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全系列重映票房將沖4億,「重映片」是好賽道嗎?

2024-10-12   娛樂獨角獸

作者| 李尋歡

編輯| 糖炒山楂

繼2002年首映、2020年重映之後,《哈利·波特》又要與中國觀眾見面了。

只不過這次,不是單《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一部,而是全系列八部。

據華納兄弟在9月20日發布的官方消息,《哈利·波特》系列將從10月11日開始,在全國295個城市超過3400家影院中放映,並涵蓋2D、CINITY、IMAX、杜比影院等多種版本。重映速度為每周一部,從10月11日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開始,到10月18日的《哈利·波特與密室》,一直到11月29日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迎來終章。截至目前,今年已經有數十部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和國產電影在內地院線重映。

有距離全球首映不久的IMAX大片《沙丘》《奧本海默》,有《你的名字。》這種經典日漫,有《流浪地球2》《孤注一擲》這種國產票房排行榜上排名前列的救市之作,但也有《功夫之王》《我是哪吒2英雄歸來》這種重映票房只有幾十萬甚至幾萬的「無厘頭操作」。八部《哈利·波特》能取得怎樣的成績?各大院線為哈迷們做了什麼樣的準備?什麼電影值得大規模重映?選擇重映片的邏輯又是什麼?

二次重映還能沖一億票房,《哈利·波特》殺瘋了

早在2020年8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就在內地院線重映過一次。首周末三天票房超9000萬,重映總票房達1.92億,這一票房成績,即使是一些投資五千萬以上的電影,也未必能達到,投資上億的電影如果口碑撲街、反響平平,也只能望其興嘆。 雖然重映票房較好,但彼時畢竟身處疫情,大量哈迷和影迷的觀影熱情並未得充足的釋放。此次《哈利·波特》八部全系列電影重映還是首次,除卻《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部分觀眾可能在影院看過以外,其餘七部年輕觀眾並未在影院看過。而從環球影城哈利波特園區火爆程度、《哈利·波特》連年暢銷程度來看,該系列在國內仍然有大量擁躉。10月11日重映首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票房突破1000萬。但更值得業內關注的一組數據是,由於重映片可排映廳量的限制,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排片僅有6.1%,但卻貢獻了22.4%的票房。而在《志願軍:存亡之戰》的路人觀眾沒有大規模進場之前,它撬動的票房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4.7%。

事實上,該系列官宣重映之後,在社交媒體上的熱度一直不減。有因噩耗來襲,觀眾們的自發悼念。比如麥格教授的飾演者瑪吉·史密斯因病去世,觀眾詫異發現,《哈利·波特》中海格、斯內普、鄧布利多等知名角色的飾演者均已離世。「長大的標誌之一就是童年裡一個個標誌性人物的離去。」在相關話題下,類似評論被頂在留言區前列。但正如海格飾演者羅彼·考特拉尼在2022年離世前說的那樣:「我孩子這一代會把電影放給他們的孩子看,所以,五十年後你還會看,很遺憾,那時我不在了,但海格依然會在。」這種情緒也是哈迷們想要去影院觀影的原因之一。有關於演員現狀的分享貼,比如哈利、赫敏、羅恩等人的飾演者近年來發展如何;也有不少視頻博主,開始解析《大衛·赫爾姆斯:大難不死的男孩》,向觀眾講述關於哈利飾演者丹尼爾及其替身大衛之間的感人故事。

不少院線經理本人就是少年時期看《哈利·波特》圖書長大,後來又看《哈利·波特》電影,所以他們非常懂得如何承接這波社交熱度,也期待能給觀眾帶去一個更加真實的魔法世界。

娛樂獨角獸注意到,不少院線早在國慶假期前就開啟了《哈利·波特》全系列八部套票預售。

根據所在城市不同,這些套票的價格大多在239元至398元之間不等。有影院給前100位購票的觀眾,準備了8部電影的A3紀念海報;有影院讓所有觀眾都現場抽獎,憑運氣能否獲得海德薇徽章、哈利·波特與泡泡瑪特聯名盲盒、死亡聖器掛鏈、哈利·波特官方文件夾等精美禮品,是「麻瓜」還是「魔法師」只在一瞬。

也有影院和觀影團進行合作,給觀眾的選擇比較寬泛,除卻固定的紀念海報這種福利,觀眾既可選擇上映一部用通兌券觀看一部,也可在最後一周或最後兩周參加影院組織的馬拉松連看。

從運營角度來看,這一舉措不僅有利於提高影院銷售額,也有利於增強觀眾對該影院的親密度與忠誠度,使觀眾成為其私域流量,以便提升下次類似活動的曝光度和參與度。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此次重映總票房將在一億上下。該系列的其它7部電影,所得到的超前預測票房,也均在2000萬到5000萬上下, 這意味著《哈利·波特》系列此次重映,將撬動4億左右的票房。

