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澳洲幼教大對比,澳洲幼兒園怎麼樣?澳洲幼師:感覺很自卑

2019-12-21     母嬰期刊

艾莉亞在澳洲學了四年的幼教,經常會有朋友問她,在澳洲做幼師,是不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事實上,這些她那樣都不精通。她的大學同學在澳洲的幼兒園工作了很長時間,她們想藉此機會給大家分享中國和澳洲幼兒園五大區別?

不同之一:澳洲幼教專業不學習聲樂美術

她們看到國內的幼師在德智體美等領域全面發展,有的老師給小女生梳的小瓣是米老鼠、海豚的造型,讓她倆感覺很自卑,自己在國外都學的什麼東西啊,彈琴不行,唱歌不行,畫畫不行。​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教育理念、方式完全不同,兩個國度教給小孩的內容完全不一樣。在國內,幼兒園雖然很小,但是教育模式和小學是相同的,如何時吃飯,何時上課,什麼時間就要規定做什麼事,上課時必須規規矩矩坐下來,不能亂走動;上廁所、喝水都要在按部就班地進行;吃飯時間到了就要排隊吃飯等,這些都是為孩子升入小學,做的學前教育。

國內的幼師,不管你是中專還是大專,基本上都會有專門的課程,就是讓你學彈琴、聲樂,需要考證,除了從業證,還有鋼琴考級。她們看國內的幼師,技能很全面;國內的幼師看澳洲的幼師,你們都在幹什麼,你們每天是不是就跟孩子玩吶,艾莉亞會感覺很委屈,一言難盡,兩三句話又不好解釋清楚。澳洲教育理念,就是在玩中學習。

不同之二:澳洲幼兒園沒有上課時間

澳洲幼兒園每天有一個5-10分鐘的日常活動,在吃飯前會召集小朋友放鬆地坐在一起(不像國內小朋友規規矩矩坐在一起),幾乎都是在地毯上進行的,孩子們席地而坐,氣氛很放鬆,聽老師分享一些東西,如讀一本書,傳遞一些知識。國內注重的是一種紀律,你必須要做到怎麼樣,上課就是上課,不許說話;活動就是活動;澳洲也會要求小朋友一些規矩。澳洲注重小朋友主動參與的過程,老師每天用這5-10分鐘時間講很多知識,如社交、家庭、友誼、班級、天氣、氣候等。老師不管學會怎麼坐,他們怎麼舒服怎麼坐,但要尊重老師,如不能在下面說話,要有主動參與這個環節。

不同之三:家長關係和澳洲家長關注點

艾莉亞的朋友在國內時,每天和老師們在一起,家長把孩子送來,比較關注孩子的飲食和穿衣等基本需求問題,晚上接孩子時,比較關注孩子的學習內容,如學的什么兒歌,學了什麼數字等。

澳洲的家長接孩子時,會關注孩子在幼兒園怎麼樣?意思是孩子是否開心,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情況等,如今天跟誰玩了,玩的什麼,有沒有發生矛盾,發生爭執時如何解決的等。家長更注重孩子的素質培養,以及與別人打交道的能力,為將來與外界交往打基礎,建立合作的關係。它是一種互相需求,一起配合,為孩子打造一個好的學習、成長環境。

不同之四:入園要求和營業模式

在澳洲,很小的寶寶就可以去幼兒園了,當然小朋友入園並不是以學習為主,更多是玩兒,也會間接學到一些東西。嬰幼兒房間的老師會給他們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愛的表達;小朋友想幾點入園就幾點入園,95%的幼兒園的開園時間是早上7:30——18:00,沒有一個固定時間要求家長必須幾點入園。國內的幼兒園入園時間在3歲,幼兒園的營業模式是在規定時間小朋友一起入園、出園。

不同之五:老師職位,工作內容和資歷

艾莉亞和她的朋友在澳洲讀了四年本科,剛進幼兒園時,也會從底層做起;所有的老師都是做同樣的事情;她們是本科畢業,比其他人管理更多一些,如每天教什麼的方案,傳輸什麼樣的理念等;每個都會做體力勞動,有需要時也會換尿布、喂飯等,這些跟學歷無關,不會有等級劃分;班裡也會有一個小領導(類似班主任),但是沒有特權,沒有學歷要求,做得好(主要看經驗)就可以勝任,更多負責班裡的教育大綱(往哪個方向發展,包括老師、孩子、家長管理等)、學校要求和開會等,班裡的活也是平均分配的。國內的幼兒園會分保育員(生活老師或輔助老師,負責吃飯、睡覺、上廁所等)和老師。

你對以上內容有何看法呢?感覺內容不錯的,記得給我們點贊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MuuKG8BMH2_cNUg7T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