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無限量供應美元,標普抹去特朗普上任來所有漲幅

2020-03-25   第一財經廣播

美國時間3月23號早上,美聯儲宣布,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在美國和世界各地造成了巨大的困難……儘管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很明顯,我們的經濟將面臨嚴重的破壞。」 美聯儲致力於在這一充滿挑戰的時期內使用其「全套工具」來支持家庭、企業和美國整體經濟,美聯儲正在利用其「全部權限」來為向美國家庭和企業的信貸流動提供有力的支持。

美聯儲將採取廣泛新措施來支持經濟,將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支持市場平穩運行,不設額度上限,相當於開放式的量化寬鬆政策。同時,美聯儲還宣布將擴大貨幣市場流動性便利規模。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暴發以來,美聯儲迄今為止最激進的市場干預行動。

無限量QE意味著什麼

「印錢」

量化寬鬆是一種非常規貨幣政策,主要指中央銀行在實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後,通過購買國債等中長期債券,增加基礎貨幣供給,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資金。量化寬鬆常被簡化地形容為「間接增印鈔票」。

量化寬鬆最早在2001年由日本央行提出。在2001年到2006年間,為了應對國內經濟持續下滑和衰退,日本央行在利率極低的情況下,通過大量持續購買公債以及長期債券的方式,向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使利率始終維持在近於零的水平。通過對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迫使銀行在較低的貸款利率下對外放貸,進而增加整個經濟體系的貨幣供給,刺激投資與經濟的恢復增長。

從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美聯儲推出了四輪量化寬鬆政策。第一輪量化寬鬆(QE1)在雷曼兄弟於2008年9月倒閉後推出,第二輪量化寬鬆(QE2)於2010年11月啟動,第三輪量化寬鬆(QE3)自2012年9月起推出,第四輪量化寬鬆(QE4)2012年12月推出。

美聯儲宣布採取廣泛新措施來支持經濟,將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支持市場平穩運行,不設額度上限,相當於開放式的量化寬鬆政策。同時,美聯儲還宣布將擴大貨幣市場流動性便利規模。美聯儲在一份聲明中說,將購買「必要規模的」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支持市場平穩運行和貨幣政策的有效傳導,並將把機構商業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納入購買範疇。

美聯儲採取了開放式的資產購買計劃,即本周每天都將購買750億美元國債和500億美元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這是一種無限量、無限續杯式的量化寬鬆,直到達到穩定金融市場流動性和經濟的目的。同時,美聯儲還將為最近被大幅拋售的企業債創設兩個流動性支持工具。

無限制QE對提振經濟有效嗎

在美聯儲宣布這一些列舉措後,美股三大股指期貨 短線上揚,由跌轉漲,納指期貨漲幅 迅速擴大至2%,道指期貨、標普500指數期貨 都上漲約1.3%。然而美股市場的熱度僅短暫維持,在多方與空方一度僵持後,空方又站上了上風。

截至周一收盤,道瓊斯指數下跌3.04%,納斯達克指數下跌0.27%,標普500指數下跌2.93%,抹去特朗普上台以來的所有漲幅。大型科技股漲跌不一,奈飛、英特爾漲超8%,亞馬遜漲超3%,特斯拉漲超1%,蘋果跌超2%,谷歌、微軟、Facebook跌超1%。道指成分股中,波音逆市漲超11%。

專家認為,美聯儲不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並救不了即將衰退的經濟。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消費者不得不減少消費,企業生產者不得不停工,與此同時,企業還要面臨未來消費萎縮所帶來的訂單急劇減少。一些企業可能因為收入的急劇減少帶來現金流危機,甚至不得不面臨破產的風險,由此帶來的失業率上升,將加劇經濟的衰退。這些經濟活動,美聯儲注入流動性並不會產生多大的促進作用。

美聯儲還有後招嗎

美聯儲隔夜最新的無限量QE舉措,或許預示著其已將寬鬆武器庫中的所有彈藥全部打出。這隨之也誕生了一個新問題:假如這些激進寬鬆舉措依然無效,美聯儲該怎麼辦?

對此,高盛周一認為,假如美聯儲決策者最近採取的措施仍無法阻止美元飆升,就有「合理有力的理由」在外匯市場採取定向干預。

高盛策略師Zach Pandl周一在客戶報告中稱,當局採取這個措施的「可能性上升」。如果事實證明互換安排和量化寬鬆措施不足以奏效,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就應該考慮傳統的外匯干預措施,來穩定美元匯率。Pandl寫道:「美元進一步升值對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增長都是有害的。」

高盛估計,美元貿易加權匯率在過去兩周上漲約8%,可能使美國經濟增速少近0.5個百分點。Pandl指出,最近市場呈現的動盪意味著干預標準已經達到,此舉只會帶來「有限的負面影響」。他還表示,美聯儲互換安排是一項重要工具,但可能無法穩定美元即期匯率。

A股如何應對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新基建」,短期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於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推動改革創新,改善民生福利。支撐未來20年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新基建」則是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網際網路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基礎設施。

任澤平表示「建議應減持美元資產,在全球大規模買入石油、天然氣、鐵礦石、土地租賃權、農產品、海外高科技公司股票、黃金等。」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對國內資產配置來說,需關注外需下滑對總需求的影響,以及出口產業鏈壓力對消費和製造業投資的負面傳導,流動性風險解除有利於國內債市,也許也有利於此前因流動性衝擊被錯殺的部分股票。

作者:侯憶楓

編輯:李昂

監製:王俊稷

來源:新浪財經、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