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 | 一部電影的作者是誰?

2019-11-11     藝術留學小百科

最近刷微博看到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



「一部電影的作者是誰?」——@咱說



ps:注意我們這裡說的並不是法律意義上的著作權,而是藝術創作意義上的作者歸屬。

一部美國電影(以及歐洲電影)在片頭或者片尾,常常會亮出「A film by XXX」或者「A XXX film」字樣,表明本片導演是這部電影的作者。這種署名方式叫做Vanity Credit(虛榮的歸功)。

究其源頭,很大程度上來自法國新浪潮時期電影人推崇的作者論(auteur theory),即把導演認定為一部電影的作者,認為該電影反映了導演明顯的個人風格和價值觀。

這個問題的爭議尤其體現在導演和編劇的差異上。比如,導演們認為是他們把劇本影視化並且搬上了大銀幕,理所應當成為該影片的作者;而劇作者通常認為,導演僅僅是這件藝術作品的執行者,作品真正的誕生地是寫字檯。

經過編劇與導演的多年扯皮,編劇地位得到一定提升,一些電影甚至把編劇作為整部電影的宣傳核心,凌駕於導演之上。當然,前提是這個編劇的作品足夠優秀。目前,絕大多數導演還是習慣在電影的海報、預告片以及正片的片頭打上自己的署名,以示其創作者的身份。

有網友統計了最近20年的奧斯卡最佳導演作品,20部里只有5部沒有Vanity Credit,分別是Sam Mendes(美國麗人)、Steven Soderbergh(毒品網絡)、Peter Jackson(指環王3)、Clint Eastwood(百萬美元寶貝)和Joel Coen & Ethan Coen(老無所依)。有意思的是,這5位里除了執導處女作的Sam Mendes,其他4位(對)都在自己導演的作品裡身兼多職:索德伯格還是攝影指導;傑克遜還是製片人、編劇;東木還是主演、製片人和作曲師;科恩兄弟還是製片人、編劇和剪輯師。

他們明明可以比大多數單純做導演的人更夠格把一部作品當成自己的作品,但是他們都謙遜地沒有選擇這樣做。此外,不搞Vanity Credit的著名導演還有Woody Allen、Wes Anderson等,即便他們的作品有著極其鮮明的個人風格。因為他們都明白而且認同一點:

一部電影是通力合作的產物,沒人可以專美。

其實電影導演的角色跟交響樂指揮的角色比較相似(英語都稱為director)。觀眾絕不會把一場交響樂演出的成功只歸功於指揮一人,比指揮名頭更響的是交響樂作曲家,同時每一個演奏者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再回過頭來看電影,除去大銀幕上的演員,基本上所有的幕後工作者的存在感都極低,於是不論功與過,全往導演一人身上擱。

有時候我們對誰是電影作者這一問題似乎無法做出明確的證實。有些電影掛著好幾個人名,但實際上只是一個人的創作。而有的電影有著二到四名,甚至更多的作者,他們都以不同程度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最典型的例子非Alfonso Cuarón的《羅馬》莫屬了。他身兼導演、編劇、攝影和剪輯四職!可是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忘了置景、美術、音效、視效這些工種對該片的巨大貢獻,缺了後者,就不可能創造出如此成功的作品。

所以,很多同學告訴我,他們對電影的熱愛與痴迷,想去國外學習影視製作的決定,想在未來的大銀幕上留下自己名字的夢想……由衷地佩服大家,因為這個行業涉及到的專業太多了,你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下面整理了關於電影專業的課程介紹以及院校推薦,希望能給大家的「電影造夢之路」buff加持!

課程介紹



電影學



美國本科階段的電影學(Film studies)專業,開設的課程多為電影理論,電影史,電影/視頻製作,電影美學,寫作,類型學為主。提供電影製作的學校會開設,燈光,攝影,剪輯,數字製作,特效,製片等課程。

除了電影學之外,還有編劇/創意寫作,電影製作,電影攝影,電影史學,電影表演,數字視頻等專業。然而在很多情況下各個專業之間會有交叉。電影製作的學生可以選擇性的專攻和從事一個方向,分為導演、製片、攝影、剪輯以及藝術指導。

就業前景



對於電影專業來說,就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

1.電影製作:導演,編劇,製片人,攝影師,剪輯師。2.娛樂管理:發行商經理,公共關係主管,製片人,經紀人。3.影視設計:藝術指導,場景設計人員,道具。4.影視寫作:編劇,劇本校正,製片人。5.影視插畫:分鏡頭劇本,藝術概念插圖,布景。6.數字特效:後期特效,動畫,剪輯。7.數字媒體:字幕特效,Blu-ray DVD製作,網頁媒體製作。

