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爆炸案又有新動靜!德國發布首張逮捕令,果不其然有烏克蘭人

2024-08-21     利刃號

水下一聲巨響,北溪1號和2號宣布涼涼。兩年前,因為俄烏衝突的持續拉鋸,一些基建設備也不得不被「政治化」,成為這場戰火下的炮火。22年9月26號,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輸向德國等多個國家的天然氣管道北溪1號、2號,就被蓄意破壞,直接影響了俄羅斯同歐洲的能源合作。

由於地點位於丹麥和瑞典附近海域,接受方又是德國,3國便開始展開了調查,俄天然氣公司雖然也獲准進行了現場調查,但由於北約同俄的對立,自然獲取不到更多的線索。俄曾因為調查沒結果召見過三國的駐俄大使,但後續只有德國真正做了實事,根據一艘遊艇和炸藥痕跡,認為是同烏克蘭有關的人是幕後策劃者。他們還把目標鎖定在了一個特工小組上,因為事件前後他們都在烏克蘭,僅在事件發生那兩天乘坐了有嫌疑的遊艇。

而今年年初,磨洋工的瑞典和丹麥相繼宣布結束調查,這讓俄方直言他們就是怕揭開真相得罪人。不過,德國卻表示自己的調查不會因這兩國受到影響。8月14號,德媒披露,德國聯邦總檢察長已經在6月的時候簽署了第一道針對此案的逮捕令,對象是一位名叫弗拉基米爾·Z的烏克蘭人,最後一次現身地點是位於波蘭。顯然,這種情況德國警方沒法抓捕到案。也是同一天,波蘭總監察長辦公室發言人也表示,這名德國要逮捕的人,已經離開波蘭返回烏克蘭,至於情況真假,想必快和烏克蘭穿一條褲子的波蘭心裡清楚。另外,還有兩名烏克蘭公民也被列為嫌疑人,說他們可能是安置炸藥的工作人員,只不過德國尚未蓋棺定論,所以逮捕令還沒有發出。

要說德國在北約國家看來「不依不饒」,實在是因為這直接造成了德國的能源危機。作為一個工業國家,自打俄烏衝突以來,能源成本的直線上升,真是讓德國心在滴血。油價也高、天然氣價格也高,從企業和工廠的角度來看,生產商品的成本逐漸拉高,油費也讓運輸成本暴漲,雖然有政府支持,但一些企業仍是無法負擔這些,北溪爆炸案那年的年底,一家德國老牌衛生紙製造商就宣布破產,潦草結局。

當然,德國也在致力於改善這一情況,比如降低能源稅收和附加費、加大對未來能源基礎設施的建設,但僅靠這些,根本無法盤活整個市場。再加上全球市場都缺乏活力,技術人員短缺和官僚主義嚴重,在今年上半年,已經有1.1萬家企業宣告破產,是近六年的破產最高值。作為德國的經濟支柱之一,德國造車業也有多個企業宣布大規模裁員和進行成本削減計劃,這讓外界對於投資德國也望而卻步。

能源危機,導致了德國如今的經濟尷尬局面,雖說今年年初德國以微弱的增長避免了衰退,但GDP的停滯不前,仍是德國政府頭痛的大難題。如此情況下,調查是誰「炸了我家便宜天然氣」,自然是個努力的方向。只不過調查完了能不能抓、背後黑手能不能說,那就是另外的話題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3c77fd67d3440d41868b9cf2b1d37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