這一成績對於今年不容樂觀的大盤表現來說,不失為一個強有力的補充。畢竟今夏暑期檔的表現實在不佳,陳思誠的《解密》、烏爾善的《異人之下》、徐崢的《逆行人生》等多部大片,都沒能獲得這一成績。

無效重映扎堆,行業選片需慎重

2020年8月重映時,《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便是對影院無片可上、無片敢上囧境的疏解。到了今年,《哈利·波特》的作用其實與四年前相差不大。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國內上半年總票房238.97億,同比去年下滑了9.1%。暑期檔票房為116.39億,相比去年的206.2億,幾乎腰斬。剛剛過去的國慶檔,票房21.05億,不及2019年巔峰期的一半,只比6年前的2018年稍好,但也只有一部《志願軍:存亡之戰》票房即將破10億,到亞軍《浴火之路》便只有不到4億,《出入平安》等影片更是遺憾撤檔。

影院需要大片、新片,能吸引觀眾觀影欲的影片不少,但並非所有影片都值得重映。

除卻備受關注的《哈利·波特》,這些年重映的經典電影和經典系列電影其實不在少數。比如《奧本海默》《盜夢空間》和《指環王》系列。

在剛剛過去的七、八、九三個月份,有《流浪地球2》《我是哪吒2英雄歸來》《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孤注一擲》《灌籃高手》《你的名字。》等多部影片重映。

但只有《你的名字。》離初次上映時間較久,且具有一定的重映價值。最終,該片在重映首周末收穫超8000萬票房,重映總票房達1.37億。《流浪地球2》雖然剛上映一年有餘,但轉制3D版也算師出有名,是《鐵達尼號》等影片重映時所選擇的經典手段,最終收穫了1400萬出頭的重映票房。

可剩下的許多重映影片,要麼距離上映時間不久,要麼口碑、票房雙撲街,毫無重映價值,甚至有《我是哪吒2英雄歸來》這種誤導觀眾以為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續作的「詐騙電影」,在豆瓣被網友打出2.5的超低分。算上該片在內的多部影片,重映票房都不足100萬。

細究下來,可以選擇重映的電影其實有很多。

第一類,在票房和口碑上可以稱為經典之作,且距離上映時間較久。比如《阿凡達》在2021年重映時獲得3.75億票房。《鐵達尼號》在1998年上映時獲得3.59億票房,2012年推出3D版首次重映,重映票房超10億,但等到2023年再次重映時,觀眾的反映就變成了「怎麼又重映」,不再為傑克和露絲這段曠世奇戀買帳。《你的名字。》《功夫》等電影也屬於這一類。

第二類,系列電影上映時,重映第一部或類似影片作為補充。今年3月,維倫紐瓦執導的《沙丘2》上映,該系列前作《沙丘》重映,以及與維倫紐瓦並稱「維維諾諾」的諾蘭執導的《奧本海默》也重映,給觀眾以大片的視聽體驗。

第三類,在格式或內容上給觀眾不一樣的體驗。2012年《鐵達尼號》重映時,就打出了3D重製版的招牌,隨後《功夫》《一代宗師》等電影都曾推出3D版。但從內容角度來說,並非所有電影都適合3D。華納的《正義聯盟》在上映之初口碑撲街,最終在粉絲們的聯合請願之下,推出了扎克·施耐德的導演剪輯版《正義聯盟》,現今該片仍分為《正義聯盟》和導剪版兩種,而後者的豆瓣評分足足比前者高了1.8分。

而很多時候,重映影片可以同時滿足上述情況的不同類別。

2018年11月,電影局曾出台《國產電影復映暫行規定》。「復映」即現今大家所說的「重映」。該《規定》出台的目的之一,是規範和完善電影重映機制,鼓勵行業創作更多優質原創電影的同時,讓那些真正值得重映的電影,再次與觀眾見面。

但從最近幾年的實施效果來看,該《規定》並未被嚴格執行。比如該《規定》中的復映影片是指取得《電影公映許可證》或公映許可、距首次公映結束超過兩年再次進行發行放映的國產電影,但許多影片今年上映完,明年還能接著上。

從尊重觀眾、拉高大盤等多重角度來說,當下的電影重映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這既是對觀眾好,也是對行業好。

END

【合作 | 投稿 | 應聘 | 加群 | 轉載】

  • 《楠丁格爾先生》片名惹爭議,「女性主義敘事」如何不犯「眾怒」?

  • 國慶檔終破21億:《749局》《出入平安》「跌倒」,《志願軍2》「吃飽」?

  • 當吐槽豆瓣4.4分《749局》成「顯學」:積壓片會是「原罪」嗎?

《楠丁格爾先生》片名惹爭議,「女性主義敘事」如何不犯「眾怒」?

國慶檔終破21億:《749局》《出入平安》「跌倒」,《志願軍2》「吃飽」?

當吐槽豆瓣4.4分《749局》成「顯學」:積壓片會是「原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