newsid_6186400/6186434.stm

3.流言中的獐子島:島民都知道扇貝沒了 但不知原因,2019年11月23日,中國經營報

https://news.sina.com.cn/c/2019-11-23/doc-iihnzhfz1112261.shtml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

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蘋果用戶可以在App store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安卓用戶可以在應用寶、360手機助手、豌豆莢、華為、小米等應用市場搜索「科學加」下載安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jGsxG4BMH2_cNUgq7X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