院校推薦



美國篇



美國電影學院American Film Institute

AFI是一所專業的電影學術機構,以評比AFI TOP100齣名。事實上這個專業的教育項目建立於1969年,已經培養了大量的專業電影人士。學校提供製片、剪輯、導演、寫作、場景設計以及攝影專業的MFA研究生教育,並且要求申請者必須具備專業的電影製作背景。學校與好萊塢的製片廠關係密切,雖不負責為畢業生聯繫工作,但製片廠有時會主動來挑人。

紐約大學提斯克藝術學院New York University Tisch School of the Arts

全美最佳的藝術學院之一,並且該學院在全美各大高校和電影機構中,培養了最多的奧斯卡獎得主,以及包括斯派克·李、奧利弗·斯通、李安等在內的眾多優秀電影人才,與南加州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兩所學校的電影學院共同被認為是全美最佳的三所電影學院。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

哥倫比亞大學的藝術學院電影研究專業更側重於全球範圍內電影的影響力,以及個人的寫作能力。課程設置非常自由。一般選擇主修電影專業的學生,要麼想從技術到文化內涵上了解更多的藝術形式,要麼想從事電影事業或者想將人文與藝術相結合發展。

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大簡稱USC,是美國西海岸最古老的頂尖私立研究型大學,世界著名高等學府,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對於電影求學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校園場景,有不少影視作品中的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場景均在此拍攝。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

作為南加州地區申請人數最多的一所院校,入學競爭相當激烈。UCLA於2006年被列為全美25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聲望頗高。這裡擁有電影藝術專業地利和人和的優勢。

英國篇



倫敦電影學院London Film School

創立於1956年,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並頒授碩士學位的電影製作學院之一。2015年倫敦電影學院名列業內權威媒體《好萊塢記者》(Hollywood Reporter)評選的全球十大頂尖電影學院名單之內,是歐洲及世界最頂級的電影學院之一。該校只開放研究生以上課程。同時學校依託於優秀的工業環境與地理位置,為學生創造了獨一無二的學習氛圍;該校教學方法主張實踐授課,無疑是學習電影專業學子最佳的選擇之一。

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簡稱UCL,是一所享有頂級聲譽的綜合研究型大學。作為倫敦大學聯盟創始院校,與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倫敦政經學院並稱G5超級精英大學。UCL在2019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歐洲第4,在2019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0,在2019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4。鬼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就畢業於此。

伯恩茅斯大學Bournemouth University

英國知名的公立大學,坐落於美麗濱海旅遊城市之一伯恩茅斯市,其中傳媒學院是英國最大的傳媒專業高等教育中心,全英排名第四。以其英國唯一的由英國高教撥款委員會特定的傳媒實踐卓越中心,及英國國家計算機動畫中心NationalCentre for Computer Animation,NCCA享譽全球。

倫敦藝術大學傳媒學院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簡稱LCC,學院有著快節奏、催人上進的氛圍,在這裡學生們在課程發展中扮演著非常積極的角色。學院教師是倫敦繁榮的創意產業界的從業者,與許多世界知名公司有緊密聯繫。學生們除了完成課堂學習,還能實習增加實戰經驗。做這些真正的項目不但很有挑戰性,而且它能幫助學生髮展將來工作所需的技能。

英國國立電影電視學院NFTS

英國國立電影電視學院成立於1971年,由英國政府一手創辦,是英國國家唯一一所專門研究影視製作的學校。NFTS只招研究生,學制二年,學校規模很小,全校共100多位全職工作人員,200多位學生,學校雖小,但在世界電視界的名聲地位絕對是非常的響噹噹。奧斯卡、艾美獎、英國電影學會獎等重量級的影視獎項經常可以看到NFTS的校友或者NFTS學校自己的作品斬獲獎項。學校對做電影過程的每個環節(如道具、編劇、導演、攝影、聲音、合成、調色等)設立研究生專業,美國電影業界權威雜誌《好萊塢報導者》2014年度評世界15所頂尖電影學院NFTS排第一。

就像電影團隊有不同的分工一樣,每個學校的影視製作都細分了很多個專業和課程。確定好自己擅長的專業方向,做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ItBXG4BMH2_cNUgU9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