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就問,是個好孩子?錯!不懂就問=思維惰性

2019-12-09     小風車媽咪

班上有一個小男孩,經常喜歡追著我問問題,原本我以為他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也總是耐心的給他講解。可是後來我發現,他問的題目都很簡單,有的時候,他甚至都不讀題,只要是作業,就會一道題一道題的追著我問。我只要問一句:"你認真讀題了沒有?"他就把題目讀一遍,然後自己做出來了。下一題接著問我,我耐著性子的對他說:"你先讀題,再做題,實在不會再問吧。"結果他很委屈地對我說:"老師我都不會。"我嘆了一口氣,只好一道題一道題的給他講。

給孩子講解題目

其實每個孩子的水平是差不多的,之所以有學習上的差距,是因為每個孩子對學習的態度不一樣。這裡所說的學習態度,並不是指是不是能夠按時完成作業,而是完成作業的方式。就像這個小男孩一樣,雖然他很積極的完成作業,但是每道題目都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的,自己沒有動腦筋思考的習慣,長期以往就會造就孩子的思維惰性,遇到問題只會尋求幫助,而不是自己想辦法解決。

什麼是思維惰性呢?百度百科上是這樣解釋的:因為主觀依賴性嚴重,或者消極悲觀的人生態度,從而缺失了積極主動的主觀思維能力,不積極主動的去思考。

惰性思維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缺少積極主動的思維意識;一種是缺少積極主動的思維心態。


一團麻的思維

對於孩子來說,思維惰性的表現就是一遇到問題就問家長或者老師,根本就不自己動腦筋想一想,沒有積極主動的思考的意識。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思維惰性呢?究其原因,還是在家長的身上-----家長的過於包辦。

我們都知道現在孩子所學的知識點是比較深的,有了題目孩子理解不了,家長給孩子講解,幫助孩子弄清楚題目的含義,然後引導孩子一步步的進行思考,最後解答出來。但是如果孩子一看題目就說不會,家長不引導孩子進行思考,而是直接給孩子講解的話,雖然孩子表面上看是懂了,實際上還是不會。所以下次遇到類似的題目,還是不會。


家長包辦操心過度

更有一些家長因為時間和精力有限,把孩子交到了託管班,讓託管班的老師幫忙輔導孩子的作業。這也倒沒有什麼,關鍵是家長對孩子所說的話:"有什麼不會的題要記得問老師。"這就助長了孩子的依賴心理:不會的就問老師,老師就會給我講。

孩子的惰性思維會對孩子產生哪些負面影響呢?

首先是影響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不會寫作業而哭泣的女孩

孩子的思維惰性最明顯的就是體現在學習上,尤其是在寫作業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問題,根本就不動腦筋想一想,而是直接向家長或者老師求助。

班上還有一個小女孩,每次問題的時候,總是要求我一字一字的說清楚該怎麼寫,不然她就哭,說自己不會。有一次她拿著試卷問我:"老師,這個題我不會。"我看了一下,題目的要求是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我就說了一句:"你想想下課的時候,你和同學們都在做什麼啊?是不是有的同學玩遊戲,有的同學踢球,有的同學跳繩啊?"她聽了默默的回到了座位上,就開始哭,我問她怎麼了,她哭著說:"我還是不會。"

這個小女孩就是這樣,每次講題一定要求老師教給她具體怎麼寫,哪怕是我講出了大概的思路也不行,所以我只好邊說邊讓她寫:"下課了,同學們有的跳繩,有的做遊戲,有的踢球。"

其次是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孩子的學習成績下滑

孩子的學習上沒有了積極性,不能獨立的思考問題,到了考試的時候,肯定就會考得一塌糊塗。因為考試的時候是不能問老師的啊。

雖然孩子們所學的知識點有點深了,但是考試的題目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因為要考慮到大多數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可是孩子的思維惰性,導致孩子平時寫作業根本不用心,不要說稍微難點的題目,就是簡單的題目也會因為馬虎而做錯。因為平時的作業都是寫完了讓老師或者家長檢查,然後再改正,沒有自查的習慣。

依賴性太強的孩子,學習成績註定是不可能好的。

再次影響孩子的獨立性

不會穿衣的小男孩

我們教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學會向別人求助,但是沒有要求孩子事事向別人求助,把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因為靠人不如靠己。

前幾天看到孩子們的作業上有一個題目: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發生矛盾了,你會怎麼辦?應該怎麼做?

