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3野張愛萍組建海軍,4野組建空軍,為何後來換成肖勁光?

2023-06-07     胡月芳

原標題:原定3野張愛萍組建海軍,4野組建空軍,為何後來換成肖勁光?

雖然在混亂的戰爭時期,我國曾湧現出很多厲害的革命將領,但真的能被稱作軍事家的卻屈指可數。要知道評判軍事家的標準不僅是會帶兵打仗一條,還需要會訓練整肅軍隊,制定戰術規劃,甚至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兵種來。而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軍事家肖勁光,符合上面所有的條件,是國家海軍建設的中流砥柱。

肖勁光出生於湖南長沙,19歲那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曾擔任過紅軍師級黨代表、軍參謀長、紅軍軍團政委、解放軍兵團司令員、軍區司令等重要軍事職位,參加過南昌起義、長征、華東華北戰役等重要的大型戰爭。除此之外,他還是我軍具有高等軍事知識的將官,曾在蘇聯兩個軍事學院學習深造過,具有非常高的軍事才能。

建國之後,我國需要建立海軍和空軍部隊,毛主席親自點將,任命劉亞樓為首任空軍司令,肖勁光為首任海軍司令。有意思的是,這兩位首長都曾鬧過笑話,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恐高暈機,海軍司令員肖勁光是旱鴨子暈船,可想而知,他們這項工作有多麼難開展。

本來中央計劃的是四野負責組建空軍,三野負責組建海軍,所以四野參謀長直接被任命為了空軍司令。至於海軍的司令人選一開始並不是肖勁光,而是張愛萍,為什麼最終會任命四野的肖勁光擔任海軍司令呢?原因其實很簡單。

首先中國想要建立從未有過的海軍和空軍,自然需要藉助蘇聯先進的軍事力量,而曾在蘇聯長期留學的肖勁光和劉亞樓無疑是最好的人選。他們不僅俄語說得極好,而且還曾在蘇聯的軍事學院進修過,在交流溝通和人際關係上,起碼可以保持在差不多的水平。如果讓從未留學過的張愛萍來擔任海軍司令的話,根本沒辦法在保持平等的情況下學習進步,也不是像他們兩位那樣更好地了解蘇聯和蘇聯合作,這會讓中國海軍受人掣肘。

其次海軍部隊裡面有很多國民黨的留用人員,這些人多是身經百戰的將領,張愛萍這樣沒有海軍經驗的新手完全震懾不住他們。而肖勁光卻全然不同,他雖然沒有管理海軍的經驗,卻有很多改造軍隊、整肅軍紀的經驗,這些「老兵」在他那裡根本造不成威脅和阻礙。

而且毛主席放棄張愛萍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沒有肖勁光那樣有獨立的政治思考。林遵帶著國民黨第二艦隊起義後,張愛萍負責接收這支部隊的投靠,帶著林遵去見了當時擔任南京市長的劉伯承。

劉伯承與林遵交談了沒一會就不歡而散,張愛萍當時正在外面根本不了解情況,就問劉伯承這是怎麼回事。劉伯承十分氣憤,大罵林遵不自量力,竟然還想當海軍司令。沒想到張愛萍不以為然,直接回了劉伯承一句「那就讓他當唄。」

從張愛萍的態度上不難看出,他沒有獨立思考政治方面的能力,根本想不到會造成怎樣的影響,說的好聽點是不拘小節,說的不好聽就是沒有政治考量,所以最後毛主席經過多方考量選擇了肖勁光。

肖勁光也沒有讓主席失望,在職三十年期間將中國海軍發展成「鐵血之師」,不管是作戰能力,還是軍隊素養,又或者是軍艦裝備都達到了世界級的頂尖標準,創造了海軍史上的諸多奇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54140388751cfcf6e00b0890a7e2e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