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詞名篇鑑賞(二十九)| 孫光憲《謁金門》

2023-08-21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唐宋詞名篇鑑賞(二十九)| 孫光憲《謁金門》

唐宋詞名篇鑑賞(二十九)| 孫光憲《謁金門》

留不得。留得也應無益。白紵春衫如雪色。揚州初去日。

輕別離,甘拋擲。江上滿帆風疾。卻羨彩鴛三十六,孤鸞還一隻。

這首《謁金門》,是孫光憲的名作,內容代閨人怨別,算是《花間》詞里慣見的題材,但在藝術表現上很有特色。

劉熙載論詞的起句作法時說:「大抵起句非漸引即頓入,其妙在筆未到而氣已吞。」(《藝概·詞概》)這首詞的起句即是用的「頓入」之法,劈面飛來,頂點抒情,陡健有力,氣勢奪人。此種寫法,在以「香弱」為主的溫韋等《花間》詞人中較少見,但在孫光憲詞中卻被屢次使用,如《思帝鄉》開頭「如何?遣情情更多」,《清平樂》開頭「愁腸欲斷」,《酒泉子》開頭「空磧無邊」等,都是較為典型的例子。這樣的開頭方式,讓我們想起詩人中的曹植、鮑照、李白等人,他們的詩「工於起調」「發唱驚挺」,開篇就能先聲奪人,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孫光憲當是借鑑了上舉詩人的表現手法,並把它們移植到自己的詞作中來。詞中的女子開口即斷言「留不得」,是知男子去意已決,自己回天無力。「留得也應無益」,則在首句說足說絕後略加轉圜,退一步說,意為即使能留下人,也留不住心,似此雖留又有何益。這兩句表現思婦別時怨尤無奈、矛盾痛苦的複雜心情,見出女子對人心和命運、對事物和情感本質的洞察透徹。「這種突起、急轉,既坦率又峭勁的寫法,正是孫詞氣骨遒健的一種表征」(詹安泰《宋詞散論》)。

「白紵春衫如雪色。揚州初去日」二句,寫行人初別之時的衣飾打扮,鮮潔明麗,風流瀟洒。這兩句衣飾描寫,暗含別離的時間是在春天。白紵,白色的紵麻,此指白紵麻所織之布。《樂府詩集》卷五五引《樂府解題》云:「古詞譽白紵曰:『質如輕雲色如銀,制以為袍余作巾。袍以光軀巾拂塵。』」唐張籍《白紵歌》有句:「皎皎白紵白且鮮,將作春衣稱少年。」在詩詞作品寫及人物衣著時,白紵衣衫總是用作洒脫俊朗的風度氣質的映襯。行人離開揚州那天的衣飾風采,是通過女子的視角加以表現的,則知女子對他的責怨之中,仍有著深深的愛憐。劉永濟說:「次言去者初離時之衣衫如雪者,眼中之人,記得甚分明也。」(《唐五代兩宋詞簡釋》)開頭說得甚是決絕,但是分明眼中有人,表現了女子愛恨交加、難以割捨的矛盾心態。而他卻並無傷別之意,女子和揚州對他來說,大約都已經失去吸引力。此刻的他,也許感覺有幾分莫名的興奮,正在憧憬著遠方的又一片嶄新天地。「初去」的「去」,是離開的意思,不是去往的意思,對於詞義需要辨析清楚。古典詩詞中,人們都是「下揚州」的,這首詞里的男子卻要「去揚州」,連揚州這樣人人嚮往的好地方都要離開,揚州加上女人都留不住他,足見他的離心力之大。

換頭「輕別離,甘拋擲。江上滿帆風疾」三句,呼應起句,寫衣著鮮明、精神濟楚的行人,對待別離的態度,「輕」、「甘」二字,責其薄情負心。這裡涉及到愛情關係中男女的性別差異問題,南朝樂府「西曲」中有一題兩首的《那呵灘》,是男女對唱,女子唱道:「聞歡下揚州,相送江津彎。願得篙櫓折,交郎到頭還。」男子答道:「篙折當更覓,櫓折當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頭還。」這組對唱小詩,非常生動地表現了離別之際女子百般挽留,而男子決意離開的不同態度,可以和這首詞放在一起對讀。「帆滿風疾」四字,是說男子登舟之時,恰有快風吹來鼓滿船帆。這一句寫其去程之速,既是主觀上欲急去,也是客觀上助其急去,或許這就是所謂天意吧,這一句更印證了「留不得」和「留得也應無益」的判斷正確。結二句「卻羨彩鴛三十六,孤鸞還一隻」,前一句言行者,後一句言送者。《西京雜記》云:「霍光園中鑿大池,植五色睡蓮,養鴛鴦三十六對,望之爛若披錦。」漢樂府《雞鳴》有句:「舍後有方池,池中雙鴛鴦,鴛鴦七十二,羅列自成行。」是前一句所本。這兩句是比喻也是對比,寫思婦羨慕成雙成對的鴛鴦,自嘆又成孤鸞,言外含有無限悲戚之意。

關於這首詞的意脈和題旨,還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李冰若、唐圭璋認為此詞是遊子自抒「相思之苦,漂泊之感」,陳廷焯、吳梅更認為詞中寄託了「不遇之感」,是詞人「不事側媚,甘處窮寂」的高潔品格的寫照。諸家觀點俱見集評,可供解讀時加以參考。

楊景龍,筆名揚子、西魯、南喬,河南魯山人。二級教授,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者、年度人物,創新團隊首席專家,中國詞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散曲研究會理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成果鑑定專家,搜狐教育全國分省十大最受歡迎教授。長期從事中國詩歌教學、研究工作,兼事詩歌創作。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中國韻文學刊》《詩探索》《詞學》等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中國古典詩學與新詩名家》《古典詩詞曲與現當代新詩》《傳統與現代之間》《詩詞曲新論》《不薄新詩愛舊詩》《花間集校注》《蔣捷詞校注》等專著10餘種,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等10餘項。在《奔流》《河南詩人》《中華詩詞》《小樓聽雨》等刊物和平台發表詩作300餘首,編有個人詩選《餐花的孩子》《時光留痕》《與經典互文》等。論著入選「中華國學文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推薦書目」,獲評中華書局年度十大好書、中原傳媒好書、中國讀友讀品節百社聯薦優秀文藝圖書,多次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河南省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夏承燾詞學獎、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暨孟浩然新田園詩歌獎理論獎等獎項。

編輯/章雪芳 審核/小樓聽雨 校對/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36aa9a3007bd5765f169377044c13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