這是一道二年級的題目,只需要孩子寫一兩句話就可以,也算是一道應用於生活的題目。一個孩子拿著這個題目問我:"老師,我該怎麼辦呢?"我就問他:"你和你朋友有矛盾了,怎麼辦呢?""我告訴我媽啊。"孩子回答的理所當然。

兩個孩子之間的小矛盾,還需要家長的幫助來解決,那以後孩子走向社會了,家長也要24小時的保護嗎?這樣的孩子以後可能會成為一個"媽寶男"或者"啃老族",因為他對父母的依賴性太強了。

我們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美好的人生,但是孩子終究是要一個人去面對這個社會,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需要孩子獨立的思考、想辦法解決問題。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消除思維上的惰性,培養孩子積極向上、不怕困難的精神。

孩子的思維惰性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消除的,需要我們家長用心、耐心的引導和鼓勵。

· 壹:從學習上下手

對於孩子來說,學習是最主要的任務,我們家長也都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學習,將來能有一個好的人生。

那麼要消除孩子學習上的思維惰性,幫助孩子建立積極向上的學習習慣就很重要。

獨立思考的孩子

當孩子遇到不會的題目的時候,家長不要馬上給孩子講解,而是要求孩子再讀兩遍題目,然後問孩子題目的意思是什麼,這樣就能夠引導和監督孩子自己讀題,增加孩子的理解力。

針對某一個問題,當孩子有疑問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孩子,你覺得該怎麼做呢?你有什麼想法?你覺得會是什麼樣的結果?這樣一步步的引導孩子進行思考,幫助孩子理清解題思路。

要求孩子獨立完成作業,遇到自己不會的題目,可以先放一放,先做會做的,會做的都做完了,再認真的看不會的題目,自己動腦筋想辦法,結合最近自己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思考。

· 貳:重視生活中的小事

自己查詢知識,尋找答案

孩子的生活中更容易出現一些小的問題,需要孩子獨立的去想辦法,去解決。

比如今天上學的時候,因為孩子粗心,忘記帶鉛筆盒了。沒有筆怎麼寫字呢?孩子是不是能夠向同學借一支筆呢?

在讀書的時候,遇到了不認識的字,應該怎麼辦?孩子是不是能夠通過查字典來解決?

現在是冬天了,天氣為什麼會越來越冷了?白天為什麼會越來越短了?讓孩子通過自己翻閱書籍資料去尋找答案。

……

孩子通過自己動手動腦的想辦法去解決一些小問題,不僅能夠鍛鍊孩子的思考能力,還能讓孩子積累知識,更讓孩子有了思維上的主動性。

· 叄:具體的鼓勵和肯定

家長肯定孩子的膽量

"鼓勵是最美的語言。"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為得到大人的肯定和鼓勵,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會像陽光雨露一樣,滋潤著孩子的心田,讓孩子更加積極向上的表現自己。

對於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所作出的每一個小進步,我們都要針對性的進步表揚和肯定:

"這次數學題做的真好,都算對了。"

"你的想法真棒呢,把這個問題解決了。"

"你真是一個有主動強的好孩子。"

"這個比喻句寫的真好,想像力不錯哦。"

通過家長的鼓勵和肯定,孩子對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認可,也會提高,有了問題就好通過自己的努力想辦法解決。

· 肆:家長要參與其中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當我們家長遇到問題的時候,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更要以輕鬆、樂觀、勇敢的態度來面對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

一起思考和探討

我平時喜歡和孩子做一些智力遊戲,比如:數獨。每次和孩子一起玩數獨的時候,我都會說"這有什麼難的,我們一起把這道數獨題消滅掉。"然後我們兩個就會全神貫注的投入到解題思路中去,比一比誰先做出來。當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解出答案的時候,他的臉上是勝利和喜悅的的表情。而我的心裡則是充滿了欣喜: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並且為下一次的成功而努力,這才是我的目的。

我們要學著去放手,讓孩子去經歷,去成長,自己去面對人生的一些困難和挫折,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因為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獨立、勇敢、堅強的面對這個世界,那麼就要讓孩子脫離對家長的依賴思維,做一個勇于思考、善於思考的孩子。

快樂自信的孩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GS0724BMH2_cNUgstw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