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說房產稅要來了!是「狼來了」的故事?還是真的要來了?

2019-07-08     喜馬拉雅

來源丨喜馬拉雅APP親戚買房的精品課《購房內參:蔡照明的買房方法論》

編輯丨張公子

關於房產稅要不要徵收,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熱門話題。像「狼來了」的童話故事一樣,房產稅這隻「狼」到底會不會來,也一直眾說紛紜。

很多人都以各種理由來安慰自己:面對那麼多的問題,房產稅肯定不會征!

真的是這樣嗎?

房產稅沒有法理基礎,不會征

有人認為房產稅不合理,因為房產稅是建立在產權基礎上的,而我們的房產只有70年「使用權」。

然而,70年到期是可以一直延期的,如果只叫使用權,是否不合理?哪裡有沒有固定期限的使用權?

況且,誰又規定只有所有權的才可以征保有稅?如果不叫房產稅,改叫房子稅、房屋稅、房屋居住稅呢?反正就是在保有環節徵稅。所以如果你還在糾結房產稅沒有法理基礎,不合理就不會征,就有些太古板了。

徵收難度太大了,不會征

「徵收難度」大你說對了,「不征了」說錯了,徵收難要看難在哪裡。

收稅有幾個前置程序,首先是人大立法,然後有不動產登記聯網,房屋的價值評估,地方徵收細則,最後是實際扣繳的徵信系統。

大家普遍認為最難的是不動產登記,做規劃前要先做不動產統計。而現在,處級以上官員的申報財產工作,早就完了。也就是說都摸清家底了,該歸置的都歸置好了。至於處級以下的,那還不正好拿來祭旗,阻力會很大嗎?

收了會民怨沸騰,造成事端

有這種可能,但稅率會高到民怨沸騰的程度嗎?說白了,「不合理,不能征」是大家所願。所以個別人就別有用心,加以強化利用,引導大家往那個方向去理解。

房產稅的12字方針里,有四個字是「充分授權」。房產稅收多少的問題,多大面的問題,從多少開始的問題,就是收繳細則問題,是甩給地方城市各自去探索的,出了問題是地方的事。

所以剛開始有的地方很溫和,有的地方很暴力。但更多的地方,不可能定很高,故意讓大家怨聲載道。

房產稅不會大面積地征,首套房不會征

大家都認為首套會免,但我勸大家別這麼想,首套房不會完全減免。因為如果首套減免了,稅基就去掉至少一半了,這個稅就沒有意義了。

一位叫鍾偉的教授算過,他說現在人均1.1套房,如果首套不征,就是只征後面的0.1了,顯然不行。所以必須是大面積地征,如果開始不收,後來再收,難度就更大了。

12字方針里有4個字是「分步推進」,也就是說不會全國一起收,一刀切。一下都收會激化矛盾,分步推進可以給稅率慢慢加碼。所以我判斷第一批,一定有幾個城市特別狠,有幾個城市特別溫柔,都是給後來者看的,為了更多的人就範。

物業價值評估難,不會徵收

物業價值評估是純技術活,已經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房地產估價規範》,不是估價的立法,不知這個夠不夠用的。

實際操作已有先例,比如現在的房產增值稅徵收,已經有了估值依據和操作的系統,是一個不斷科學合理的過程,不是什麼不可逾越的難題了。

立法問題難,不可能徵收

首先告訴你的事實,我們之前在重慶和上海都開徵了。當然現在不一樣,我們要依法治國,那就要有法可依。

現在稅率、減免標準都可以甩到地方執行細則上,上位法就是一個原則性的條條框框,還這麼難嗎?

房產稅立法已經正式寫入人大五年規劃,十九大還說了加快,當一件事被領導認為要加快時,會快得驚人的。當然現在國內外情況每天都在變,也會有反覆,但是目前為止也沒看出要放緩的跡象。

看一個政策的出台要看它的底層邏輯,加快房產稅的底層邏輯是,趕快破賣土地財政,破房價飛漲帶來的資產泡沫風險,這些情況都還在。留給大家思考的是,如果賣不了地了,房價也下降了,還會加快推進嗎?

房地產稅推出後,全社會肯定會迎來一次財富的再分配,所以這是未來兩年內最大的一件事,影響著千千萬萬房產持有者的實際利益,而且不是小數,我們在這波大調整下,需要能夠快人一步,率先做出應對。

關於主播:

蔡照明,親戚買房APP創始人,前金地集團首席營銷官,中國著名地產策劃人,北京時間傳媒董事長,曾為《深圳特區報》地產部主編。

《購房內參:蔡照明的買房方法論》,正是普通人用得上的購房內參,由知名地產大V蔡照明獨創的一整套方法論,之前多年只在房產圈內流傳。課程包含三大類乾貨秘技,從內行人的買手視角,助你攻克買房決策與實操過程中的要害問題。

關於喜馬拉雅:

有聲圖書館,中國知名音頻平台,5.3億用戶的共同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8-zymwBJleJMoPMNiyU.html


我算是看透了

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