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樵:一詩一得(1411—1420)

2023-08-30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歸樵:一詩一得(1411—1420)

一首好詩有其「詩境」,「詩境」來自詩人「心境」。為詩者,自有其靈感、匠心、學識、歷練、神韻;讀一首好詩,須得「悟境」,即從「詩境」走入詩人「心境」,是對詩者之靈感、匠心、學識、歷練、神韻的認知。讀一詩,得其一,自足矣。

1411樂山大佛

郭定干

穩坐江邊不計年,眼中見慣浪翻船。

問他哪得全身術,不倒原來有靠山。

以大佛「有靠山」立意,新穎,有突破,見諷喻。(歸樵)

1412背老岳父回家

李榮聰

巍巍戰戰笑顏紅,六十翁背九十翁。

誰說泰山移不動,書生本事勝愚公。

岳父—泰山,移—愚公,經過詩人巧妙聯想,妥帖安排,創造融合,化差異為雷同,孝心便在幽默風趣中得以體現。(歸樵)

1413冬夜吟懷

鄭萬才

無端夢醒夜難眠,輾轉一宵嚼苦甜。

十載未曾歸故里,生兒不會講方言。

將思鄉之情借「生兒不會講方言」托出,述意手法出人意料。(歸樵)

1414題薄刀峰

夏義兵

奇峰源大別,一刃向天揮。

小試鋒芒處,寒雲片片飛。

緊扣「薄刀,」「一刃」「鋒芒」「寒雲」可謂述意精緻,「揮」「試」「飛」,可謂用字凝練。(歸樵)

1415圓明園

張明新

一炬繁華成廢丘,殘橋拱恨綠煙愁。

園中兩者燒不死,野草心和石骨頭。

此詩可與韋樹定《甲午初夏過圓明園》「臨榭驕陽似火明,夏宮盛況復經營。誰知石縫劫灰沃,芳草年年忍痛生」對讀。兩首皆賦予民族劫難自強不息的意義。韋詩更有夾縫中求生存的意蘊。手法不同,張詩以象盡意。韋詩更趨於聯想述意。讀者可咀嚼「芳草年年忍痛生」句。(歸樵)

1416清明回鄉過祖宅偶感

王天明

老巷徘徊舊夢粘,料知牆內綠新添。

院門難進非因鎖,怕見蛛絲掛屋檐。

起承「徘徊」「舊夢粘」「料知」「新綠添」句皆有欲進院門之意,轉句卻以「難進」造就波瀾,如此,結句「怕見蛛絲」更能增添滄桑感。(歸樵)

1417耽 詩

朱蘇

漫步公餘不覺痴,東西遠近兩由之。

羊腸處處諳平仄,另起一行還是詩。

借漫步,採用比的手法,把抽象的耽詩,化作具體生動的意象,頗妙。(歸樵)

1418小菜園

吳長齡

牆邊補種已三輪,盡作它家啄上珍。

一自刀槍歸庫後,鄉間小鳥目無人。

轉結句見發散立意,讓淺的事理深起來,大有不盡之意。(歸樵)

1419作民兄書齋臨窗觀釣

曹長河

嚴冬時節御河濱,猶把長竿擬獲鱗。

如此黃昏如此境,可憐魚釣可憐人。

抓住觀釣情景,反向立意,新穎而不失深刻。(歸樵)

1420大風吹倒秦始皇銅像有作

何陽義

兵燹經年六國亡,餘威無盡出咸陽。

有風偏不畏權勢,放倒千秋秦始皇。

「不畏權勢」,「放到」,把「風」作大,造成敢把皇帝拉下馬的氣勢,命意有膽識,言出有性情。(歸樵)

個人小傳:

少年曾牧牛於柳溪之畔,採薪於桃林之野;老來欲固守於幽懷心齋,回歸於天然純粹,便有歸樵別名。喜讀詩詞,偶有一得;好亂塗鴉,聊補性情。

評者/歸 樵 編輯/章雪芳 校對/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cba09878ec873bc489834a0fff6a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