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貴子」龐眾望:父母雙殘,以744分考入清華,如今怎麼樣了

2024-10-16     史密記

(龐眾望)

2017年,高考成績公布後,河北滄州吳橋中學一個名叫龐眾望的學生,考出了684分的好成績。

在此基礎上,龐眾望還獲得了清華大學「自強計劃」的60分加分,最終以744分的好成績被清華錄取,他也是那年河北省滄州市的理科狀元。

消息傳出後,全校師生都為龐眾望感到高興,這不僅僅是因為他考入了全國頂尖學府,還是因為他這一路走來有太多的不容易。

和龐眾望光鮮的成績相比,他的原生家庭卻讓人很心疼,他的父親患有精神分裂,母親癱瘓在床,連他自己也曾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毫不誇張地說,龐眾望拿到了一個並不樂觀的劇本,但凡心理承受能力低一點的人,可能最終都會被命運裹挾著前行,甚至一輩子活在自怨自艾、悲觀絕望中。

但龐眾望卻將一手爛牌打出了王炸,他面對命運時表現出的樂觀和堅強,也給你我上了一堂課。

1:

1999年,河北滄州吳橋縣龐家村的一個貧寒家庭,迎來了一個男嬰,嬰兒的一聲啼哭猶如黑夜裡的一道光,為這個本就不幸的家庭帶來了新生和希望。

龐家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嬰兒的父親患有精神分裂,其母親龐志芹因患有脊柱裂常年臥床,雙腿也因病截肢。

一家人的生計全靠嬰兒年邁的爺爺、奶奶打零工維持,而且兩位老人家的身體狀況也並不樂觀。

貧困、疾病充斥著這個家庭,誰見了都會忍不住發出一聲嘆息,正因為如此,一個新生兒成了家人全部的希望。

龐志芹望著兒子粉嘟嘟的小臉,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她為兒子取名叫「眾望」,這個名字承載了全家人的愛和期望。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在龐眾望身上體現得淋漓極致,年僅四歲的時候,龐眾望已經學會了燒水、切菜,還會給母親洗洗涮涮。

平日裡在村子的小孩堆里很少能見到龐眾望的身影,他幾乎不怎麼出去玩耍,總是喜歡留在家裡陪伴媽媽,他擔心媽媽太孤獨。

雖然龐志芹不能自理,但她卻是一個很堅強的女子,經常做一些手工用來貼補家用,在龐眾望的印象里,母親總是忙忙碌碌的。

龐志芹還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臉上總是掛著笑容,有一次龐眾望回來哭訴說:「村裡的小孩嘲笑我,他們說我的爸爸是瘋子,母親是癱子......」

看著兒子臉上的淚水,龐志芹沒有氣憤也沒有罵一句難聽的話,而是溫柔地將兒子摟在懷裡,語氣柔和地說:「乖,兒子,你永遠都是爸爸、媽媽心裡的寶貝,不要管別人說什麼!」

母親的話很輕,但龐眾望卻感受到了一股力量,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因為父母的身體而哭泣過,相反他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父母、爺爺奶奶都那麼疼愛自己。

但麻繩專挑細處斷,噩運只找苦命人,在龐眾望五歲時,又一個晴天霹靂降臨到了原本就不幸的家庭。

這一年,龐眾望被查出患有先天心臟病,得知兒子病情的那一刻,一向樂觀的龐志芹只感覺大腦「轟」的一下。

2:

原來有段時間,龐眾望經常氣喘吁吁,而且跑一會就覺得呼吸吃力,嘴唇還發紫,經常看報紙的外公有種很不好的預感,這不是先天心臟病的症狀嗎。

家人趕緊帶著龐眾望去醫院檢查,診斷結果是,小眾望確實患有心臟病,手術費用需要五萬,而且結果是未知的。

拿到兒子的檢查報告後,龐志芹一直哭,當時親朋好友都勸說:「放棄吧,那麼高的醫療費你們付不起,而且手術也未必能好!」

但龐志芹卻語氣堅定地說:「不行,我一定要救我的兒子。」為了湊夠手術費,龐志芹讓兒子推著自己,挨家挨戶地借。

村裡的路坑坑窪窪,到處都是泥濘,五歲的龐眾望吃力地推著母親,一家一家地走,雖然村裡人也都不富有,但看著這對可憐的母親,沒有人拒絕他們。

醫藥費湊夠後,家人帶著龐眾望去石家莊手術,龐志芹在家裡不停地祈禱著,手術一定要順利啊。

這一次,命運沒有為難他們,手術成功了,小眾望終於恢復了健康,但這個家庭也負債纍纍,此後多年他們一直走在還債的路上。

年幼的龐眾望也加入到了為家還債的隊伍中,他賺錢的方式就是撿廢品,每天到了放學的時候,別的同學都是歡天喜地的往家跑,唯有龐眾望走走停停,紙殼子、瓶子他一個不捨得落下。

