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遇到禽獸,父母能做些什麼

2019-12-14   孟大明白

最近的真實事件總讓我想起別人說生女兒更操心,你能把她教成一個好孩子,但架不住外面的壞孩子去傷害她。

電影《誤殺》就講了這麼一個極端案例,故事發生在一個東南亞某國,肖央扮演的李維傑是一個只有小學學歷,沒什麼文化和本事的普通中年男人,做點小買賣剛夠維持一家四口的生活,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拮据但平靜的生活突然被一個不速之客打破:警察局長的兒子素察迷奸了李維傑的大女兒平平,並用手機拍下視頻相要挾,情急之下平平誤將對方失手打「死」。為了保護家人,李維傑模仿犯罪電影里的手法掩蓋了證據,和警察鬥智斗勇,展開了一場殊死較量。

作為一部翻拍片,《誤殺》在保留了原作核心故事的前提下,將親情和守護這個母題點得更透徹。

陳沖扮演的警察局局長拉韞從一出場就是一個心狠手辣,不怒自威的形象。她同時擁有聰明頭腦和雷霆手腕,可以想見李維傑一家人落到她手裡絕不能輕鬆通關。

當孩子遇到禽獸,父母能做些什麼

看她咄咄逼人的氣勢,換做是我用不著上刑可能就什麼都招了。

親眼看到兒子施暴的視頻,作為母親她的臉上首先閃過震驚和失望的表情,緊接著明白了李維傑一家人的犯罪動機,猜到兒子遭遇了不測,轉臉的瞬間又升起絕望的神色,最後徹底黑化,因為憤怒面部扭曲到極致,咬著後槽牙發誓要撬開李維傑一家的嘴,找到真相。

不到兩秒鐘陳沖的臉色變了又變,準確地詮釋了一個愛子心切以至失去理智陷入瘋狂的母親。

譚卓扮演的母親形象稍顯單薄一些,是一個唯唯諾諾的家庭主婦,沒什麼主意。女兒被欺侮了又遭到對方威脅,她能做的就是跟著女兒一起求對方放過她們,把視頻刪掉。但在女兒失手打「死」了素察之後,她當機立斷掩埋了屍體。

這個存在感不強的角色被譚卓演出了高光,平時看起來她像一隻溫順的母羊,但在子女受到傷害的時候,瘦弱的身體瞬間爆發出駭人的力量,變成一頭憤怒的母獅和另一頭母獅對峙,目眥欲裂地怒吼:「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個禽獸」。

這句怒吼戳中了每一個父母的心,愛子之心人人有之,可是我教會了女兒如何保護自己,你教會了兒子不去傷害我的女兒嗎?

雖然《誤殺》的結局不如原版那麼大快人心,但除了警民博弈,反殺復仇的快感之外,在對教育的反思和階層矛盾的探討上,可供觀眾思考的空間更深廣。

陳思誠作為監製人向觀眾提了一個問題:「電影里誰才是真正被誤殺的?」

從表面來看,被誤殺的是素察和一隻羊,聯繫《誤殺》的英文電影名「Sheep Without A Shepherd」。

失去牧羊人引導的羊會怎樣?可能會誤入歧途,迷失方向,甚至跌落懸崖。

從這一層隱喻不難發現,孩子就是那隻羊,父母是牧羊人。因為缺乏正確的管教,素察屢屢犯錯。打瞎別人的眼睛,父親對他橫眉冷對,卻抽不出時間好好教育他。母親花錢消災,用巨額賠償金替兒子擦屁股。直到素察終於犯下了不能饒恕的錯誤被受害人反殺,可以說他死有餘辜,可是如果父母能在他第一次犯錯的時候就努力將他引回正途,是否可以避免後來的悲劇呢?是父親的忽視和母親的溺愛才讓一個孩子長成了一頭野獸。

李維傑同樣也不是一個合格的牧羊人,電影最後他有一句有感而發的台詞我印象深刻:「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和我漸漸有些疏遠,你不再像小時候一樣信任我,沒想到我們之間竟是以這樣的方式重新獲得信任。」

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漸行漸遠是很多家庭都會遇到的情況,逐漸的,曾經親密無間的關係有了隱瞞和隔閡,孩子不再遇到什麼事都像父母尋求幫助,寧願自己默默承受。比如校園霸凌,比如戀愛煩惱……就像北大女生包麗,在愛情中遇到了這麼多痛苦,鬧到自殺的地步都不告訴父母,只跟朋友傾訴。血淋淋的教訓擺在眼前,為人父母一定不能心太大,孩子說沒事就真當沒事,時刻關注孩子任何一點不尋常的情緒波動,就能將很多傷害扼殺在搖籃里。

所以這也是李維傑在明明已經成功瞞天過海之後,依然做出了另一種選擇的原因。當他發現二女兒安安在小小年紀已經學會了撒謊,他就知道作為一個父親,保護孩子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示範。

與此同時,李維傑一家人代表的平民階層也是失去牧羊人保護的群羊。

本該除暴安良,維護公民安全和權益不受損害的警察在電影里卻成了收取保護費,壓榨人民的惡狼。官官相護,權法勾結的社會現狀讓李維傑一家通過法律手段伸張正義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當本來只薅羊毛的牧羊人拿起了刺刀,待宰的羔羊按理說是無力反抗的。唯一能讓羊殊死掙扎一番的只有一種情況——自己的孩子也倒在了刀下。

為了保護女兒,一個膽小怕事的家庭主婦敢跟心狠手辣的警察局局長對吼,為了守護家人,一個沒什麼文化,女兒眼裡摳門又懦弱的爸爸敢對抗公權力。

「我是一個沒什麼本事的男人,也不能讓你們過得好一點,能做的,就是擋在你們前面。」肖央這張平平淡淡,帶著一絲窩囊之氣的臉說出這句台詞的時候,一個平凡的父親在家人最需要他的時刻挺身而出的光輝形象瞬間立體了起來。

肖央特別適合演這種表面看起來老實懦弱,實際上心思深沉的角色。從《唐人街探案2》我就發現了他不只有喜劇天賦,腹黑起來同樣遊刃有餘。在《誤殺》里有那麼幾個鏡頭甚至能從他身上看出了宋康昊的影子。

把一個父親或母親逼到絕境,他會如何奮不顧身地去保護孩子不難想像。不要小看父母為了孩子願意豁出一切的決心。

弱小對抗權勢,平頭百姓單槍匹馬挑戰達官貴人,力量懸殊的較量贏的可能性看似微乎其微,其實除了父母守護子女的決心之外還存在著另一個變量——輿論。

論智商和推理能力,看了一千部電影的普通人和辦了一千個案子的警察局局長誰更厲害?李維傑一家真正的制勝法寶是贏得了人心。大部分人的同情心都會自動向天平上弱勢的一方傾斜,尤其是在權勢的那一方平時就胡作非為,壓榨普通百姓的情況下,李維傑因為女兒被侮辱殺死了警察局局長的兒子觸犯了法律,但博得了民眾的理解和支持。

大象可以踩死螞蟻,但誰說螞蟻就一定扳不倒大象呢?

「誤殺」的根源是失衡:親子關係淡漠,公權法失去制約,普通民眾和特權階級矛盾惡化……《誤殺》里高度濃縮的隱喻暗合了某些社會現實,在喚起觀眾「瞞天過海」的觀影快感之外,也讓人反思秩序混亂的後果:牧羊人和羊群的關係回不到平衡,就永遠還有下一個被「誤殺」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