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堅持自己到達了印度,新大陸怎麼又命名為「美洲」呢?

2023-06-07     史密記

原標題:哥倫布堅持自己到達了印度,新大陸怎麼又命名為「美洲」呢?

不管哥倫布是不是第一個發現美洲的歐洲人,他都給這塊大陸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哥倫布登上新大陸

1492年,哥倫布首次遠航的時候,目的地是印度和中國。他的艦隊實際上只有三艘小型帆船,「尼娜」號、「平塔」號和「聖馬利亞」號,上面有近90名船員。僅僅七十天之後,他們就發現了陸地。

哥倫布始終堅持自己發現的是印度,1502年他第四次到達美洲的時候,仍然覺得這些都是印度群島中的一部分——和印度八竿子打不著的一片島嶼,就這麼莫名其妙成了「西印度群島」。

印第安人

更冤的應該是美洲土著人吧,因為哥倫布堅持這片大陸就是印度,所以土著人自然也是「印度人」——於是,就稱呼他們「印第安人」(西班牙語的印度人)吧。

於是,美洲土著就成了印第安人。相對於名字來說,當時的印第安人應該更痛恨哥倫布的其他行為,比如殺害和綁架土著居民,還帶來了毀滅性的疾病。

不過,這些並不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我們下面來說一說,既然哥倫布一直聲稱他發現的這塊陸地是「印度」,為啥後來又被命名為「美洲」了呢?

哥倫布在當時的影響力,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約翰·卡伯特

雖然我們現在提到航海家,哥倫布絕對是數一數二的人物。但是在那個時代,他只是帶領艦隊發現了美洲的一部分熱帶島嶼和海岸線而已。實際上,他根本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自己發現了印度,也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發現的陸地有多麼廣闊。

與此同時,其他的探險家也紛紛出海,探索新航路。比如1497年義大利航海家約翰·卡伯特就到達了加拿大紐芬蘭地區。1501年,葡萄牙的米格爾·科特雷和加斯帕·科特雷兄弟倆,遠航返回里斯本後宣布,新發現的陸地(南北美洲)有可能是連在一起的。

不管哥倫布怎麼想,很多航海家都更願意相信,他們向西航行發現的,是一塊新大陸,不是印度。

亞美利哥·韋斯普奇

既然是新大陸,那就要命名,所以一個重要人物出場了:亞美利哥·韋斯普奇(Americus Vespucius)。

亞美利哥是一位義大利航海家,他在哥倫布的同時代進行了多次的遠航,到達了南美洲亞馬遜河等地。他不僅認為這是一片新大陸,而且還出版了一本書。

這本名叫《新大陸》的小冊子,一共只有32頁,是用拉丁文書寫的,書的後面還附上了一封名為「索代里尼的信」的小文章。其實,《新大陸》並不精彩,內容比較囉嗦、誇誇其談,很多細節都是誇張的——這個可能是當時航海家的通病吧。

在書中,亞美利哥專門提出,西方的這塊大陸實際上是一片獨立的大陸,是「世界的第四部分」。

16世紀初的歐洲,探索世界逐漸成為熱潮。那些關於探險的書籍,開始火爆起來。《新大陸》這本小冊子,簡單講述了亞美利哥的探險過程,自然也開始熱銷。應該說,誇誇其談的亞美利哥抓住了當時讀者的心,人們對他的冒險經歷十分感興趣。

喜歡這本書的,不僅是水手和冒險家,同樣包括一些地理學家和繪圖師。

新大陸有了自己的名字

1506年底,哥倫布去世之後的幾個月,關於新大陸的命名工作也開始了。1507年初,德國地理學家馬丁·瓦爾德澤繆勒在《世界地理概論》中,把這塊新的大陸命名為「亞美利加」(America),亞美利哥名字拉丁文寫法的陰性變格,以紀念這位航海家。

在之後出版的一幅全新世界地圖中,這塊新大陸也出現了。在新大陸的下部分有字母標註著「America」——一個看似匆忙手寫的單詞,成為了這片新大陸的名字。

歐洲人很快就全面接受了這個名字,1515年法國發行的一個地球儀上,新大陸南北兩部分都標上了「美洲」;1520年,法國的一本書中也使用這個名字;1538年,荷蘭製圖學家墨卡托在地圖上標註了「北美洲」和「南美洲」……

墨卡托地圖

墨卡托是地圖發展史上的劃時代人物,他在地圖上使用了「美洲」這個名字,在當時就意味著它的地位無可動搖了。從此之後,這片新大陸只有這一個名字了。

哥倫布至死還在堅持,自己到達的是印度。也正因為如此,他讓美洲原住民有了「印第安人」這個奇怪的名字。

亞美利哥一本吹噓自己航海經歷的小冊子,沒想到竟然能火遍歐洲,讓他的名字在地圖上永遠流傳下去。

所以,有時候一個人能對歷史產生巨大的影響。即便這個影響帶來的結果,是謬誤和不合常理的,人們也會習慣性地接受,這就是現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2f67597b71331df6bb3accb7296ad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