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高中生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從你的話風開始改變

2019-07-15     蒙彼利埃大學本科

如何做好高中生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從你的話風開始改變



高中三年是孩子人生的重要階段,從初中到高中,青春期的孩子身心都面臨著很多變化,家長在不同時期的角色也在發生著變化,逐漸從一個教育者、培養者、管理者,轉變成孩子的引導者、陪伴者、同行者,讓孩子從依賴走向獨立。那麼如何做好高中生家長?面對孩子的青春期心理變化,家長該如何應對?



孩子的成長需要很多推動力。0到6歲階段以父母親為主,到了小學,老師和學校的很多評價,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助力。而到了高中階段,孩子就會有很大的變化,同學的社群交往也會有很大影響。

當孩子進入高中以後,最重要的是自我同一性的統一。就是把理想的我和現實的我,積極地對接在一起。在這個階段,高中生需要為自己找尋適合自己的意義建構

  • 我是誰?我是否有價值?我在別人眼裡重不重要?我為什麼要學習?我努力,奮鬥為的是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人生有什麼目的?



高中生青春期的心理變化

1. 雖然有了獨立意識,但又有較強的依賴性。

提醒:對高中孩子寬嚴度的把握,嘮叨的反思。

2. 會出現莫名的憂鬱煩惱,但傾訴對象不僅僅是家長和老師,更多是尋求同學、QQ等途徑。

提醒:家長與孩子交流要有載體,利用報刊雜誌、社會生活事件、日常生活等進行教育,抓住教育的時機,而非講大道理或泛泛而談。

3. 有時會出現逆反心理或愛鑽牛角尖,對某些問題的看法聽不進他人的意見。遇到衝突事件情緒容易波動,不夠冷靜。遇到打擊容易沮喪,無法自信。

  • 如高中競爭加劇,遇到考試的挫折,懷疑、否定自我的能力
  • 如學習方法停留於初中的學習方式

4. 喜歡交朋友,更在乎朋友的評價,對異性產生好奇,甚至好感,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賞。並對父母過度的打聽表示迴避。

5. 對自我有更多的想法,對未來有更強烈的期盼,理想與現實會有衝突,產生「眼高手低」的現象,雖然有目標,但無法很好地堅持,容易受外界的誘惑。

  • 如高中生強調更多的自主學習,但不會自我管理,管理自己空餘的時間。

6. 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產生變化。孩子和父母不再像以前那麼融洽了,頂撞父母的事逐漸多了起來。

孩子成人感的產生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的離心力增強,他們要求在處理事情時處於與父母同等的地位,要求有更大的生活空間,按照自己的意見行事。

  • 部分父母會出現對孩子的失控狀態。



父母親擔任的角色變化

小學階段和初中前期:教育者、培養者、管理者(依賴)

初中後期和高中階段:引導者、陪伴者、同行者(獨立)


面對孩子的變化,家長的話風應該怎麼變?

1. 話題內容變:不再總是圍繞學習,應有深層次或開拓性話題

「文化反哺」的概念

面對社會的急劇變遷,親子兩代的適應能力不同,對新事物的理解和吸收快慢不同,在親代喪失教化的絕對權力的同時,子代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我們社會中原本的教化者和被教化者的關係倒了個個兒,上一代不再是絕對權威,下一代的吸收能力與創新能力,讓上一代有意無意地受到了影響,並在潛移默化中會向下一代學習。

學校生活類話題:同學交往、學校生活等;

輕鬆類話題:體育、娛樂、休閒生活等;

時政類話題:時事新聞(國際國內)、焦點事件等;

三觀類話題:道德事件、人生故事等;

未來成長類話題:社會職業分工、前沿行業等;

要求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吸收新知識,給孩子更充足的精神養料。

2. 交流理念變:必須以尊重、理解、傾聽為主



3. 溝通方式變:藝術、巧妙地說話,掌握溝通的氣氛

三不原則:

  • 不上綱上線
  • 不損傷自尊
  • 不翻舊帳



「金字塔」模型:

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到行為層面,而鼓勵孩子的時候,儘可能到自尊層面。

「三明治」法則:

先肯定孩子,然後把孩子做錯的,或者做得不理想的,跟孩子進行交流。最後的落腳點要給孩子以期望和鼓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efsQ2wB8g2yegNDwY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