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內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住了,各個工廠、企業也陸續開工了。
但是讓廣大父母頭疼的一點是孩子,現在基本沒有哪一個省份確切的通知說什麼時間要開學,只有一些地方針對初三、高三這樣特殊的年級公布了準確的開學時間。也就是說,對於廣大的學生來說,還要在家堅持網上學習。
而父母們這次網上教學可說是吃夠苦了,比孩子們還累。加入各科老師群,給孩子各種打卡,輔導孩子作業,提醒孩子準時上課……都快瘋掉了。因此父母們都殷切盼望著趕緊開學。
但是就現在的情況來看,顯然父母的這個願望短期內還是無法實現,至少到3月底之前父母還要堅持。
但是有一類父母這個疫情期間卻過的相對滋潤,不用為孩子的學習操心,就是那些學習特別自律孩子的父母。這類孩子不用父母提醒催促,自己做計劃,自己設鬧鐘,按上上課打卡,完成作業,基本不用父母操心他們的學習。因此這類孩子的父母對什麼時候結束網課正式開學是一點也不著急,反而可能更喜歡這種教學模式,因為自律的孩子收穫肯定是比那些不自律的孩子收穫更多,到時考試成績可能也更好。
可以說,這次疫情讓父母充分認識到自律對孩子的重要性,自律跟不自律的孩子帶給父母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既然短期內我們無法改變現在的網課現狀,那麼父母就只能想辦法有提高孩子的自律能力了。尤其是現在家長普遍都開工了,也不能天天守著孩子,唯有自律才能解決當前孩子的學習問題。
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律能力呢?
要搞清楚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律,父母首先要搞明白造成孩子不自律的原因。造成孩子不自律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在我看來,不自律的原因主要有2個:
1、缺乏內在動機
不自律的孩子普遍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不喜歡學習。長期以來,因為父母、老師的錯誤教育,使得他們從內心討厭學習,能偷懶就偷懶,能不學就不學,因此面對學習時,本能的排斥。孩子缺乏對學習的內在熱情,當然也就不想為學習付出,去控制自己自律,去為了獲得更好的成績而努力。
所以,孩子缺乏自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足夠的內在的動機。如果動機足夠強烈,孩子創造條件也會去實現。想想孩子打遊戲,無論你怎麼阻攔都攔不住,孩子變著法的偷偷打遊戲,這就是動機的作用。
2、缺乏責任感
一直以來,孩子在學習上就比較被動,總是被父母、老師推動著,逼迫著他們學習。他們無權決定自己的學習時間、學習方法,被父母老師逼著寫作業、逼著讀書、逼著考試,這就給孩子造成了一種錯覺:學習是為了父母、老師學的,要不然父母老師也不會這麼上心。
孩子覺得學習不是自己的事,是被逼著為父母老師幹活,當然對學習就不會太上心。他們就像上班一樣,好點的孩子,人家安排什麼他們就做什麼,不好的孩子,你安排了都不做。
原因找到了,我們要想提高孩子的自律,就可以從這以下幾方面下手:
1、創造適合網課的環境
這是最基本的條件,父母要創造一個適合孩子上網課的環境。
環境儘量簡單,減少刺激,不要有什麼零食、玩具等亂七八糟的東西,否則孩子走神的時候看到他們就容易被吸引,失去專注力。
2、設計一定的獎勵,增加孩子的學習動力
增加孩子的學習內驅力,可以增加孩子的自律能力,但是增加學習內驅力不是一個簡單事,只通過幾天的教育就想達到很難,但是如果我們只想讓孩子上網課時更加自律的話,還是有一定辦法的。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定獎勵,孩子如何認真上完網課的話,可以玩10分鐘遊戲,或者獎勵一定數量的金錢,或者獎勵孩子一個喜歡的遊戲道具……父母可以跟孩子討論,選擇合適的獎勵。
在這樣獎勵驅動下,孩子就更有動力去認真學習。
雖然這種獎勵簡單直接好用,但是說實話我不是很贊成,因為有很大的弊端,容易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為獎勵而學習。但是如果實在沒有辦法了,也可以作為短時間的技巧暫時用下。
父母也可以採用一些變種獎勵方法,不要直接獎勵學習,而是獎勵孩子配合、說到做到。比如說父母針對孩子所有說到做到的行為都獎勵,然後獲得孩子在學習上承諾,這樣孩子孩子變相的也會自律,他們獲得獎勵也不會覺得父母是在獎勵他們學習,也就不會產生學習是為了獎勵的想法。
3、給孩子更大自主性,增強孩子的責任感
父母可以就學習問題跟孩子討論,如何能更好的完成網課學習,激發孩子的積極參與性,讓孩子提出自己認為可行的意見,然後讓孩子執行。
因為意見是孩子自己提出的,所以他們就會有更強的責任心去堅持。哪怕一點點進步,父母也要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認可,孩子也就更加有動力去堅持。
當然,很可能孩子還是無法堅持,父母千萬不要因此就批評教訓孩子,父母應該跟孩子在一起,繼續分析,發現哪裡做的不足,繼續改進,幫助孩子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自律能力。這樣一步步的,孩子的自律能力就會越來越好。
這種方法是最切實可行的。
但是很多父母太急於求成了,看到孩子失敗了就忍無可忍的批評孩子,說他們「說到做不到」,孩子總是被批評否定,對自己能力也產生懷疑,自我效能感越來越低,結果就真成了父母口中「無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