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網絡賭博吞噬的年輕人

2019-08-29     一柬資訊

來源:南風窗

作者:楊宇星

何益摁下了手機的鎖屏鍵,看著螢幕變成一片漆黑,這才從空白與亢奮中清醒過來。一陣陣的絕望、懊悔和不甘湧上心頭。

這一晚,他本想將一萬多的負債贏回來,但沒想到,不僅連本金都打了水漂,還整整輸了五萬。

輸到後面,何益已經急了眼。借唄、花唄套現、微粒貸,各種網貸都借空了,一盤盤結果開出來,卻幾乎都是輸。直到,他借無可借。

何益沒打算告訴爸媽他在網絡賭博,可對即將從大學畢業的他來說,五萬是筆巨款。他不甘心,所以再次入局,希望回本,卻輸得更慘。

越輸越多,這是絕大多數賭徒的必然結局

01墜入深淵

網絡賭博是可怖的深淵,但生活中卻分布著不少深淵的入口。

吸引何益的是前幾年火爆的「一元奪寶」。他告訴記者,當時各類「一元奪寶」網站很受追捧。規則是,所有參與者都投入1元、2元、5元等極低的成本,最終有一位能獲得高價值的商品。

比如說,一部手機市價5000元,在平台上定價為7000元,再拆分成7000份,每份一元,這7000份機會全部售出後開始抽獎,每份都有均等的被抽到的機會。

理論上,認購的份額越多,中獎的機率越大。如果一個人買入3500份,那他被抽中的機率是50%,就有五成的機會花3500元買到市價5000元的手機。在這個模式內,作為莊家的平台也獲利頗豐。

何益回憶,當時有些人會買幾百上千份以求中獎,但開獎結果很奇怪,中獎的大多是只買一兩份的人,投幾千塊的卻極少中獎。

央視揭露一元奪寶平台為幕後操控的新聞截圖

直到2017年9月,官方出手,將「一元購」等產品定性為「以抽獎方式變相博彩」,「一元奪寶」等類型的活動才逐漸銷聲匿跡,何益也就沒有再玩下去。

然而,何益沒能逃出網絡賭博的深淵,「一元奪寶」網站上的網絡私人彩票廣告,讓他再次接觸到網絡賭博,此後便一發不可收拾。

據調查,賭徒們陷入網絡賭博的路徑不止一條,有的是經朋友介紹,有的是被彈窗廣告吸引,還有的是通過簡訊接觸到網絡賭博。

這類簡訊通常以奇怪的字符代替文字,就是想吸引人們添加網賭人員的微信,最終引流。

常見的網賭廣告簡訊

路徑雖不相同,但「殊途同歸」,通向的都是無底深淵。而人們一旦墜入深淵,就會迅速「黑化」,人生軌跡也將發生巨變。

02心照不宣的騙局

與何益不同,陳介平是經朋友介紹接觸到網絡私人彩票的。網絡私彩是網絡賭博最普遍的形式之一,也是大多數賭徒的選擇。

陳介平的朋友告訴他,這個「來錢快」、「有賺頭」,他就玩了幾局「時時彩」。果不其然,幾輪輸贏下來,投入的兩百塊變成了五千多,並且提現成功。

陳介平回憶,就在那一刻,他徹底沾上了這個無法真正戒掉的東西。

無數賭徒正是從剛開始的「小贏」開始淪陷的。

何益也不例外。他告訴記者,剛開始時他投得很小,只投十塊、二十塊,權當日常生活的消遣,結果也是有輸有贏。但體會過小贏的快感後,他忍不住增大投注的金額。

何益說,如果贏了一千,就還想贏一百萬,還想自己會不會是下一個馬雲,反正總想要得更多。

有一次,何益用兩千塊本金,在一天內贏了兩萬八千元,他回憶說:「走路都有點飄,覺得錢來得太快、太容易了。」

第二天,他出門玩了一整天,發現一天下來也才花了三百多塊。二者一對比,高下立現。

這之後,何益在生活中的大小花費,都想通過網絡賭博來「報銷」,仿佛找到了一眼永不枯竭的甘泉。

但「小贏」只是平台的誘餌,人的慾望會被誘餌喂肥,最終吞噬理性。

陳介平在類似的小贏之後也很高興,認為自己找到了一晚賺半個月工資的好路子,於是一有空閒就想玩幾局「賺錢」,畢竟「來錢太快」。

他很快被工作人員拉進所謂的投資致富群,進行一種叫「倍投」的玩法。

所謂「倍投」,就是保證有充足的資金,一旦開始投,就要一直投一個目標,不斷按倍數加大金額。一開始可能是一倍,接下來就是兩倍、四倍,最後的賭注會非常大,直到玩家輸光。

「小贏——小輸——小贏/大輸——輸得傾家蕩產」,這是無數賭徒總結出來的賭博歷程。其實他們心裡清楚,網絡賭博的開獎機制是不透明的、可人為操控的。

賭局開出來的結果,與統計學規律相差很大。按照規律,骰子搖出大或者小的機率各為1/2,但這些網賭平台能一連開出十幾次「大」,或十幾次「小」,完全取決於開哪邊能使莊家獲利更多。