有一次,龐眾望撿廢品時,不小心劃傷了手,但為了怕母親擔心,他一直到很晚才回家,到家後就謊稱寫作業躲到了另一個屋。

但細心的母親還是發現了兒子手上的傷,那一刻龐志琴的心是疼的,龐眾望卻反而安慰媽媽說:「沒事兒,這點傷我不怕,隨後又將賣廢品積攢的幾塊錢放到了母親手裡。」

一家人除了努力賺錢還債外,生活上更是節儉到了極致,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兩半花,龐眾望也如此,到了讀初中時,每個月20元的零花錢他都花不完。

不過雖然日子清貧,但龐眾望的學習成績卻是讓人羨慕的,無論大小考試都名列前茅,家裡斑駁的牆壁上貼滿了獎狀。

那些獎狀,承載著全家人的希望。

3:

龐眾望讀初二時,母親因病再次住院,因為父親身體的原因,照顧母親重任就落到了龐眾望的身上。

那段日子,龐眾望總是學校、醫院兩邊跑,為了省錢他去菜市場撿一些商販不要的菜葉子,然後細心地挑選出來,借用醫院的炒鍋給母親做飯。

母親休息時,他就坐在病床旁讀書、寫作業,課業從未落下過,在醫生的治療和龐眾望的精心照顧下,母親終於康復出院了。

後來龐眾望的老師回憶說:「老師和同學們都不知道龐眾望家條件這麼艱苦,他在班級上每天都樂呵呵的,而且特別愛幫助同學。」

龐眾望性格的養成和母親有著莫大的關係,雖然生活萬般苦,但龐志親從不抱怨,她那張保將滄桑的臉上,永遠都掛著燦爛的笑容。

2014年,龐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縣城的高中,學校距家有50公里的距離,這就意味著他一個月才能回家一次。

想到自己要外出求學,沒人陪母親聊天,龐眾望心裡就覺得很難過,如何緩解母親的孤獨和失落,成為了龐眾望思考的問題。

最後他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給母親寫信,他總是把信提前寫好放到外公那,然後再讓外公給母親送過去。

在那些信件里,龐眾望和母親聊學校的日常,學習、吃飯等等,還不忘叮囑母親,不可以喝冷水,要按時吃飯.....

儘管母子之間有著50公里的距離,但他們仿佛就站在彼此的對面,他們談心、聊天,日子平淡卻幸福。

龐眾望深知,回報母親和家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考出好成績,當然這也是他逆襲的最好方式,所以高中三年他埋頭苦讀,從未浪費過時間。

2017年,帶著家人的期許和祝福,龐眾望和萬千學子一樣走進了高考考場,最終他考出了684分的好成績,加上清華大學的加分,總分高達744分,順利被清華錄取。

龐眾望也是當年滄州市的理科狀元,同時也是吳橋中學近十年來首位考入清華的學子,他的名字瞬間成為了縣城的焦點。

直到此時,龐眾望的家庭情況才被外界所熟悉。

4:

當時有些愛心人士想給龐眾望捐款,但龐眾望卻拒絕說:「謝謝大家,但每個人賺錢都不容易,我們為什麼要依賴別人呢。」

在那個暑期,同學們有的去旅遊,有的去聚會,龐眾望去在縣城忙碌著,一邊做兼職一邊做家教,賺取自己的生活費。

後來龐眾望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在鏡頭前他很自信地說:「我的媽媽、爺爺、奶奶都那麼好,我沒有覺得我的家庭有什麼不值得提的,我覺得他們應該羨慕我才對!」

說這段話的時候,龐眾望的眼睛都在發光,那種自信不是浮於表面的,而是發自內心的,雖然龐家物質上是貧瘠的,但在精神上他們是富有的。

走進清華大學的龐眾望,依然是努力的那一個。

四年後他不但拿到了畢業證書,還決定繼續深造並考取了本學校的博士,相信未來的他一定有無限種可能。

前段時間,又有了龐眾望的消息,這一次他身邊多了一個可愛的女孩,那是他的女友,也是一個學霸。

他們的聊天都很有知識,有時候兩個人會開著視頻一起學習,這樣雙向奔赴的愛情,著實令人羨慕。

儘管龐眾望出身貧苦,但他也是幸運,有那麼好的媽媽和家人,讓他擁有了健全的人格,最終通過努力實現了人生的蛻變。

而從龐眾望的身上,我們也得出一個道理: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出生在羅馬,人生的起點固然也很重要,但只要自己不放棄,就算沒有一把好牌也會活出自己的精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97e94a3e3c4227a12080bb72bea08cf9.html