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才是千古第一導遊!跟著他一起登三峽之巔,忍不住連連好評

2023-08-31     蘇丹卿

原標題:李白才是千古第一導遊!跟著他一起登三峽之巔,忍不住連連好評

1000多年前,李白乘舟遊覽三峽,留下多首膾炙人口的千古佳句,尤其是那《早發白帝城》,每逢想起它,就會想到白帝城、瞿塘峽等地——李白真是一個千古導遊,只要文案寫得好,就沒有火不起來的景點(瞬間不粉徐霞客了)

同樣,李白的另一首《自巴東舟行經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帶火了今天的三峽之巔。不由讚嘆,他所到之處於今天都成為了一個又一個熱門景點,就連後來的徐霞客估計都很崇拜他呢。

三峽之巔是今天重慶市奉節縣的熱門景區之一,是一覽瞿塘峽之險峻的最佳位置,還可見白帝城的若隱若現。

若在夕陽西下或是晨曦時,立在三峽之巔遙望這座千年古城,恍如是籠罩了一層神秘面紗,令人愈發好奇白帝城的風雲歷史。

三峽之巔景區地處長江三峽之首,是長江三峽物理形態的最高處,景觀形態的最美處。

其概念提出正來自於杜甫的《夔州歌十絕句》之第四首——「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楓林橘樹丹青合,復道重樓錦繡懸」。

詩中提到的「赤甲」就指的三峽之巔所在的「赤甲山」,它和「白鹽山」共稱長江三峽兩岸最高峰,兩山對峙總是迂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

置身在海拔1388米的觀景台上,不由驚嘆:長江猶如一條巨龍從古老的遠方呼嘯而來,穿過險峻瞿塘峽時,恍如開山劈石,兩岸頓時斷崖壁立,山高峽窄,雲天一線,赤甲山與白鹽山猶如氣勢宏偉的門戶一般,開啟了三峽最磅礴的長江文明。

崖壁上至今保留著古老的石刻(主要分布在瞿塘南岸白鹽山西側榜江處)、古棧道遺址;依舊是懸著千古未解之謎的風箱峽懸棺,以及分壁牆、鳳凰飲泉、倒吊和尚等奇觀;

當然,還有流傳千古的歷代詩詞名家的數首佳作。李白的《自巴東舟行經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就是其一,三峽之巔至此火爆。

瞿塘峽雖說是長江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僅8公里長),卻也是最險的。西端入口處,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名「夔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 從觀景台俯瞰,讚嘆之聲不絕於耳。

兩岸山林茂密,風中疑似傳來猿啼,流急的江面肉眼可見。渾厚的江水毫不留情,其湍急之程度令我不敢定睛細看,生怕自己會墜落其中。而這也正是登三峽之巔的魅力所在。

當我看到峽谷深處的往來船隻,不禁想起乘坐赤甲6號深度游瞿塘峽時的體驗——站在甲板上,迎向三峽之巔,仰視碧空,雲天猶如狹縫,正當我準備讚嘆一句「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時,風浪驟起,拍打我一身。

至此,遊船掉頭,出峽而去。若它繼續前進,想必前方風浪更大、更急。不禁好奇,李白當年始經瞿塘峽登巫山之巔,又是何等驚險與壯闊呢?

畢竟今天的我們,登三峽之巔或乘坐纜車或乘坐景區觀光車,抵達山上之後再步行20分鐘左右,則可抵達三峽之巔。

三峽之巔景區除了可將夔門之雄盡收眼底,它還有古老的雅樂文化。山頂的一座石塑人像就是雅樂鼻祖「後夔」。

後夔為舜樂官, 相傳他就是在赤甲山完五音、造樂器、定六律,後被舜帝封為「樂正」,執掌天下樂律,以教化萬民。 同時,赤甲山四望神壇還是舜帝巡守三峽之時,舉行祭祀大典的地方。

這座古老的山自古就是聖山之一,是雅樂的發源地。許多熱愛、學習中國古典音樂的遊人都會來此一探究竟。在驚嘆於瞿塘峽之險峻風光的同時,也感受雅樂文化的千年風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57c78c47dc6ac3ed48079c7be656c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