《人民日報》就曾做過報道,「一元奪寶」的後台都由人工控制,人流量、粉絲、指定中獎者都在掌控之中。

網絡私人彩票也一樣。這些非法賭博的網站、app多在境外運營,尤其是執法力度薄弱、博彩合法的東南亞國家。

據報道,柬埔寨、菲律賓等地已經成為中國人網絡賭博的產業基地,這些博彩公司甚至招募國人去境外工作,成為非法博彩網站的運營人員。

圖為受訪者提供的某總部位於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的非法博彩網站招聘廣告

03人性枷鎖

賭博結果可以被人為操縱,這在賭徒與平台之間早已是心照不宣的秘密。讓賭徒放手一搏的,不僅是僥倖心理,更是「贏了還想再贏,輸了就想回本」的人性。

網賭平台利用了人性的弱點。一旦賭客小贏,嘗到不勞而獲的甜頭,便會嘗試更大的投注;而一旦輸錢,出於厭惡損失的本能,賭客會更急切地投注,抱有「平台總會讓一點利」、「說不定下一把就贏了」的僥倖心態。

在這個過程中網絡賭博徹底改變了賭徒們的金錢觀。

陳介平沉迷網絡賭博的時候,手上的流水每天都成千上萬。錢在他的眼裡就是一串數字,沒有金額大小,只有數字長短。

《澳門風雲》劇照

他回憶,每當投注大金額時,頭腦會一片空白,雙眼就死死盯著開獎介面,周邊再嘈雜,也只能聽見自己撲通撲通的心跳,其他的什麼都想不了。

如果贏了,那是自己「賭技好」、運氣好,賭徒們會拿出一大部分繼續投注。

如果輸了,就想盡一切辦法搞錢。無論大小來源,在輸紅了眼的賭徒看來,錢只是一串幫他們翻本的數字。

陳介平剛工作兩年,就因網賭負債三十五萬多,其中還包括爸媽給的買房首付。

鼓起勇氣跟家人坦白之後,陳介平還是沒能擺脫賭徒心理,將家人給的還債錢拿去繼續賭,最終輸個精光。

圖為其他受訪者提供的網賭交易截圖,單筆投注金額高達52萬多元

陳介平的父母根本不敢相信,原本那個孝順、陽光的兒子,在染上賭博後會謊話連篇、一意孤行。前一天還痛哭流涕、懺悔下跪,第二天就把還債的錢賭光,再次負債纍纍。

回想起當時的情境,陳介平說,整個人已經不受理性控制了,只有翻盤贏回來一個念頭。只有全都輸光、借無可借的時候,才能反應過來,自己借了這麼多,輸了這麼多。

有些賭徒根本不敢把實情告訴父母、朋友,而是陷入絕望之中,因此而跳樓自殺的也不在少數。

甚至,有些人還會再拼一把,去借高利貸、砍頭貸,上午借三萬、下午要還五萬的那種,想這樣把本金撈回來。

但網絡賭博的性質,已經決定了他們不可能一直贏下去。贏是小機率事件,輸光才是網絡賭博的常態,背負巨額高利貸的賭徒只會輸得更慘,最終陷入債務的無底洞。

《賭博默示錄2》劇照

網賭可以與吸毒相提並論,因為一旦體驗過快速來錢的快感,終生都再難忘掉,復賭率非常高。只要一部手機,人就能在天堂與地獄間來回切換,也徹底改變了這個人原本的心智。

網絡賭博是一場雙方心照不宣的騙局,而僥倖與不甘是賭徒深陷其中的人性枷鎖。

04自我救贖

何益已經決定戒賭,但他的債務仍未還清。

用辛苦得來的兼職收入還賭債時,何益心裡還會想起揮金如土的日子。

他嘗試著慢慢糾正自己的金錢觀,但網賭留給他的烙印卻無法隨時間消除。夜深人靜的時候,賭一把的衝動仍然會隱約升起,何益只好讓自己更忙更累,不給自己再次陷入深淵的機會。

陳介平因為網賭負債,已經跟相戀數年的女友分手,同時也失去了家人的信任。

戒賭題材微電影《窮途》劇照

他深知賭徒的貪婪和僥倖,所以將工資卡、身份證等交給父母保管,每月工資悉數用於還債。他說,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多久,但已經徹底認清了以前荒唐的行為,不想再傷害家人。

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種大病初癒的無力感,也帶著一絲隱約的堅定。沉默許久後,他說:「如果當時沒碰這個,現在可能跟她連婚都結了。」

網絡賭博改變了何益與吳介平的人生軌跡,好在他們都已迷途知返。

然而,更多的年輕人正在打開網賭的大門,循著他人精心布下的誘餌,一步步走進網絡賭博的陷阱。

《賭博默示錄》劇照

這些年輕人原本是勤奮上進的兒子,是溫柔體貼的丈夫,是一起長大的髮小,是相約同日結婚的閨蜜。網絡賭博生生將他們拉離原本的人生軌道,加速駛向截然不同的暗黑深淵。

被深淵吞噬的不僅是他們,還有那些他們深愛的和深愛他們的人。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無法改變的「當初」。(文中何益、陳介平均為化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idf72wBJleJMoPMxgZ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