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東南山水越為首,剡為面,沃洲天姥為眉目」(白居易),素有「東南眉目」之稱的新昌,是唐詩之路的首倡地和精華地,風光秀異,一代代詩人接踵而來,留下了大量的名篇傑作。「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是謝靈運探險的足跡;「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是李白精神的嚮往;「歸帆拂天姥,中歲貢舊鄉」,是杜甫壯遊的記憶。天姥吟唱,賡續至今。2023年,《小樓聽雨》詩詞平台與新昌縣詩詞楹聯協會聯合組織了「續寫唐詩之路」的征詩活動,並舉行「2023重陽·新昌筆會」,得到全國詩友的熱情響應,佳構迭出,目不暇接,特選部分作品陸續發表,以饗讀者。
南山村
樓立劍(浙江)
野樹蒼煙裊晚炊,石階白叟坐無為。
陌頭柿落秋風裡,山外客來憑鳥窺。
大佛寺
樓立劍(浙江)
天姥雲霞旦夕開,石城大佛坐崔嵬。
危樓鐘磬依稀是,鏨鑿聲從晉代來。
天姥閣
樓立劍(浙江)
閣勢高同天姥齊,四圍秋色暮雲迷。
憑欄偏有憑舟意,直挾詩潮過剡溪。
關嶺鋪
樓立劍(浙江)
一徑初開謝屐登,仙蹤醉夢豈無憑。
兵家戍壘詩家驛,月色霜痕疊幾層?
天姥山
樓立劍(浙江)
太白游來夢已殘,我來續夢夢偏難。
樓頭一抹橫如黛,山色遙看更好看。
游新昌斑竹村二題
孟祥榮(湖北)
一
劉阮未歸猶有村。一條溪水百家門。
鳥鳴聲里炊煙裊,不曉古風余幾痕。
二
拂溪叢竹翠痕斑。開戶即推天姥山。
已是成仙何必返,空留惆悵淚潸潸。
車游天姥山
孟祥榮(湖北)
昂立東南天可捫。小車旋上我為尊。
一從太白吟留別,勾斷詩家多少魂。
題穿岩十九峰
孟祥榮(湖北)
雙水匯流峰石並。峰連十九水低行。
各安其所遵天意,不向人間索利名。
宿南山村
孟祥榮(湖北)
南山眼底悠然見,古木不知何代栽。
亭畔同人遲明月,無邊秋意一時來。
高陽台·重陽與諸詩友登新昌十九峰
曹繼梅(營口)
水繞岩穿,峰迴路轉,周遭霧吐煙吞。綽約層巒,依稀綠帔修裙。鬢邊高綰流雲髻,自驕矜,靚影迷魂。更重重,淵壑崚嶒,瀑瀉泉噴。
今番曳杖臨高遠,且朋儕呼應,駘蕩雲根。扺掌欣然,笑容特地天真。老來忽有少年趣,凌絕頂,攝影留存。驀回眸,萬仞青蒼,一葉孤村。
天姥山抒懷
毛必成(四川)
新昌筆會巧安排,悠見南山野菊開。
放眼楓林如色染,高吟柿子貌香腮。
騷人健步登荒徑,遠客豪情上景台。
攬得千峰紅日涌,醉眸太白夢遊來。
天雞台寄情
毛必成(四川)
南山地僻好閒休,寂寂幽居愛小樓。
柿樹四圍當戶暝,煙嵐一帶隔簾浮。
舉杯老窖邀詩興,撫景天雞豁醉眸。
今日騷壇三十客,欲將雅韻寄林丘。
關 嶺
張盛科(湖北)
先拜二君哦,雲茫野嶺坡。
回頭岩處處,滿目澗多多。
百里誰其盡,千峰豈不磨。
凌空連戍道,一劍越風魔。
關嶺秋色
吳靜靜(安徽)
一抹斜陽映水明,高天雁過聽寒聲。
是誰盡染霜林色,人在秋光畫里行。
穿岩十九峰
趙建德(浙江)
峰奇連翠谷,徑曲貫西東。
瀑布崖間掛,煙嵐嶺上融。
魚歡清澗里,鳥醉綠陰中。
毓秀鍾靈地,時飄唐宋風。
登關嶺有懷
趙建德(浙江)
關嶺分南北,越台同苦辛。
謝公開古道,太白寄閒身。
不復江湖遠,只聞車馬轔。
文房歸碧澗,仲晦絆紅塵。
雪阻梅溪步,天寒少保晨。
士歌猶歷歷,軍號尚頻頻。
築壘消荒徑,屯兵軛要津。
於焉平嘆息,自此長精神。
氣象隨風盛,聲名逐日臻。
通儒雙眼闊,異俗一家親。
驛路宜懷舊,煙村自出新。
橋邊隱仙跡,籬外涌遊人。
出入林泉伴,起居梅竹鄰。
流觴多墨客,雅會有山珍。
三徑鄉賢致,千床老宅陳。
黎元崇厚德,賓至總如春。
迎仙橋
趙建德(浙江)
惆悵溪邊別有天,阮劉故事此橋傳。
四時長沐煙霞里,一入桃源便是仙。
東岇山水簾洞
趙建德(浙江)
奇峰獨秀洞天開,幽谷飛泉不染埃。
昔日高僧今已杳,珠簾一掛倩誰裁。
天姥三重嶺
趙建德(浙江)
天姥連天灣復灣,三重嶺上白雲閒。
青蓮一唱開新境,詩路而今傳宇寰。
沃洲湖
趙建德(浙江)
萬頃清波漾碧湖,煙霞繚繞四時殊。
唐風宋雨頻滋潤,山水詩情入畫圖。
萬馬渡
趙建德(浙江)
仙人趕石有誰知,養在深閨識未遲。
縱使千年岑寂後,風光依舊靚新詩。
唐詩之路主題館講座
唐詩之路研究院徐景龍先生講解
大佛寺合影
老中青幼
司馬悔橋合影
關嶺村候王廟
天姥山
唐詩之路古驛道
梅渚村
南山民宿
支持單位:
新昌縣文化廣電旅遊局
新昌縣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新昌縣天姥山文化旅遊發展中心
新昌縣詩詞楹聯協會
新昌古床博物館
深圳長青詩社
《小樓聽雨》詩詞平台
組稿/吳靜靜 編輯/章雪芳 審核/孟祥榮 校對/馮曉
攝影/孟大川 毛必成 徐鑫鋼
陳錫能 潘池芳 吳鏡虹 呂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