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很特別……
金堂縣融媒體中心全體采編人員奔波於戰鬥於疫情防控宣傳報道第一線,共同譜寫金堂戰「疫」最強音。
有的從早上六點到凌晨兩點,一直坐在電腦前編輯推文;有的因採訪後怕傳染家人,與家人分開居住;有的放棄了與異地的女友見面的機會,在戰「疫」中書寫大愛;有的因人手不夠,帶著本該休假陪孩子的老公扛腳架、舉話筒,帶著老公跑一線,上演了一出「戰『疫』一線夫妻檔」……
今天我們就一起認識一下這位帶著老公跑一線的金堂縣融媒體中心全媒體採集部的記者——黃尋。
戰「疫」,一觸即發
2020年1月22日下午,縣融媒體中心召開了黨委(擴大)會,傳達學習了中央、省委、市委和縣委疫情防控工作會議精神,並就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工作組織領導、宣傳報道、留言監測與處置、應急值班等進行動員部署。會後,中心各部門迅速將會議精神傳達到每一名幹部職工。
戰「疫」,一觸即發!
1月23日,戰鬥打響。中心采編人員第一時間將春節模式調整為工作模式,將休假狀態調整為戰鬥狀態。作為全媒體採集部的一員,黃尋同志深知責任重大。接到的採訪任務,黃尋從不推辭。
老公,感謝有你
1月29日,黃尋得到官倉街道的廣場舞大媽拖著小音響變身疫情防控宣傳員的新聞線索,遂上報選題。得到同意,自己駕車前往採訪報道,新聞播出後獲得極大反響並獲好評。事後,我們才知道,這條新聞是夫妻二人合力之作。黃尋的丈夫王成,是金堂天倫燃氣公司職工,本來不用出現在抗疫一線,只需安靜宅在家中就可以了。但因為黃尋知道,這篇稿件要供「金堂發布」新聞客戶端、《新金堂》報刊、「金堂發布」微信公眾號等平台,一次採集多平台生成。正常情況,會派兩名記者合力完成,而且按規定,節假日期間縣城外採訪應由單位派車——非常時刻非常做法:黃尋抓了愛人的「壯丁」,讓愛人扛腳架、當司機、手機拍照片、舉話筒錄同期……
「寵妻狂魔」王成對妻子是既心疼又佩服。心疼極了,難免生「怨」發幾句牢騷。一慣溫柔的黃尋給王成開「懟」:同事何雨衡,老婆還沒出月子,每天跑好幾條(新聞)。好嘛,何雨衡是黨員。唐韜呢?普通記者,每天沖一線,屋頭也有奶娃兒,人家自己跑到老屋頭住,十多天沒見過婆娘娃兒的……王成繼續心服口服地跟在黃尋後頭,成了非常時期的「編外記者」。當問到黃尋為什麼會讓老公陪著跑一線時,黃尋笑而不語,但她的表情里,我們看到了感謝、幸福和愛。
孩子,媽媽愛你
黃尋有著多個身份標籤:共產黨員、資深記者、妻子、女兒,同時,她還是一個3歲孩童的母親。春節期間,她正感冒發燒,可是面對本部門外地記者已返鄉回家過年的現實情況,她和其他幾名家住金堂的記者毅然扛起了大梁,忙碌在採訪第一線,對每一個採訪指令照單全收不挑不揀,而且在每篇報道中均體現了資深記者的專業與規範,展現了黨員記者的擔當。
誰不想陪著家人過春節?誰不想安靜的宅在家裡?誰不想趁著難得的假期和孩子一起愉快的玩耍?面對疫情,黃尋卻和老公一起堅守在防控一線。有人問:「春節,你沒有時間陪孩子,你有什麼想對孩子說的嗎?」她說:「愛,有很多種表達方式。蹬蹬(黃尋孩子小名)會理解我的愛。」
一線,堅守初心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或許,黃尋的肩膀還不夠有力,但她扛著的攝像機絲毫不會抖動;或許黃尋的筆觸還不夠細膩,但她寫出的稿子依然具有動人心魄的力量!正是有著無數像黃尋一樣的新聞工作者,才匯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輿論支持,共同譜寫金堂戰「疫」最強音。
截至1月31日,中心廣播電視平台刊發疫情防控相關消息1340條,新媒體平台共刊發疫情防控相關消息2181條,總閱讀數超2906萬。閱讀數「10萬+」8條,「1萬+」119條。其中,「成都新金堂」頭條號刊發的《何時能有疫苗?疫情還要持續多久?院士鍾南山、李蘭娟為你解答!》一文閱讀數達224萬。中心策劃製作的介紹竹篙鎮防疫宣傳《無人機偵察勸離打麻將居民》的視頻被央視新聞、鳳凰網、新浪網、騰訊網、封面新聞等媒體轉載,位列微博熱搜第17位,百度熱搜第13位。
戰「疫」,還在繼續;黃尋,還在採訪;初心,在堅守中——綻放……
(金堂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