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福會寺,開啟一場信仰之旅

2019-09-03     視覺赤峰

福會寺位於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爺府鎮大廟村,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原為喀喇沁王的召廟,是清代喀喇沁右旗最大的喇嘛寺廟之一。200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風格

福會寺在建築風格上以藏傳佛的建築模式為主,具有古樸典雅的清代早期建築風格,體現了中國北方官式建築嚴謹、莊重的構造特點。

豐富的大式大木作法,少見的高級頂樣式,絢麗的和璽、磚雕、木雕飾件,築就了一座神秘而輝煌的工藝美術寶庫。福會寺是傳統木作法式與密宗佛教特點高度結合的典型範例,是內蒙古地區中小型藏傳佛教寺廟的突出代表。

建築形式

寺院坐北朝南,呈長方形,占地面積6136平方米。中軸對稱式布局,磚瓦木石結構屋體。現存各式古建築15幢,總面積2 063.06平方米。中軸線依次布列山門、前殿、經堂、大殿、後殿及其東、西翼殿等5進建築,東西兩廂置前配殿、鐘鼓樓、中配殿、後廂房等4組建築。 除後廂房外,皆大式大木屋架結構,磨磚對縫牆體,筒瓦覆頂屋面。

天王殿

主廟分5層殿。月台上建有天王殿,內塑手持蛇、寶幢、琵琶、寶劍,腳踏八大怪的四大天王像。神像栩栩如生,威猛異常,令人悚然。

無量壽佛殿

二層殿5間,供奉著無量長壽佛。東西各有3間配殿為客房。院內設有鐘鼓樓,遊人至此,聽晨鐘暮鼓,踏清幽之地,可引發無限遐思。

誦經堂

三殿分為上下兩層,飛檐斗拱計49間。殿內供奉宗喀巴,稱"大雄寶殿"。寶殿內雕樑畫棟,神像側襯以精刻細鏤的立柱,神奇無比。此殿東西配殿各3間。內塑有神態各異的數座神像,擺插刀、槍、劍、戟、斧、黃色幡旗,供桌下擺木製犬、虎、豹、狼、雀。

召廟

四層殿是3間召廟,供奉釋加牟尼像。

五層殿亦分上下兩層,主殿3間,彌勒佛像居中,兩邊排列十八羅漢像。東殿供有燃燈、彌勒、宗喀巴等塑像,西殿為藥師、如來諸佛。 四層殿至五層殿之間有東西廂房各8間,均為喇嘛居所。

福會寺之寶

福會寺古井:距今近千年,常年不枯、井水清澈甘甜。

整體雕龍佛龕:大雄寶殿內有兩米見方的雕龍佛龕,兩條倉龍順左右兩側立拄盤旋而上,龍頭對視,栩栩如生,護衛龕中佛,此龕國內罕見。

來源:視覺赤峰綜合整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BTcbW0BJleJMoPM25k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